宏匯廣場停車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評價、門市、特惠價和推薦等優惠

宏匯廣場停車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濤寫的 城市微更新:城市存量空間設計與改造 和謝宗哲的 世界教堂建築巡禮:一個建築學者的朝聖散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宏匯廣場停車場, 停車場地址新北市新莊區新北大也說明:停車場名稱宏匯廣場停車場的停車場地址是新北市新莊區新北大道4段3號B1、B4/731~811號車格及B5~B7, 停車場收費資訊是小型車計時40元;小型車月租4000元, 開放時間是0~24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化學工業 和宇宙光所出版 。

世新大學 觀光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簡博秀所指導 羅國瑛的 從淡蘭古道出發-讓文化觀光走入國際世界 (2021),提出宏匯廣場停車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古道、文化觀光、世界遺產、淡蘭古道、楊廷理、長距離步道旅行。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都市計劃研究所 周志龍所指導 鍾昌哲的 邁向後工業城市聯盟與策略空間再結構 —以新北市新莊區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後工業、城市聯盟、策略空間再結構、時間摩擦力、新莊的重點而找出了 宏匯廣場停車的解答。

最後網站保全阿伯太敬業!「超賣力指揮」網大讚:要加薪則補充:生活中心/李明融報導大部分商場或是大樓的停車場入口,都會派駐保全在 ... 有網友一眼就認出這名警衛工作的地點在新莊宏匯廣場,「新莊宏匯廣場的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宏匯廣場停車,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城市微更新:城市存量空間設計與改造

為了解決宏匯廣場停車的問題,作者李濤 這樣論述: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土地成為非常稀缺的資源。為了使城市物質空間滿足人們新的需求,在寸土寸金的城市裡,使每一寸土地都能得到充分利用是至關重要的。對城市空間進行局部、微小的改變往往能激發城市自身的能動性,避免了因大規模改變城市空間環境所帶來的諸多不確定後果。 本書圍繞城市微更新這一話題,以理論結合案例的形式向讀者展現了近年來頗具代表性的城市存量空間設計與改造實例,包括城市濱水空間改造、老舊工業建築改造、老舊獨立居住及辦公空間改造、商業空間及商用建築改造、城市廣場改造、學校改造等項目類型,通過改造前後對比、局部初設圖紙、高品質的實景照片,向讀者全面展示專案改造過程。 本書適合建築師、相關專業院

校的師生,以及關注城市發展、對城市微更新感興趣的人士參考使用。 李濤 UAO瑞拓設計,創始人主持建築師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建築學專業畢業,23年設計從業經驗,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武漢市園林景觀設計行業協會秘書長,2014年9月至今在武漢大學教授建築設計課程。主要項目有良友紅坊藝術社區改造、龍美術館景觀設計,等等,提出“大景觀+微建築+一體化”的設計研究方向;提出“素材、自然與身體”的設計方法論,即純淨單一的材質,把自然條件放在設計需要考慮的首位,從自身的感受出發,詩意地棲居。 設計引言 001 1 城市微更新概述 002 2 城市微更新與城市剩餘空

間價值的挖掘和利用 002 3 國內外關於城市更新的發展與實踐 003 3.1 英國、美國、日本等國家的城市更新進程及對我國的啟示 003 3.1.1 英國的城市更新 003 3.1.2 美國的城市更新 004 3.1.3 日本的城市更新 005 3.1.4 國外城市更新給我國帶來的啟示 005 3.2 我國城市更新的發展進程,以上海市為例 006 3.2.1 政府政策引導 006 3.2.2 相關設計企業的參與 007 3.2.3 地方高校的相關課程與實踐 008 3.2.4 公眾的參與 009 4 不同城市空間的微更新策略 009 4.1 老舊獨立居住空間改造 009 4.2 老舊社區

改造 010 4.3 城市濱水空間改造 011 4.4 商業街及商場改造 012 4.5 位於城市中心的公共綠地改造 013 4.6 遺留的老舊工業廠房改造 014 5 城市微更新的價值與意義 015 5.1 提升城市競爭力及土地的使用價值 015 5.2 有利於居民物質及精神文化生活的提升 016 5.3 對城市印記的保留 017 案例賞析 019 城市濱水空間改造 021 上海民生碼頭水岸改造及貫通 021 老舊工業建築改造 049 良友紅坊ADC 藝術設計中心及社區景觀改造 049 寶山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概念展示館 071 愛馬思藝術中心 085 老舊獨立居住及辦公空間改造 09

9 七舍合院胡同四合院改造 099 白塔寺胡同大雜院改造 115 蘇州有熊文旅公寓古宅改造 133 KARMA 辦公樓改造 147 商業空間及商用建築改造 157 北京華潤鳳凰匯購物中心裡巷改造 157 重塑自然序列天健領域改造更新 177 木木藝術社區改造 197 城市廣場改造 209 安亭新鎮中央廣場改造 209 學校改造 229 雲南省玉溪市生態實驗小學改造 229 設計公司名錄 248 中國城市化的進程在近20 年得以加速,城市的面貌日新月異。研究城市化的進程就會發現,城市其實一直處於變化之中,如同一個生命有機體,不斷地生長。城市從誕生到長大,再到蓬勃,一直

在“新陳代謝”。當然城市也會老去,歷史中也有不少城市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在人類歷史中,科技發展其實是城市化的基礎動力。無論是工業革命還是資訊革命,生產方式的轉變,都帶動了城市地塊功能的逐步轉變。比如原來城市核心區的碼頭建築,因為鐵路運輸的發達而逐步廢棄,這是物流方式轉變帶來的城市地塊功能的變化。城市化進程最大的表像是城市人口的劇增,更多的人口需要更多的居住空間、交通空間和公共空間。城市擴張、工廠逐步外遷,留下城市“棕地”需要進行更新改造。城市化的飛速發展,也帶來了更多的剩餘空間,一種是城市設施自身的富餘空間,如立交橋下;另一種是城市設施之間的擠壓空間,如口袋公園。這些也是需要不斷更新的場地

。城市建築自身也有壽命期限,當城市的細胞(尺度從一棟樓到一間房)因為年代久遠,不再適宜居住或功能轉變時,則需要更好的更新方式來對待它們。 城市不僅是一個宏大的命題。因為它是連續生長的,由無數個小的單元模組或者不同功能的地塊整合而成,隨著中國城市化逐步走向更加集約、精緻的階段,大拆大建的模式已不多見,城市微更新卻可以像針灸手術一樣對更小的地塊進行更新改造。微更新,它的物件是小尺度的,它的方式是漸進的,它的原則是保護性的——能留下的建築特徵和文脈,會被最大限度地保留。 既然是更新,而不是推倒重建,那麼就必然涉及更新的載體:現存場地或現存建築。也必然涉及更新後的新結構,新舊結構之間,是對話和並置

的關係。新舊結構的距離,不僅是物理上的距離(比如很多舊改項目,可以將新舊之間脫開一定距離,微小到幾釐米的縫隙或者是材質上的對比),也是時間上的距離(舊結構使用的是當年的工藝,新結構必須用當代的工藝和材料),進而產生心理上的距離。這種距離,並不是要刻意形成好壞的比拼,而是彰顯時間的流逝,與年代感的並置。並置,一直是微更新的原則和必然手法。留存文脈,彰顯並置,植入新的功能,從而給老舊場地或建築注入新的活力。 除了並置的原則,微更新還有很多具體的手法,比如老的結構,新的表皮,我將其稱為“新包老”,比如MAD 最新的珠海銀坑藝術中心方案“穹頂下的村莊”;也可以是老的表皮,完全新的內核,這是“老包新”

,比如青山周平的蘇州有熊文旅公寓;也可以是老的下層基礎,新的上層結構,這是“老下新上”, 比如赫爾佐格和德梅隆的漢堡易北愛樂音樂廳; 還可以是局部的替換,這是“局新換老”,比如UAO 瑞拓設計的良友紅坊ADC 藝術設計中心;還有就是“全新換老”,這個提法更適合於城市的剩餘空間,比如口袋公園,它的舊體現在它的用地邊界、周邊的老建築或既有功能並沒有發生變化,但是地塊本身因為改造而對周邊的建築或人的活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比如俞挺的水塔之家。 城市微更新是和城市化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城市化的發展帶來城市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也會是微更新的發展方向。我們可以大膽預測一下,未來的城市,因為自動駕駛科技和

共用經濟的發展,汽車不再私有,全部自動駕駛,個人或家庭不再需要自有車輛,汽車數量會大大減少,那麼大量的停車空間必然會閒置,需要轉換功能;汽車數量的下降也會帶來城市交通空間的閒置,如跨越江河的橋樑、高架橋等,這些也需要更新。城市化的發展也伴隨著人口老齡化,目前的住宅產品,也會向適老化更新……暢想未來城市的發展,是一個大開腦洞的有趣思維體操。 但是無論怎麼暢想未來,無論城市如何發展,城市的使用主體是人。圍繞人的使用、提升人的愉悅感,是所有城市微更新的不二法門。也正是圍繞“人”的尺度來展開的更新,才是“微”更新,而不是“城市設計”或“再造新城”。充分照顧人的感受,才是微更新永遠的正確發展方向。

宏匯廣場停車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黃金試車組】新頻道開張!! 就欠你訂閱→ https://bit.ly/3niaOsm
#蔷蔷 #黃金試車組 #TOYOTAYARIS #阿源 #小捲 #九份 #福利汽車
由於薔薔繞錐表現差強人意
《黃金試車組》決定先去吃點心
薔薔竟表示開山路才是她的拿手絕活!
阿源與小捲被嚇得魂不附體
薔薔最後的辛辣問題
透露此行的目的竟是為「這檔事情」?

【狂賀】歡慶《食尚玩家》APP獲Google Play年度2大獎👉https://bit.ly/37kOfww

《#食尚玩家》TVBS 42歡樂台/TVBS精采台/TVBS-Asia 每週一至週四晚間10點
📣食尚玩家最新集數YouTube隔日立即看

★食尚玩家網路版限定內容★節目資訊看過來
熱血48小時👉週一晚間9點
食尚玩家👉週二晚間9點
2天1夜go👉週三晚間9點
瘋狂總部👉週四晚間9點

●訂閱《食尚玩家》YouTube👉https://bit.ly/2Hf8UYO
●《食尚玩家》官網最新吃喝玩樂指南一手掌握👉https://bit.ly/2GOPJ4O
●按讚《食尚玩家》官方粉絲團👉http://bit.ly/2fX2IUg
●追蹤《食尚玩家》官方Instagram👉https://bit.ly/2Kd89SA
●加入《食尚玩家》LINE🔍店家資訊不漏接👉https://goo.gl/aUBhqD

從淡蘭古道出發-讓文化觀光走入國際世界

為了解決宏匯廣場停車的問題,作者羅國瑛 這樣論述:

雪山隧道,拉近臺北盆地與蘭陽平原之間的空間與時間距離。常言道,路是人走出來的,回顧過往沒有公路的年代,原住民與來自閩粵兩省漢移民往來臺北盆地與蘭陽平原之間,乃是以雙腳在雪山山脈北段山林裡走出一條條的山徑形成淡蘭古道。「文化」乃是人類在生活過程中,經過日積月累所創造出來的事物、經驗與傳承。文化觀光,為九十年代以降國際旅遊市場的趨勢。觀光旅遊事業的永續發展,如何引發旅客的「重遊意願」為關鍵要素。走馬看花的旅遊方式與旅遊行程,內容貧乏的觀光資源與觀光景點,缺乏「旅遊吸引力」,甚至因為「旅游形象」不佳,導致旅客的「旅遊滿意度」得不到高度評價。文化觀光,可以提供具有深度的旅遊方式與旅遊行程。為了保護世

界各地珍貴的文化遺產、自然遺產免於遭受天然災害影響或是人為的破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動將世界各國及各地區擁有傑出普世價值的文化或自然資產,登錄於世界遺產名單,藉由國際間的合作達到保護世界遺產的目的。做為文化資產以及觀光資源,古道是前人留給後人的文化遺產。淡蘭古道,曾經有凱達格蘭族與噶瑪蘭族的足跡。清嘉慶17年(1812),蛤仔難納入大清帝國版圖,設置噶瑪蘭廳隸屬臺灣府,楊廷理,做為關鍵人物之一,三度進出臺灣,多次出任臺灣知府(含署理),五次入蘭,擘劃開蘭事宜,以重要推手相稱當屬實至名歸。淡蘭古道蘊含豐富的歷史性、文化性以及自然生態的多樣性,結合國際間「長距離步道旅行」的風潮,藉由推廣淡蘭古道

引發旅客個人的「旅遊動機」以及觸動旅客個人的「旅遊意向」,帶動我國臺灣地區不同類型文化觀光資源建構的「旅游形象」和「旅遊吸引力」,成為國際旅遊市場境外遊客來臺旅遊的目標。

世界教堂建築巡禮:一個建築學者的朝聖散

為了解決宏匯廣場停車的問題,作者謝宗哲 這樣論述:

  建築學者謝宗哲,親身造訪世界各地令人讚嘆的教堂建築,以他獨到的眼光與人文品味,用文字和攝影細述當下的感動與體驗。   本書收錄了謝宗哲十九篇建築散記,從知名的歐洲教堂:聖家堂、聖彼得大教堂、聖母百花大教堂、廊香教堂等,到北歐的特色教堂,再到日本與澳門的聖所,這些令人流連忘返的宏偉或精巧教堂,在作者筆下成了一座座散發馨香之氣的神聖所在,使讀者不單看到傑出建築師的作品,更進一步領略建築所蘊含的精神性:   ● 在岩石教會中的安然居住──赫爾辛基聖殿廣場教堂   ● 和森林及水共生之十字架教會──奧特尼艾米教堂與日本水之教堂   ● 永眠之森與當中的森林禮拜堂──斯德哥爾摩森之墓地   ●

哥德復興式樣的大教堂──奧斯陸大教堂   ● 於當代受難的哥德式天主教堂──巴黎聖母院   ● 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之聖堂空間二重奏──廊香教堂與拉托瑞特修道院   ● 神的尺度,哥德風的榮光──科隆大教堂   ● 高塔與圓的新舊對峙──烏姆大教堂   ● 孕育宗教改革、巴洛克音樂,以和平禱告翻轉國家命運的聖地──萊比錫聖多馬教堂與聖尼古拉教堂   ● 神為建築家所成就的大事──東京聖馬利亞天主堂   ● 座落於宛如東方里斯本─路環島上的現代聖堂小品──澳門路環聖方濟各天主堂 本書特色   ● 本書由知名建築學者李清志老師專文推薦,加上德國牧師顧約翰從信仰角度導讀教堂建築。   ● 全書彩

色印刷,封面和內頁採用歐洲與日本進口高級紙張,色彩高雅,閱讀舒適。   ● 書中介紹超過20座絕美教堂,一次遍覽世界建築大師的作品:柯比意、安藤忠雄、丹下健三……。   ● 書末附有作者製作的書中教堂列表,快速認識世界重要聖堂的年代、建築師與建築風格特色。   ● 書中攝影圖片從建築學者的眼光觀看聖堂,解讀建築,帶給讀者全新的知性與感性的視角。 專人推薦   「本書涵括了世界各地的重要聖堂建築,謝宗哲以一位建築旅行家的身分,向讀者導覽這些建築的偉大部分,引導讀者看見建築中的光影魔術,以及這些光影的神聖性與戲劇性。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不僅客觀地談論建築歷史與技術,也敘述他在建築中的親身經歷,

談論那道光是如何照射在建築裡,也照射進他的內心深處。」──李清志 都市偵探、實踐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在聖經中,第一個建築案例是摩西的帳幕,建造這個帳幕的建築師就是神自己,只是祂用了有天賦與才能的工作者來完成這份工作。今天,神依然啟發著建築師與藝術家,呼召他們來建造教堂或敬拜神的地方,即有著神同在的居所。進到一棟教會建築,能幫助我們理解在這個實體的世界之外,還有另一個向度存在:建築所要溝通的,是我們需要以信心來看,因為永恆的造物主並無法以科學來解釋。」──顧約翰(Johannes Kühhorn) 台南晨光教會牧師 作者簡介 謝宗哲   建築旅人,敬拜者(Worshiper)。日本

東京大學建築博士。   2015 年離開大學專任教職,設立Atelier SHARE(享工房有限公司)。在從事建築現場體驗及生活美學實踐的工作之餘,也持續透過翻譯、寫作、策展的方式,來分享當代建築美學與藝術中的福音。擔任「2019 台南建築三年展」策展人,第67 期誠品講堂「城市建築家系列:境界的擴展」總策畫。重要著作:《HO! SANAA:妹島和世+西澤立衛的溫柔建築風景》;並譯有《兒童的聖經故事》( 五南出版,2018),另翻譯多部建築書籍。 推薦序一 光之追尋者/李清志/4 推薦序二 信仰與創意/顧約翰/6 作者導讀/10 01 土耳其伊斯坦堡聖索菲亞大教堂/13

02 芬蘭赫爾辛基康皮禮拜堂/23 03 芬蘭赫爾辛基聖殿廣場教堂/33 04 芬蘭奧特尼艾米教堂與日本水之教堂/43 05 瑞典斯德哥爾摩森之墓地/53 06 挪威奧斯陸大教堂/63 07 法國巴黎聖母院/73 08 法國廊香教堂與拉托瑞特修道院/83 09 德國科隆大教堂/97 10 德國烏姆大教堂/107 11 德國萊比錫聖多馬教堂與聖尼古拉教堂/119 12 義大利羅馬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131 13 義大利佛羅倫斯聖母百花大教堂/143 14 西班牙巴塞隆納聖家族大教堂/153 15 美國洛杉磯天使之后天主堂/163 16 日本東京聖馬利亞天主堂/173 17 日本東京基督教會/1

85 18 日本大阪茨木市光之教堂/195 19 中國澳門路環聖芳濟各天主堂/205 後記/214 作者簡歷/216 附錄/218 推薦序一 光之追尋者   「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約翰福音 1:9)   對於一個建築人而言,一生的追尋莫過於去追尋一道光,一道屬於建築裡神聖的光線,那道光線出現在羅馬的萬神殿,出現在柯比意的廊香教堂,也出現在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這道光充滿神聖性與神祕感,讓建築人粉身碎骨在所不惜!對於一位尋道者而言,同樣是在追尋那道光,那道光曾經在聖徒保羅前往大馬色的途中,從四面光照他,讓他仆倒在地,從此改變他的一生。   謝宗哲作為一個建築人與尋道

者,同樣在追尋那道光!   曾經為了建築的光影,他遠赴日本,進入頂尖的東京大學建築研究所鑽研建築,並且到世界各地尋訪建築中的神祕光影,但是當他來到那些光影神聖的場所時,發現真正重要的不再是那些照射在建築裡的神祕光線,真正珍貴的,其實是那照射到內心的神聖光線,那也是當年光照聖徒保羅,改變他一生的光線!   這本書涵括了世界各地的重要聖堂建築,謝宗哲以一位建築旅行家的身分,向讀者介紹導覽這些建築的偉大部分,引導讀者去看見建築中的光影魔術,以及這些光影的神聖性與戲劇性;但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這些文章中,不單單只是客觀地談論建築歷史與技術,同時也敘述他在建築中的親身經歷,那些微妙的神祕經驗;談論那

道光是如何照射在建築物裡,同時也照射進他的內心深處,改變了他的生命。   對基督徒而言,所謂的「聖殿」並不是神所居住的地方,因為聖經上也說:「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使徒行傳17:24)所有這些聖殿教堂之所以神聖,並非這裡是神所居住的地方,而是因為人們在這裡與神相遇。對於謝宗哲來說,他之所以會挑選書中的聖殿教堂,並非只是在於建築的輝煌雄偉,而是在這些建築中,他都曾體會過與神相遇、有神同行的經驗,這種神祕經驗也是這本書非常特別與寶貴的地方。   當然,從建築知識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提供了豐富又深刻的建築知識,這方面正是做為建築學者的宗哲兄最擅長的部分;但是

如果從建築旅行的角度來說,這本書也可以帶領你遨遊世界,深入飽覽教堂之美,不論是古典形式的教堂,或是現代主義的教堂,亦或是極簡主義的教堂,都在謝宗哲的文字與攝影作品中精采呈現。   建築知識與建築旅行經驗,雖然是這本書裡重要的部分,但是我相信,謝宗哲希望藉著這本書,不僅是讀者看到經典教堂建築裡的光影,而是能夠真正看見那道可以改變人心的真光!我想這應該也是他書寫這本書的初衷。 ──李清志 都市偵探、實踐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推薦序二 信仰與創意   當我們參訪知名教會建築時,我們並不只是看它的藝術,也試著去分辨建築師試圖「教導」什麼。它比純粹藝術本身更具意義,它是一種「溝通」!藝術可以說話,

它刺激我們的思考,觸發我們的情緒──它讓我們得以心懷敬畏。   作為一個牧師,我知道我們的溝通要超越那些被傳講出來的話語。不論是音樂、建築或室內設計,都可以創造某種氛圍,讓人們甚至在言語之先,就能夠「經驗並聆聽來自於神的聲音」。   在聖經中,第一個建築案例是摩西的帳幕。神給摩西一份清楚的藍圖與兩位主要建造者:   「耶和華曉諭摩西說:看哪,猶大支派中,戶珥的孫子、烏利的兒子比撒列,我已經題他的名召他。我也以我的靈充滿了他,使他有智慧,有聰明,有知識,能做各樣的工,能想出巧工,用金、銀、銅製造各物,又能刻寶石,可以鑲嵌,能雕刻木頭,能做各樣的工。我分派但支派中、亞希撒抹的兒子亞何利亞伯與

他同工。凡心裡有智慧的,我更使他們有智慧,能做我一切所吩咐的。」(出埃及記31:1-6)   建造出這個帳幕且具有創意的建築師,就是神祂自己。只不過祂使用了有天賦及才能的工作者來為祂完成這份工作。甚至在今天,神依然啟發著建築師與藝術家,呼召他們來執行工作任務、建造教堂或敬拜神的地方。這個帳幕具備明確的結構、尺寸、材料、顏色。幾乎所有的細部都有   它顯明關於神的某個真理。而最裡面的空間稱之為「至聖所」,並且是有著神之同在的居所。其他被設計的結構與項目則是為了帶領祭司可以一步一步地接近神的同在。例如,洗濯盆並不只是被設計來作為洗手的器皿,它被擺放成當人們在洗手時,可以從水的倒影鏡像看到自己的

臉。這當中的意圖是關於神教導我們看看內心是否有任何事情是需要被處理的。而一張放著陳設餅的桌子與金燈台,則指向使我們得剛強的神之話語與照亮我們的聖靈。光是敘述所有的細節以及詮釋那當中的設計,就足以寫成一本書了。   之後,大衛王的兒子所羅門王在耶路撒冷建造了聖殿,而神也再一次使用了類似祂曾經用在帳幕之上的設計。人們透過這些建築藝術的成就來經驗神。甚至在這個華麗的聖殿被巴比倫人摧毀之後,先知哈該告誡人們必須重新建造,甚至還告知他們聖殿的重建必須優先於人們自己要居住的房子。他寫道:   「大利烏王第二年六月初一日,耶和華的話藉先知哈該向猶大省長撒拉鐵的兒子所羅巴伯和約撒答的兒子大祭司約書亞說:萬

軍之耶和華如此說:這百姓說,建造耶和華殿的時候尚未來到。那時耶和華的話臨到先知哈該說:這殿仍然荒涼,你們自己還住天花板的房屋嗎?」(哈該書1:1-4)   今日的教會可能有些和耶路撒冷之聖殿所不同的功能,但建築依然是作為溝通訊息的一個重要工具,其中一個主要的訊息在於作為神國的宣告。進入一所教會建築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在這個實體的世界之外,還有另一個向度存在。建築所要溝通的,是我們需要學習「憑藉著信心」來看。那位永恆的造物主- 神並無法以科學來解釋。   永恆的生命作為來自神的恩賜,需要用我們的心來領受並成為彰顯的盼望。甚至當人們經常否認或忽視其罪性,建築與藝術可以幫助我們打開我們的心去認識我們

究竟是誰的這份真實。只有這樣,我們的眼睛才終於得以打開,去看見超越這個世界的、看見超越人之侷限的、看見神與祂的國度。   ──顧約翰 台南晨光教會牧師 如都市方舟般的暫時居所赫爾辛基康皮禮拜堂Kamppi Chapel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以賽亞書30:15)2017 年二度造訪曾於2012 年獲選「世界設計之都」的芬蘭赫爾辛基,主要的目標就是前往北歐現代建築巨匠Alvar Aalto 所設計的自宅與工作室。他在追隨20世紀初的大師們採用白色方盒作設計時,依然未曾割捨身為北歐人對於木材的眷戀,在冷洌的極簡空間中也搭配了木構的材質,而在那份抽象而冷冽的狀態中吹進了帶有人

性的溫度,令人印象深刻,並創造出屬於北歐現代主義建築特有的自明性。在結束了一天疲憊的行程,覺得不虛此行之後,在曾就讀Aalto 工科大學的當地友人大力推薦下,我決定用盡最後的氣力,前往探訪靠近中央車站的康皮區納林卡廣場(Kamppi Narinkka)上,一座稍嫌突兀卻又因著它渾圓高挑而宛如木碗般的造形,而深受人們喜愛的小教堂。由於它位在人潮川流不息的交通匯聚之地,而特別顯眼,若不接近仔細端詳一番,蠻容易誤以為它只是個公共藝術裝置。後來才得知這是教會為了提供人們能暫時抽離忙碌苦悶的城市生活,而決定在這個綠洲般的所在創造宛如都市方舟的暫時居所,以供人們在片刻的靜默中得到安息,並重新得力。這個小教

堂巧妙地依附在都市複合構造體的高低差的地形中(停車場通道旁),因此除了主要量體的木構小教堂之外,附屬的辦公室小空間巧妙地收納在半地下的地面層蔽體之中。從位於側邊的玻璃廊道立面的入口進入後,以清水混凝土牆面搭配黑色基調的家具而形塑出沉穩冷靜的空間質感,並擺設了由建築家Arne Jacobson 所設計的天鵝椅與矮桌,漂浮著無與倫比的優雅氣息,讓我深深受到吸引。我於是順著廊道走進這個瀰漫著木頭香氣的禮拜堂,自然地坐在成列排放於聖壇前、同樣具備極簡設計風格的木板凳上,感受從橢圓天花與木構牆體之間的縫隙所滲進內部而漫射之光線的沐浴與洗滌。有別於一般教堂的聖像或作為視覺象徵的巨大十字架,這裡的擺設只有小

巧的講壇與其上頭的聖經,及無比精簡的小十字架,還有兩旁的燭台與擺設花朵的纖細棚架。設備具體而微,令人感到親近、自在而舒服。或許最大的用意,在於讓具象的神性表徵極小化,而試圖藉由這樣的空間與光影,來創造出與神對話、提供人得以靜默的都市綠洲般的暫時居所。

邁向後工業城市聯盟與策略空間再結構 —以新北市新莊區為例

為了解決宏匯廣場停車的問題,作者鍾昌哲 這樣論述:

  Bell在1973年提出後工業空間的討論。在台灣發展歷史進程中,都市計畫的出現帶動了工業空間的發展,伴隨著時間演進,新北市工業空間開始出現除工業化的特徵,然而後工業社會的討論伴隨著特徵與意義日前仍需要更多的實證研究去討論與解釋,本研究以新莊區作為案例揭示台灣邁向後工業空間的過程。  策略聯盟的概念最早源於企業管理領域,後被Stone加入政治經濟的思考討論城市發展,聯盟建立與否取決於合作共識,若將共識視為一種觀念,則觀念創新與建立需要時間來開發、成長與擴散,同時也需要市場來選擇,這解釋了時間摩擦力在時間地理學中的存在。爰此,本研究透過城市聯盟視角,把都市計畫視為策略空間,以政治經濟的角度解

釋新莊邁向後工業空間再結構的過程。  本研究指出新莊會邁向後工業空間發展都市計畫是主要關鍵,都市策略空間的變動會驅動聯盟的合作關係,進而產生實質空間上的變化,而變化伴隨著不對稱發展的空間特徵。另外,城市聯盟的合作建立在策略空間之上,因此由下而上的地方思考逐漸變得重要。最後本研究指出後工業的時空情境中,城市聯盟思考缺乏非營利行動者扮演的角色功能,除此之外,城市聯盟以在地為基礎的發展也成為地方社群成長的養分,同時喚醒了在地自明性,並為新莊在後工業空間發展進程中找到新歷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