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克等於幾公斤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評價、門市、特惠價和推薦等優惠

200克等於幾公斤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克萊爾.貝利,賈斯汀.帕蒂森寫的 800大卡間歇性斷食x低碳地中海飲食:遠離脂肪與慢性病糾纏的卡路里斷捨離天然快速減重法,130道低卡料理自由配 和[蘇聯]伊薩克•巴別爾的 騎兵軍(譯文經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200克是幾盎司也說明:200克 是幾盎司 ... 盎司1個重量單位等於十六分之一的磅或16打蘭或28.349克。 ... 1臺斤=600公克(g)=0.6公斤(kg)=1.32磅(lb)=21.2盎司(oz) 1臺斤=16兩,半斤=8兩,1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常常生活文創 和上海譯文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臨床醫學研究所 余宏政、劉詩彬、趙福杉所指導 何承勳的 探討男性睪固酮缺乏與第二型糖尿病之關係 (2014),提出200克等於幾公斤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睪固酮缺乏、糖尿病前期、第二型糖尿病、胰島素抗性、大鼠模式。

而第二篇論文中原大學 機械工程研究所 陳夏宗所指導 孫暉功的 沖壓成形模具價格之計算與分析 (2013),提出因為有 沖壓加工、模具估價、成本函數、價格分析的重點而找出了 200克等於幾公斤的解答。

最後網站200克等於多少公斤 - 在線單位換算器則補充:重量單位換算為你解答200克等於多少公斤?200g等於多少公斤?克和公斤的計量換算,200克(g)重量換算成公斤等於多少?200克(g)等於0.2公斤,200克(g)換算成公斤的單位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200克等於幾公斤,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800大卡間歇性斷食x低碳地中海飲食:遠離脂肪與慢性病糾纏的卡路里斷捨離天然快速減重法,130道低卡料理自由配

為了解決200克等於幾公斤的問題,作者克萊爾.貝利,賈斯汀.帕蒂森 這樣論述:

★英國雅馬遜百大暢銷書籍與瘦身運動類冠軍 ★由《奇效5:2輕斷食》作者所提出針對快速減重與穩定第二型糖尿病的全新⾰命性斷食法 ★130道結合低碳地中海飲食原則的營養低熱量食譜+兩週800大卡斷食快速甩油餐食計畫   麥克.莫斯里(Michael Mosley)醫師於《奇效5:2輕斷食》指出──每週斷食兩天,可減少體脂肪、胰島素抵抗和其他慢性疾病。基於最新科學發現,麥克醫師將原先的5:2斷食法稍作修改,並匯集其所學關於減重的所有知識,提出全新的「800大卡斷食法」──將斷食日的總熱量攝取由500大卡提升至800大卡,不但可獲得維持身體運作所需的營養,還可以達到快速減重及伴隨而來的健康益處。

  此斷食法的主要好處之一是──減少脂肪,但未必會快速復胖。一項名為“DIRECT”的研究顯示,800大卡斷食相較於穩定緩慢減重更能有效幫助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達到減輕體重、降低血糖、膽固醇與血壓指數、改善糖尿病症狀、減少藥物攝取與心臟疾病等副作用。不僅為減重提供一項新的選擇,同時替深受第二型糖尿病所苦的患者帶來一線曙光。   本書由麥克.莫斯里醫師之妻──克萊爾·貝利 醫師,為回應廣大讀者需求,與知名健康飲食食譜作家賈斯汀·帕蒂森聯手合作,針對暢銷冠軍著作《800大卡斷食,The FAST 800》設計⼀系列以低碳地中海飲食為原則的低熱量料理。全書收錄130道美味且營養豐富的食譜包含早餐、

早午餐、湯品、果昔、沙拉、便當、魚肉類、蔬食,甚⾄是放縱口慾的甜點,可依照800大卡原則自由搭配。食譜不但簡易烹調、富有飽足感且能幫助腸道微生物有效運作,產生益於情緒和整體健康的物質以徹底改善健康狀況。   本書不僅是料理與醫學科學的結合,更能協助透過飲食改善身體健康。無論是正在進⾏密集減肥計劃、期待預防或逆轉第⼆型糖尿病,或純粹希望降低⾎壓與膽固醇以改善⼼情和整體健康狀況,本書將激發你徹底改變以往的飲食習慣,達成目標。   800大卡斷食的特色   可與其他斷食法搭配應用,達到快速減重、促進整體健康、利於新陳代謝、增強大腦活力、減輕抑鬱和焦慮、幫助減少發炎反應。   低碳地中海飲食原則

  減少醣類和澱粉攝取、每日攝取適量蛋白質、選用天然植物油、高比例攝取非澱粉類蔬菜、避免宵夜和點心、以全穀類取代精緻澱粉、充分補水。   130道促進腸道和情緒健康的低熱量食譜   卡路里依顏色分級、標示營養成分和烹飪技巧,每日餐食輕鬆自由選。   斷食技巧大全   如何維持蛋白質攝取、讓蔬菜變美味的方法、如何納入健康的碳水化合物、避免攝取澱粉的方法、超低熱量補水法、蔬食與葷食雙週餐食計畫。 本書特色   本書以800大卡為主軸,結合低碳地中海飲食原則,引導讀者如何將斷食融入生活,達到快速減重、逆轉第二型糖尿病與預防其他慢性疾病。全書提供130道簡易營養低熱量食譜、兩週針對葷食與蛋奶

素食者的快速甩油餐食計畫、斷食技巧,讓你健康減重不復胖。 專業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王明勇   食療養生專家   李婉萍   榮新診所  營養師   陳俊旭 博士   台灣全民健康促進協會榮譽理事長  

200克等於幾公斤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我們足足講了三個月的新冠病毒,我都覺得我長得跟病毒有點像了,這周琪斐大放送終於要談一個跟肺炎不相關的主題「水資源」。

這次的肺炎疫情點燃了全球石油戰火、引爆糧食危機,但其實「水資源」比兩個還要更早成為國際間的主要戰場,正所謂「石油誠可貴,糧食價更高。若為水源故,兩者皆可拋。」我覺得我的中文越來越好了,還落韻文耶。

最近一次的國際水資源爭議,就發生中國跟中南半島各國分享的湄公河。上個月美國氣候學家就抓包,中國在湄公河上游蓋了11座水壩,把原本該流到中南半島的水攔光光,導致下游的泰國、寮國、柬埔寨和越南河域,水位暴跌1公尺,創下50年來最低水位。

住在島國的我們可能很難想像,河流必須跟鄰居公家用,鄰居多糾紛就多,例如歐洲第二大河「多瑙河」就一口氣流經10國,1992年,匈牙利和它的鄰居前捷克斯洛伐克,就因為水壩建設問題而鬧上國際法院,最後很難得地,以理性和法學解決糾紛。但萬一你的鄰居是胖虎,你跟他講道理,他回你的是拳頭,這事就難了。這次中國就被發現,在湄公河上游一口氣蓋11座水壩,用來儲水、進行水力發電,這一直備受爭議,因為這水壩到底攔住多少水,外界只能觀落陰;下游的國家有多少水用,也只能看中國臉色,「朕不給的,你不能搶!」你想想啊,你家明明有自來水管,但水龍頭卻放在胖虎家,你想洗澡還得去拜託他多給你一點水,結果他只給你一湯匙,還說「我已經盡力了」。

像這樣的鄰居你會不會很想把他巴下去?一定會嘛,但是在我們講到各國為了水資源巴來巴去之前,我們先來瞭解地球上的水資源到底有多珍貴。

地理老師說過,地表不是有75%被水覆蓋嗎?到處都是水,怎麼還會缺水?其實這些水,有高達97.5%是不能利用的鹹水,包括海洋還有像死海這種鹹湖或鹽井、鹽田,只有大約2.5%是淡水,但其中又有七成藏在冰山、冰河裡,看的到吃不到,我們實際上「可能」使用的淡水,只有區區0.8%。為什麼說「可能」呢?因為這0.8%裡面,有九成是需要相當技術才能抽取的地下水,另外一成才是河川湖泊等的地表水,以及卡在凍土層和大氣中的水源,覺得數據太多很複雜沒關係,打個比方,你把家裡浴缸裝滿水,再拿個漱口杯往浴缸裡撈,浴缸裡的水就像地球上的水,但只有杯子裡的可以拿來飲用、發展農耕和工業,還必須全人類共享,這只是比喻而已喔!小朋友千萬不要真的去放一缸水,你真的要,記得說是凱莉教的。

好,截至2020年,世界上大概有78億人,足足是100年前的四倍多。一天下來,我們就要用掉100億噸的淡水,相當400萬座游泳池的水,400萬座是多少?啊,總之就是很多啦!

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的數據,這張地圖中的深色區域,就是目前面臨極高缺水壓力的國家和地區。是不是很多,用人口來看是八億多人都缺水,我知道你在找台灣,台灣是灰色的,什麼意思呢,無數據的意思。為什麼無數據?你去問聯合國啊!聯合國還估計,到了2025年,也就是五年以後,情況就會惡化到,分佈在50國的全球26億人口,都將面臨水資源短缺問題。水資源已經那麼緊張了,還不是所有地方的水都保證乾淨無虞,而根據台灣的BFF,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料,發生在開發中國家的疾病,有80%與水有關。人不健康,國家就一定窮,而且世世代代無法翻身。

那麼到底為什麼我們會缺水缺成這樣?

每天一睜開眼睛,洗臉刷牙就要用水,每個人平均每天需要喝3公升的水,但這是在你當阿宅,不動也不流汗的情況下。其他還包括上廁所、洗頭洗澡洗衣服,還有最近大家為了防疫勤洗手,都需要用水。根據自來水公司的數據,全台每人每日用水量,大約280公升,差不多是一個標準浴缸的滿水量。

地球上75%到90%的淡水,都流進農牧業,每生產1公斤的穀物,就要大約1000公升的水,以台灣來說,會有四成的灌溉水,回流成地下水,但也不是每個地方的地下水都能被抽取利用。

至於畜牧業更驚人,拿牛肉為例,每生產1公斤的牛排,需要耗費1萬5400公升的水。以一頭美國牛為例,平均需要養3年才能進屠宰場,3年來會吃1300公斤的穀物,而這些穀物又需要水去灌溉,加上牛本人要喝水,牧場和屠宰場也需要用水清洗,所以一頭肉牛從出生到變成200公斤的肉排,總共要用掉310萬公升的水。看到這裡,我決定每個月少吃一份牛排。

大約有一到兩成的淡水,用在工業。紡織業是農牧業以外,最喝水的行業,從退漿、精練、漂白到絲光,以及幾乎所有的染料都要用到水。冬天穿羊毛衫很暖對吧,不過每生產一磅的羊毛(454g),也就是差不多一件羊毛衫的量,平均就要消耗130公升的水,也就是你去超市買2公升裝的可樂,要買65瓶。而我們夏天愛穿吸汗舒適的棉布,耗水量更是其他種類的三倍。汽車製造也是耗水大宗,每生產一輛汽車大約需要15萬公升的水。

但是水不是可以回收再利用嗎?的確,但不是百分之百都適合回收,而且也不是所有國家都有這個技術回收工業廢水。至於農牧業,你是要農作物和牛羊再把水吐出來重複利用嗎,不然幾年前很流行尿療法……你先去試試,再回來告訴我效果怎麼樣。

總之呢,人類用掉的淡水,有九成是一去不復返的。

所以水真的很珍貴,那不夠用怎麼辦呢?各國第一個反應,應該是大家省點用吧?不是。是趕快去搶。

很多在河流上游的國家就築起了水壩,標準的肥水不落外人田,結果當然就是外人拿著飛機大炮來討了。除了我們剛剛講到的湄公河,世界上的五大河流域,也就是非洲的尼羅河、印度半島的恆河、印度河、中東的幼發拉底河以及美國的科羅拉多河,都已經出現嚴重的水資源競爭,今天因為時間限制,我們只講兩個。

首先我們來看兩河流域。兩河流域指的就是幼發拉底河跟底格里斯河,我小時候為了背這兩條河的名字,不知吃了多少棍子,對啦,我那個年代就是早餐配體罰。總而言之,這兩河源頭在土耳其,流過敘利亞、伊拉克,擦過伊朗後,注入波斯灣,下游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是古文明搖籃,周杰倫的歌聽過吧?這幾個國家都聲稱他們擁有河流的使用權,但偏偏四國需求量遠超過兩河水量。

一開始伊拉克和敘利亞,蓋了很多水利設施,沒想到上游土耳其的水利設施後來居上,攔截掉幼發拉底河一半的水量,部分敘利亞的水利工程,甚至因此淪為蚊子設施,毫無作用。像1990年土耳其「阿塔圖克」大壩蓄水期間,就導致幼發拉底河直接斷流了整整9天,但土耳其是北約成員,敘利亞只能在心裡罵髒話。

接下來我們來看,位於非洲的世界最長河「尼羅河。尼羅河流經10個國家,但各國為了怎麼用水吵了幾十年,甚至差點打起來。早在1929年殖民時期,英國和埃及簽訂「尼羅河條約」,規定沿岸國家不能做出任何讓水量減少的行為,只有最下游以農立國的埃及,可以全權使用河水,不過後來其他國家覺得不公平,他們也想用尼羅河灌溉發電啊,就多次向埃及抗議條約不公,各國多年來紛爭不斷。到了2011年,主要支流「藍尼羅河」的發源地衣索比亞,開始興建大壩用來發電,這讓下游的蘇丹和埃及氣炸了,後來是美國出面調停,才讓這三國有望在今年達成協議。

但是在1950年到2000年,世界上發生1800多起關於水的國際衝突,這還不包括國內衝突或家庭紛爭,平均一年有36個水資源的衝突。這中間除了剛剛提到的國家級搶水大戰,同一國的也在搶。包括奈及利亞、馬利和肯亞,都發生過農人和牧民,搶水互殺的慘劇。不少戰亂事件,也把摧毀供水設施當作戰略,沒水活命的一方,當然就只能乖乖束手就擒,包括2006年以色列和真主黨的戰爭,以及2018年衣索比亞的族群衝突,都用上了這一個狠招。

除了人口爆炸,導致水資源長年供不應求,未來還有一大隱患,那就是氣候變遷。暖化會直接導致乾旱,缺水的地方更多,這個問題已經是現在進行式,還會導致冰川和冰帽消融,咦?融光了不是很好嗎?這樣就人人有水用啦!但這等於是預支未來的水,等全部消融後大家都沒得用!

水資源匱乏將會影響到國家的生存與發展,最後很容易訴諸武力,來捍衛水的主權與安全。聯合國早在1972年就警告,繼石油危機後,下一個就是「水危機」。照理來說,水資源應該要國際共享,各國政府合作解決水荒,但老實說,如果你只拿到一杯水,你會願意分鄰居半杯嗎?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全球搶水戰 #拳頭護水權 #暖化加劇水荒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ㄒ

探討男性睪固酮缺乏與第二型糖尿病之關係

為了解決200克等於幾公斤的問題,作者何承勳 這樣論述:

背景 許多研究已經證實男性睪固酮缺乏與第二型糖尿病之間有密切的關係。臨床上可以觀察到兩者常有共病的關係,例如睪固酮低下或攝護腺癌患者接受雄激素剝奪治療。睪固酮缺乏與第二型糖尿病都對男性的健康有顯著的負面影響:它們都會造成勃起功能障礙,也都被證明是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獨立危險因子。然而目前對於他們共病的機轉仍然沒有完全了解。目前的證據顯示,兩者可能互為因果,或者一些其他的因素,例如肥胖或性激素結合球蛋白,也能在兩者的關係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過去相關的臨床研究,主要研究的對象是已經診斷為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其中大部分正在接受糖尿病的治療。糖尿病前期是一種血清葡萄糖濃度已經上升,卻未達到糖尿病的

診斷標準的狀態。在許多研究中,它已被認為是心血管疾病和腎臟疾病的風險因子,這讓我們也想研究糖尿病前期的男性是否也有較高的睪固酮低下的風險,釐清這個問題有助於了解:(一)澄清睪固酮缺乏在第二型糖尿病的發展中的角色; (二)辨識適合睪固酮替代療法的潛在對象,並進行下研究針對這些患者給予睪固酮補充是否可以減少其演進至第二型糖尿病的機會,或預防心血管疾病。 另一方面,文獻上極少討論治療第二型糖尿病是否可逆轉睪固酮缺乏的狀況。根據統計,約有四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是屬於未診斷與未治療的,這個族群的血清睪固酮濃度很少被報導過,研究這群病人的血清睪固酮濃度有助於進一步闡明睪固酮缺乏與胰島素抵抗之間的因果關係。

最後,用於研究睪固酮缺乏與葡萄糖耐受不良之間的關係的動物模型尚未被建立。雖然大鼠或小鼠是最廣泛被應用於各個醫學研究領域的動物模型,但是以往關於睪固酮缺乏之大小鼠的代謝特徵的研究結果是相互矛盾的。因此,我們的研究也評估閹割雄性大鼠是否適合作為研究睪固酮缺乏與葡萄糖耐受不良和代謝症候群相關研究的動物模型。研究方法臨床研究:不同階段第二型糖尿病男性患者睪固酮缺乏的盛行率及危險因子這是一個橫斷面的研究。我們從臺灣大學附設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的資料庫收集資料,收集1,306位於2009年接受性激素檢測的男性。所有研究對象均完成一份自填的問卷,用來收集他們的基本資料和病史,所有研究對象均經內科醫師看診,且做一

次詳細的身體檢查。每個研究對象均接受兩次血液採集:第一個樣本是禁食一夜後在早上8點和10點之間收集,用來測定空腹血糖、男性賀爾蒙和其他血清生化資料;第二個樣本是收集午餐後兩小時的血液,用來測量的餐後血糖值。總睪固酮與性激素結合球蛋白的濃度由化學發光微粒子免疫分析進行測定,並利用Vermeulen公式計算出游離睪固酮。總睪固酮低下的定義為總睪固酮水準小於300毫微克/分升,和游離睪固酮低下的定義為小於6毫微克/分升。糖尿病的標準為:(一)病人有之前已診斷出糖尿病(已知糖尿病患者),或(二)血糖變數達到糖尿病標準(新診斷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大於等於126毫克/分升,餐後2小時的血糖大於等於200

毫克/分升,或糖化血紅蛋白大於等於6.5% (Association 2012)。糖尿病前期的診斷標準需滿足以下條件:(一)空腹血糖100-125毫克/分升,(二)餐後2小時的血糖140-199毫克/分升,或(三)糖化血紅蛋白5.7% - 6.4%。藉由上述資料,我們將所有1,306按血糖及過去疾病史將其分類為正常血糖耐受性、糖尿病前期、新診斷糖尿病、已知糖尿病等各組,我們比較各組的血清睪固酮濃度及睪固酮低下之盛行率,並使用邏輯回歸分析,校正年齡、身高體重指數、腰圍、代謝症候群等可能的干擾因子。基礎研究:評估去勢大鼠是否可以用於睪固酮缺乏與葡萄糖耐受不良相關的研究 本實驗採用成年雄性Spra

gue Dawley(SD)大鼠(週齡10-12週;體重300到350公克)。將大鼠隨機分組(每組約6-8隻):假手術對照組、去勢組、去勢後注射低劑量睪固酮組 (每週注射丙酸睪固酮,每公斤0.5毫克)、中劑量組 (每週注射,每公斤2毫克)和高劑量組 (每週注射,每公斤8毫克)。所有的大鼠餵食標準飲食。每隻大鼠的葡萄糖耐受性試驗共進行兩次,分別在第8週和16週。首先大鼠隔夜禁食16個小時,試驗從上午8時開始葡萄糖耐受性試驗,在時間0分鐘以及在15,30,60,90,和120分鐘分別採血進行測量。繪製每個時間點的血糖濃度圖,以及計算各組大鼠血糖濃度曲線下的面積(AUC)。另外在0和15分鐘採集兩個

血液樣本,作為空腹和葡萄糖誘導之後的胰島素濃度分析。大鼠在第16週做完腹腔葡萄糖耐受性試驗後立即犧牲,切除胰臟和部分的內臟脂肪,將胰臟附近的脂肪去除後秤重,將胰臟進一步分為三個部分:頭段、中段、尾段。所有的組織(胰腺和內臟脂肪)進行石蠟包埋,且切下5 µm厚的切片用蘇木精和伊紅染色。部分的胰臟利用胰島素的抗體去染β細胞,這些切片用來進行脂肪細胞的尺寸的測量、胰臟形態檢查、β-測量細胞量。結果臨床研究:不同階段第二型糖尿病男性患者睪固酮缺乏的盛行率及危險因子 1306位的男性受試者中,有577(44.1%)位是血糖正常、543(41.5%)位是糖尿病前期、186(14.4%)位是糖尿病。糖尿病

前期的男性,在調整年齡後總睪固酮低下的勝算比為1.87(95%信賴區間[CI]:1.38-2.54),而糖尿病患者的勝算比為2.38(95%信賴區間:1.57-3.60)。糖尿病前期之男性的勝算比,在進一步校正身體質量指數、腰圍、代謝症候群組成的因子和代謝症候群的多變數分析下仍然顯著,在調整代謝症候群之後,其總睪固酮低下的勝算比為1.49(95%信賴區間:1.08-2.06),幾乎等於糖尿病患者的勝算比1.50。 在診斷為糖尿病的186位患者中,有81位為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105位為已知糖尿病患者。已知糖尿病患者的年齡較大,有較高的舒張壓和更高的空腹血糖濃度。兩組的總睪固酮的中間值為(358

[ 155 ] ng/dl vs 363 [ 154 ] ng/dl,P = 0.68),游離睪固酮的中間值為(7.2 [ 2.5 ] ng/dl vs 7.4 [ 2.4 ] ng/dl,P = 0.84),性激素結合球蛋白的中間值為(27.3 [ 22.3 ] nmol/L和28.7 [ 14.9 ] nmol/L,P = 0.46),兩組間沒有顯著的差異。在新診斷和已知第2型糖尿病組,其總睪固酮低下的患病率分別為28.4%和26.7%,游離睪固酮低下的患病率分別為21%和19%。新診斷和已知的第2型糖尿病總睪固酮低下的危險因子類似,包括糖化血紅蛋白≥7%、性激素結合球蛋白<20 nmo

l / L、BMI≥27公斤/米2、腰圍≥90釐米、三酸甘油酯≥150毫克/分升、尿酸≥7毫克/分升,與代謝症候群。相較於PSA小於1毫微克/毫升,PSA≥2.5毫微克/毫升為保護因子。基礎研究:評估去勢大鼠是否可以用於睪固酮缺乏與葡萄糖耐受不良相關的研究 睪丸切除術導致血清中睪固酮幾乎消失,大鼠在去勢兩周後,血清睪固酮都低於10毫微克/分升,與假手術對照組相比,低或高劑量睪固酮的補充組,在第8和16週,其大鼠有顯著較低或高睪固酮濃度。初始體重各組之間是相似的,但之後去勢大鼠相較於假手術對照組相比,體重明顯變輕。對去勢大鼠補充睪固酮後體重增加,超過去勢大鼠,但低於假手術對照組。去勢大鼠和補充

睪固酮組的脂肪細胞大小顯著低於假手術對照組。第8周時,葡萄糖耐受性試驗的各組血糖曲線下面積表現無顯著差異。到第16周,去勢大鼠的血糖曲線下面積比較發現,去勢及去勢後補充低劑量睪固酮組的血糖曲線下面積顯著大於假手術對照組及補充中或高劑量的睪固酮組。在第8週與16週,無論是空腹或葡萄糖誘導的胰島素濃度皆與血清裡的睪固酮的趨勢相關,去勢大鼠比起假手術對照組有顯著較低的空腹和葡萄糖誘導的胰島素水準。無論是假手術對照組,去勢睪固酮或補充睪固酮狀態,皆不影響胰腺形態。結論 糖尿病前期會增加其總睪固酮低下的風險。此風險在調整身體質量指數後、腰圍、代謝症候群的組成因子或代謝症候群後仍然顯著。調整代謝症候群後

,糖尿病前期的男性族群,其總睪固酮低下的風險與糖尿病患者的風險幾乎相等,我們的研究顯示,糖尿病前期的男性也應要有常規的睪固酮檢測。新診斷第二型糖尿病的男性患者,其血清睪固酮濃度與睪固酮低下的盛行率,與已知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相似。在已診斷糖尿病的患者,糖化血色素與血清睪固酮呈現負相關。新診斷和已知第二型糖尿病男性患者總睪固酮低下之危險因子包括較高的糖化血色素、較低的性激素結合球蛋白、肥胖、高尿酸血症、高血糖症與代謝症候群;另外,上升的攝護腺特異抗原會降低睪固酮缺乏的風險。 基礎研究方面,我們的研究顯示,在經過十六週由去勢所引發睪固酮缺乏的狀態下,雄性大鼠的體重會降低,會有空腹血糖異常與葡萄糖耐

受不良的情況,這些血糖的變化起因於胰島素分泌減少所導致。反觀人類男性在缺乏雄激素的影響下,會導致肥胖,且因為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而導致葡萄糖耐受性不良。當雄性大鼠被應用於睪固酮和代謝之間的研究時,應該將這些物種間的生理差異列入考慮。

騎兵軍(譯文經典)

為了解決200克等於幾公斤的問題,作者[蘇聯]伊薩克•巴別爾 這樣論述:

作者是20世紀俄羅斯文學天才伊薩克·巴別爾。1920年,二十六歲的他以戰地記者的身份,跟隨布瓊尼統帥的蘇維埃紅軍第一騎兵軍進攻波蘭。戰爭歷時三個月。巴別爾目擊了歐洲歷史上,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後一次大規模的空前慘烈的騎兵會戰。 1923年至1924年,他根據這次征戰,陸續創作了三十多篇短小精悍的文章,有戰地速寫,也有軍旅故事,這就是《騎兵軍》。這曲曾經震撼過世界、暢銷歐美的蘇波戰爭的絕唱,既是一個帶眼鏡的猶太書生有關文明與暴力、征服與反抗的記錄,也是一部霸氣十足、豪氣沖天、剽悍粗獷的哥薩克騎兵將士的列傳。   伊薩克·巴別爾(1894-1940),猶太裔蘇聯作家,是蘇聯享有國

際盛譽的作家,雖然他的一生十分短暫,留下的作品數量也很有限,但是憑藉一部《騎兵軍》就足以奠定其短篇小說大師的地位,在歐美文壇長盛不衰。 激流強渡茲布魯齊001 諾沃格拉德天主教堂004 一封信008 戰馬儲備處處長015 潘·阿波廖克019 義大利的太陽030 基大利036 我的第一隻鵝041 拉比047 通向勃洛德之路051 機槍馬車學054 多爾古紹夫之死059 二旅旅長065 薩什卡·基督068 馬特維·羅季奧內奇·帕夫利琴科行傳076 科濟納墓地085 普裡曉帕087 一匹戰馬的故事089 孔金095 別列斯捷奇科鎮100 鹽105 夜晚111 阿豐卡·比達115

在聖瓦倫廷教堂124 騎兵連長特魯諾夫130 兩個伊萬141 一匹戰馬的故事續篇151 寡婦153 紮莫斯季耶市160 叛變166 切斯尼基村172 戰鬥之後178 歌謠184 拉比之子188 汗血馬192 吻200 格裡舒科208 俘虜本來是九個210   伊薩克·艾瑪努伊洛維奇·巴別爾(1894—1940)出身于奧德薩一個富裕的猶太人家庭。作家後來回憶,從童年時代起,家人就強迫他毫不間斷地讀書讀書再讀書。他在16歲以前,一直辛勤研讀猶太語言、《聖經》、《塔木德》①。據說他在13至14歲期間,就已通讀了卡拉姆津全部長達11卷本的《俄國國家史》。中學時代的巴別爾在同學心目中

,是個手捧拉辛、卡萊爾、莫里哀作品孜孜不倦廢寢忘食的好學生。當時,在家庭教師的督促下,他還開始嘗試用法文寫作短篇小說。嗣後,他在回憶中寫道:法文小說“我寫了有兩年之久,隨後便丟棄了”。②1915年,作家為了自己對文學的追求中斷了在基輔商學院的學業,來到彼得堡。在這個北方文化之都,初學寫作的青年巴別爾徒勞地向各種報刊雜誌投稿,都一無所獲,直到1916年遇到高爾基,他的境遇才有了轉機。很快,在高爾基主編創刊的《編年紀事》上,巴別爾發表了一些短篇小說《埃利亞·伊薩科維奇和瑪爾格麗塔·普拉科非耶芙娜》以及《媽媽、麗瑪和阿拉》。《塔木德》是西元2世紀—5世紀間猶太教有關律法條例、傳統習俗、祭祀禮儀的論著

和注疏的彙集,對猶太人而言其地位僅次於《聖經》。《20世紀俄羅斯文學》11年級上冊第289—298頁。 官方代表人物把巴別爾最初的短篇小說當作淫穢讀物,當作“力圖顛覆現存制度”。1917年,革命前不久,當局曾向法庭起訴巴別爾。他們覺得他的小說就題材、人物和情節來說,都很不體面。使當局感到震驚的,是這位作家那種想把崇高和卑下的界限有意加以打破的創作意圖。20年代中,作家在和列·烏傑索夫的談話中,道出了他的寫作追求:“一個人應當瞭解一切真相。這好像顯得沒品位,但卻很有趣”。實際上鼓舞他從事創作的,是描寫人物的自由。自由才是他在創作中最為珍視的價值。生活、死亡、愛情——對於它們的一切,他都想要知道

、瞭解。革命之所以吸引他,原因正在於此。他希望革命能把生活中的全部力量都調動起來。1917年12月,巴別爾開始為契卡肅清反革命及怠工特設委員會的俄文縮寫音譯。全俄肅反委員會的地方機關。工作。這個事實長期以來一直令熟知他的文壇中人感到匪夷所思。1918年3月起,他成為彼得堡《新生活報》的通訊員。高爾基曾在這家報紙發表過他的《不合時宜的思想》。巴別爾在此報上的最後一篇文章發表於1918年6月2日,而7月2日,此報便被取締。同時被取締的還有好多反對派報刊。 如果沒有《新生活報》發表的文章,也就不會有成熟時期的巴別爾。他著文傾訴人們白白流血犧牲的痛苦,講述人們何以會對於一個無辜被捕的兒童痛施刑罰[《

夜晚》],講述已經成為司空見慣之事的槍林彈雨[《被槍殺的人們》],講述俄羅斯往昔的生活規範如何蕩然無存,人們如何變得越來越懶惰[《說馬》、《急救》]。 對真理的追求促使巴別爾走上了戰爭之路。1920年6月,他自願上了前線,參加了第一騎兵軍。在第一騎兵軍中的生活便成為後來享譽全球的《騎兵軍》的故事的來源。巴別爾是以《紅色騎兵報》特約記者身份,到第一騎兵軍的。他用的化名是基里爾·瓦西裡耶維奇·柳托夫。在隨部隊行進的過程中,作為記者,他得寫作鼓動文章,書寫戰事日記。在行軍中,在森林裡,在從敵人手中奪取的城市裡,巴別爾還在堅持寫作個人日記。在某個地方,他曾把手稿託付在一輛馬車上,不幸的是,這部分手稿

中的絕大部分都遺失了,只有一個小筆記本留了下來。但寫作日記時的語調,卻被作家深深銘刻在記憶裡了,《騎兵軍》的語調便是在回憶中重現的。 在前線,巴別爾在布瓊尼謝苗·米哈伊洛維奇·布瓊尼(1883—1973),蘇聯紅軍騎兵統帥,蘇聯騎兵軍的締造者。的第一騎兵軍服役,這個部隊由習于戰事的哥薩克組成,他們打仗勇敢,但紀律性很差。隊伍裡夾雜著許多桀驁不馴、自由散漫的自由兵,常常不服管教。在該軍遠征途中,遠離後方,缺乏給養,哥薩克們常常不得不自己找東西吃,從而和當地居民發生衝突,以此惹出許多流血事件。再加上哥薩克們走的路大多是他們在一戰時走過的地方,當地人異樣的風俗文化,猶太人、波蘭人、烏克蘭人想要保存

自己穩定生活習慣的傾向,都令哥薩克們感到惱火。戰時習慣於與死亡做伴,已經磨滅了他們對死亡的恐懼感。哥薩克們把他們的倦怠、自高自大以及對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冷漠態度,盡情地發洩在他人身上,同時對他人的個人尊嚴,表現得極其不尊重。暴力事件於是便成了家常便飯。巴別爾深深感到他有責任把這些都寫出來。此外,巴別爾感到在哥薩克們深層心理中,蘊藏著朦朧的對於自由的本能激情和嚮往,但與此同時,他們的個性極其不成熟,缺少文化教養,粗魯野蠻。 巴別爾的語言十分簡潔傳神。《騎兵軍》的短篇小說,每篇都千字左右,都有過硬的本事。情節大都出乎意料之外。小說的標題和開場白往往引導讀者偏離其內容,引起和強化其錯誤的預期。讀者大

都以為小說是講述打仗故事的,不料卻是描寫人物性格和文化層面的。每篇故事都寫若干細節。情節的發展往往沒有預示,因為作家很少本著原因結果的順序進行敘述。作家需要的是一種強烈的對比,需要讓讀者有受騙感和上當感。小說結尾往往是一聲歎息,並儘量把讀者拋到遠離故事的母題上去。巴別爾還採用一種特有的表現和辭藻華麗的誇飾風格,喜歡採用一些能令人感受強烈的、出乎意料之外的比喻、暗喻來描寫自然和人。他的散文是一種詩意盎然的散文。 第一騎兵軍戰鬥的地方,是烏克蘭和波蘭接壤處,這裡也是不同文化的交界處。巴別爾描寫了不同文化的碰撞——波蘭、烏克蘭、猶太和俄羅斯,描寫不同宗教信仰的碰撞:天主教、東正教和猶太教。有時這種

宗教衝突會是悲劇的,但巴別爾卻通過描寫表明,這些宗教並沒有哪一個優越于或劣等於其他宗教。如《我的第一隻鵝》的第一自然段寫了六師師長薩維茨基,而在《一匹戰馬的故事》中,同一個薩維茨基卻把第一騎兵連連長赫列勃尼科夫的坐騎掠為己有。赫列勃尼科夫一再上訴告狀,終究未能把心愛的戰馬要回來。故事發展到赫列勃尼科夫退黨的地步。故事的結局很淒涼,可結尾音調卻陡然拔高:“……同樣的激情的鼓舞。我們兩人都把世界當作五月的牧場,是徜徉著女性和駿馬的牧場。” 作者在小說的結尾部分之所以提到一些日常生活細節,如微不足道的茶炊、熱茶,為的是消除失去好人的痛苦和悲傷,為的是對故事主旨能有所回避。作為一個藝術家,巴別爾懂得

暗示和寓意的藝術效果更佳。為此,作家故意採用“王顧左右而言他”,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手法宕開一筆。 《騎兵軍》的話語及其語調,因此變得複雜了起來。這部小說的話語是可以分成不同層次的,幾種不同層次的話語組合起來,猶如音樂裡的複調,形成一種“雙聲話語”的效果。或許用巴赫金的話語和反話語也可以予以解釋。話語和話語之間的內在張力,形成一種複調的和聲效果。就以第一篇《激流強渡茲布魯齊》為例,開頭的戰地通訊報告體,繼之以浪漫主義的風景描寫體,接下來是日常生活體。從柳托夫被分配到一個猶太人家庭過夜起,直到……最後,柳托夫才發現:自己居然伴著死屍睡了一夜。小說的結尾是懷孕的猶太女子的一番感慨:“我很想知道,整個

大地上,您還能在哪兒找到我爹這樣的父親……”直到此時,小說開頭部分風景描寫中隱隱透露出來的血腥味兒才得到合理的解釋。 在《我的第一隻鵝》中,主人公“我”作為一個知識份子,一個“戴眼鏡的”,他的難以被行為粗魯的哥薩克們所接納,似乎是顯而易見的。為了獲得夥伴們的信任,主人公故意把房主人的一隻跑來跑去的鵝一腳踩死,還動手打了女主人,命令她把鵝給做熟吃掉。主人公“我”終於以其粗魯野蠻的行徑,獲得哥薩克夥伴們的認可:“這小夥子倒是蠻對咱們的脾氣”。主人公“我”似乎獲得了勝利——在這場為爭取被認同的戰鬥裡——然而,這實際上不過是虛假的勝利,奇特的勝利,甚至可以說是相對的勝利。試看作家在結尾時是怎麼描寫的

:“我做了好幾個夢,夢裡有女人,除此之外只有我那顆被殺戮染紅了的心,在低低呻吟,在汩汩流血。” 在代作家立言的“我”心中,一種悲劇感受潛入內心:那就是他始終與革命格格不入,形同陌路。在人物身上和故事講述人身上,都投下了革命的悲劇之光。 巴別爾筆下的人物性格充滿了矛盾,他們各種精神狀態之間的邊界模糊不清,不可捕捉,他們的行為怪異詭譎。作家熱衷於表現現實生活的無窮複雜多樣,表現人如何既可以是崇高的又可以是卑下的,既可以是日常的又可以是英雄的,既可以是殘酷的也可以是善良的,既可以促生也可以殺生。作家巧妙地演奏著各種鍵盤和過渡色彩,讓讀者的審美心理依次穿越恐懼和喜悅、殘忍與壯烈。 在巴別爾眼中,革

命的激情有著另外一副面孔:他明白革命是一種極端情境,它使得“崇高”和“卑下”互換了位置。它們的色彩和形象是如何在整個這場遊戲進行過程中發生變幻的。革命這種極端情境最能揭示人身上的謎。然而,那些在革命的極端情境下可以允許的事情,卻給未來人的心理打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 《鹽》是巴別爾的名篇,享譽世界文壇。小說非常短小,是以一個“革命戰士尼基塔·巴爾馬紹夫”寫給“親愛的主編同志”“編輯部的全體同志”的信的方式寫成。寫信人篤信革命的堅定口氣和事件的悲劇性交織在一起。十月革命後的內戰時期,俄國出現了許多所謂“布袋小販”的小商販,做著投機倒把的買賣。這些現象被當時人當作是反革命的。小說以戰士巴爾馬紹夫的

口氣,寫了他經歷的一件實事。在火車上,一些女人和姑娘們求哥薩克讓她們搭車。有兩個姑娘雖然被哥薩克們允許了,但他們把她倆強姦了。有一個女人抱著孩子,哥薩克們答應讓她搭車。經過一夜顛簸,巴爾馬紹夫終於發現這個女人的蹊蹺:她懷裡的孩子竟然一晚上沒有哭一聲。巴爾馬紹夫走到那女人身邊,打開包裹孩子的繈褓,發現裡面是“足足一普特俄國舊計量單位,約等於16.38公斤。鹽”。巴爾馬紹夫把這個壞女人一腳踹下了列車,然後,“我從車廂板壁上摘下我忠誠的步槍,從勞動者和共和國的土地上,抹掉了這個恥辱”。 整部《騎兵軍》貫穿著這樣一種思想:革命只有符合人道,才是美好的,革命一旦成為反人性的,就會變得十分醜陋。 20年

代文學史家斷言,巴別爾的藝術創作經驗,對於蘇聯小說的發展有過決定性影響。1928年蘇聯曾經出版過一本評論文集,彙集了當時一些大批評家評論這位年輕作家的文章。巴別爾小說慣於描寫的危急情境,災難書寫、強化的、具有強烈表現力的細節,陌生化筆調和抒情意蘊,既與作家的人生經驗相關,也和俄國以及外國優秀文學傳統,其中包括高爾基、莫泊桑、安·別雷、列米左夫等有關。今天的巴別爾業已贏得了世界性聲譽。 20年代及以後的批評界曾長期為故事講述者主人公柳托夫的性格問題爭論不休。柳托夫究竟是個什麼人呢?的確,巴別爾許多短篇小說是以他的“口氣”寫的。巴別爾本人在為《紅色騎兵報》寫稿期間,生活和工作以及發表文章等,都用

這一姓氏。這個被第一騎兵軍戰士們牢記心中的、叫做基裡爾·瓦西裡耶維奇·柳托夫的,巴別爾在遠征結束後依然和他保持著最友好的關係。或許他乃是作家本人的第二自我(alterego)嗎? 許多批評家傾向于上述觀點。他們譴責柳托夫身上表現出來的個人主義及其對“全人類人道主義倫理規範”的堅貞不渝;談論他的超階級感受和想要保持“知識份子的耿直正派”意圖,這樣一來,他們實際上是把柳托夫和他的創造者即作者等同視之了。 毫無疑問,柳托夫的許多感受和興致是和《騎兵軍》作者一致的。他的孤獨,他的疏離感,他的那顆一遇到殘酷場面就會發出顫慄的心,他想和比他粗魯野蠻但卻無往而不勝的那些哥薩克士兵們融和無間的意圖,他的好

奇心,他的外貌——這一切從傳記角度都十分酷似20年代的巴別爾本人。作者和主人公所組成的二重唱交織在一起,但讀者始終能夠從中分辨出真實作者的聲音。以第一人稱展開的話語那種宣教式語氣語調,更加強化了親密無間的語言幻覺,從而使讀者更易於把故事講述人和作者混為一談。有的時候我們甚至很難區別出正在講述自己的人,究竟是作者還是柳托夫。例如:“我也耗盡了力氣,在墳墓桂冠的重壓下,佝僂著身子,向前走去,心裡默默祈禱命運予我以最基本的技能——殺人。”(《戰鬥之後》) 《騎兵軍》裡的柳托夫之所以會擁有這麼個姓氏,是因為他的許多世界感受和巴別爾是一致的。具體地說,是指寫作20年代日記的巴別爾。 巴別爾很同情柳托夫

,但他的同情猶如一個人同情過去的他自己那樣。然而《騎兵軍》的作者,早已採用一種疏遠而又嘲諷的態度來對待從前的自己了。如此一來,便在柳托夫和巴別爾之間設置了一段距離。作家巧妙地運用了這一距離。由於其外在於此的立場,作者此刻可以清醒地看出浪漫主義革命觀是多麼的幼稚可笑呀。 由於多面鏡子——自我表達之鏡,自我意識之鏡以及他者意識之鏡——的映照,騎兵軍士兵和柳托夫的性格,開始顯得比他們實際中——假設他們每個是在單獨與自己之“我”相處時——似乎更加宏大。與此同時,他們性格中一些平常不為人所知的側面——一些在單一光照之下一般不會顯現的側面——則會凸現出來。有一點是顯而易見的,即每個騎兵軍士兵的每個行為都

是有其原因的。這些原因各種各樣,有的來源於日常生活,有的是生理原因,有的是社會歷史原因,還有的則是許多個世紀以來的經驗,更有的則是當前的局勢所迫。 對柳托夫和騎兵軍戰士們以及柳托夫和巴別爾關係問題的探討,最終會把我們帶到《騎兵軍》所有人物與其作者的關係問題上來。 但在《騎兵軍》中,誠如尼·斯捷潘諾夫所言,事實上還有一個“人物”:在敘事進行過程中,常常有一個似乎總是從旁觀察著敘事的人,採用與主敘事截然不同的風格和語調,以“抒情插筆”或“風景插筆”的形式加入敘事語流中。例如在《科濟納墓地》我們可以明顯聽出一個哀傷的安魂曲的聲音在悲歎:“啊,死神,啊,貪財之徒,啊,貪婪的雞鳴狗盜之徒,你為什麼不

把我們憐憫,哪怕就只那麼一次?” 當然這個“不帶引號的作者”是不能與真實作者等量齊觀的,但就精神氣質而言,則與後者最接近,而且許多故事的象徵意義都與其有關。 在巴別爾看來,反抗死神和破壞的最高價值是生命。作者和他筆下的基大利一樣憧憬著一個由“好人組成的國際”。[“革命就是叫人滿意。叫人滿意就不能讓家有遺孤。好人做好事。革命就是好人做的好事。而好人是不會殺人的。”“我一直在日托米爾轉悠,在尋找那顆膽怯的星星。”“那顆膽怯的星星,眨了一會兒眼睛就熄滅了……”(《基大利》)]。隨後,作者描寫了基大利的像一個小男孩的百寶匣的小店。店主人基大利感慨說:“國際……那什麼國際我們也知道。我想要的是好人的

國際,我希望每個人都能登記在冊,並能領到一份最高標準的口糧。” 表面上看,巴別爾似乎接受了哥薩克們的殘酷和暴力,但實際上他的態度是含而不露的,是隱隱反對的。作者只是不動聲色而已。如《別列斯捷奇科鎮》哥薩克小夥子卷毛殺死猶太老人這段描寫,的確我們看不出作者的態度。但需要指出的是,作家的不動聲色是假的。他對兇殺的態度來自亙古長存的譴責暴力的人道主義規範。對其筆下的人物缺乏愛和同情心使得作者似乎距離很遠,而在內心深處,作家對此類人物在內心中是持譴責態度的。 天才和聲譽並未能給巴別爾帶來安寧。文學界“軍營紀律”的維護者們從一開始就認為《騎兵軍》是對紅軍的誹謗。巴別爾竭力為自己辯解,說寫作關於第一騎兵

軍的英雄故事並非他原本的意圖。但爭論並未因此而平息。1928年,《騎兵軍》再次成為眾矢之的。這次攻擊它的,是“馬克思主義中士”(巴別爾語)。被高爾基庇護巴別爾的行動所激怒,官方《真理報》發表了蘇聯元帥謝·布瓊尼致馬·高爾基的一封公開信,信中再次指控此作是對第一騎兵軍的誹謗。高爾基卻始終庇護著巴別爾。圍繞著巴別爾名字的緊張空氣越來越濃,儘管他的事業從表面上看似乎比過去順利得多:1930年,《騎兵軍》被再版,而且在很短時間內(七天內)便銷售一空。“國家出版社”開始籌備出版第三版。 但此時巴別爾本人卻出了狀況:在創作走上巔峰時刻他卻陷入緘默。他竭力想要戰勝自己:時而參與長篇小說《大火災》(,192

7)的集體創作,時而在文集《山隘》(,第6輯)上發表早年寫作的短篇小說。但在文學圈裡,已經有風言風語在流傳,說這個“大名鼎鼎的三緘其口者”把自己全部手稿,都精心保存在一口密封的箱子裡了。作家自己卻並不急於否認這種說法,相反,他本人一直在說到自己的沉默,說到自己如何想要克服風格的“五彩斑斕”,想要按新的方式寫作,談及這種努力是如何艱難。批評界警告作家說,只要他能徹底摒棄“從前的自我”,不再把時間花費在爭取出版多得多的文字,只要他能克服自己身上“幼稚的兒童式的錯誤”,然後再使自己面向“新的生活現實”,一切就會一順百順。 巴別爾一直都在努力,但卻始終在抱怨自己怎麼也無法找到“感染文學狂熱病”的方法

和途徑。寫作和保持自己固有的信仰,都變得越來越難。巴別爾明白他和時代的分歧,根本就不在於風格上的歧異。在給親人的一封信中,他說一位編輯在讀過他一篇包含著當下生活內容的短篇小說後,竟然感到恐懼。1927年,巴別爾創作了一個偉大的寓言——《德·格拉索》——創作探索始終在不倦地進行中,然而災難已經來臨。1939年5月16日,巴別爾在莫斯科郊外的作家村別列捷爾金諾的別墅裡被捕。作家被指控參與和籌備了“反蘇和針對全俄共產黨(布)及蘇聯政府領導人的陰謀恐怖活動”。1940年1月27日,巴別爾被槍斃。14年後,軍事檢察官法律中校多爾任科在案件調查結論中說:“可以充當其被捕根據的檔,在案卷材料中未被發現,因為

逮捕的決定是1939年6月23日做出的,也就是說,距作家被捕已經過了35天。” 今天我們重讀巴別爾,我們不能不為他悲慘的命運而歎息,不能不對他內心的焦慮而感到同情,也不能不對他高度的才華表示崇敬。他的作品並未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褪色。他筆下的人物、他的行文風格依然十分神秘並不可模仿。他對革命的描寫被當作是一種藝術發現。這也就是說:他開始了他的第三種生命,這種生命方能為伊薩克·巴別爾奉上他當之無愧的光榮。 最後,筆者想對這次翻譯說幾句話。最初聽到上海譯文出版社的提議時,我多少吃了一驚。翻譯《騎兵軍》對於譯者來說無疑是一種挑戰和考驗:前有戴驄先生享譽譯界的精品譯作,後有灕江出版社新版5卷本的《巴別

爾全集》,至於國內熱心巴別爾研究、翻譯和評論的其他作家、出版人,更是所在多有。在這種情況下,還有必要再搞一個譯本嗎?好在優秀著作多一些譯本也不錯,譯界也不妨來一個競爭。考慮到這一點,我也就認下了這個“活兒”。現在奉獻於此,敬請廣大讀者予以指教。   譯者:張冰 2018年2月13日于京師園  

沖壓成形模具價格之計算與分析

為了解決200克等於幾公斤的問題,作者孫暉功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 沖壓成品與模具的價格與品質存在著相對的關係,若成品與模具要有較佳的品質及可靠度,在模具工程分解、模具設計、模具鋼材的選用與製造加工方式則是重要關鍵。所以成品與模具價格也會相對的提高。模具價格的不透明,導致模具廠在接單時必須兢兢業業的詳細分析,否則不僅沒有獲利,甚至傷及成本。而發包單位亦因不瞭解模具廠的估價方式,就一直不斷表達價格太高或要求無償提升模具品質與壽命。進而造成部分模具廠無法生存而外移;發包單位亦得不到所要求的品質或花費更多在產品生產上。 本研究是以標準化的模具設計與製程,讓模具製造商與發包單位有一共同且可接受的標準。模具廠可以快速且準確的預算模具成本,將模具廠

的設計與製程標準化,避免發包單位的不合理殺價;發包單位可透過標準化的模具設計與製程可以快速掌握模具成本,確認產品品質水準,維持模具廠的合理利潤與減少產品過度設計造成的浪費。 研究顯示如何將產品需求,利用產品精度與預估產量來做為模具基本架構的設計與材質的選擇。將模具的基本架構轉換為模具製作的標準製程,進而快速計算出模具成本,讓模具廠與發包單位有互信和討論的基礎,進而提升雙方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