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快報潛力股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評價、門市、特惠價和推薦等優惠

財訊快報潛力股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PeterLynch、JohnRothchild寫的 彼得林區 征服股海 和黃世聰的 黃世聰選股教戰(附DVD*2)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財信出版 和Smart智富所出版 。

國立中山大學 傳播管理研究所 楊凱成、吳濟華所指導 錢克綱的 市場作為認知過程:金融媒體與知識的社會偏向 (2007),提出財訊快報潛力股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金融認知、金融媒體、金融傳播、股市專家、俗成專家、散戶。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林泉源所指導 劉宜運的 網路股投資分析評估準則之研究 (1999),提出因為有 網路股、網際網路服務業、電子商務、投資的重點而找出了 財訊快報潛力股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財訊快報潛力股,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彼得林區 征服股海

為了解決財訊快報潛力股的問題,作者PeterLynch、JohnRothchild 這樣論述:

  麥哲倫基金傳奇經理人  平均報酬率30%的不敗心法   彼得林區,股票投資史上的傳奇人物。   《時代》雜誌推崇他是「首屈一指的基金經理人」  《財星》雜誌譽為「投資界超級巨星」  《投資大師》一書稱他是「有史以來最傳奇的基金經理人」   彼得林區於1977年至1990年間管理的富達麥哲倫基金,其資產規模由原先的1,800萬美元,以平均每年成長75%的驚人速度飆升至140億美元,成為當時全球最大的股票基金。但林區之所以為「傳奇」,不僅在於基金規模之大、買賣股票之多,其投資績效更是世界第一,平均年報酬率幾近30%。   但這種近乎魔幻的績效,其實來自平實手法。   林區在《彼得林區選股戰

略》、《彼得林區征服股海》兩書中反覆闡釋由個人經驗和背景出發的投資哲學,以自身的實戰成敗作為演示範例,暢言散戶也能打敗專家的投資心法。《彼得林區學以致富》則是林區專為初學者寫就的投資指南,以淺顯易懂的文字講述商業活動及股票市場運作的基本原則,鼓勵人們及早奠定紮實的理財基礎。   林區的著作甫上市旋即登上年度暢銷排行榜,十餘年來銷量突破百萬本,已成為全球投資人必讀的經典之作。書中的投資觀點絕對禁得起時間考驗,於市場翻覆無常之際足以安身保命,在大多頭行情中更屬獲利良策。 作者簡介 彼得林區 Peter Lynch   生於1944年1月19日,畢業於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1966年進入美國富達公

司工作,1990年自第一線的基金經理人職位退下後,擔任富達管理暨研究公司副董事長及富達基金托管人董事。現居波士頓。   除致力於培訓新進財務顧問人員,林區也非常熱衷慈善公益活動。他與妻子於1987年設立林區基金會(The Lynch Foundation),每年贊助教育、宗教、文化、歷史及醫療團體和研究,捐助總額已逾2,000萬美元。   1991年入選美國商業名人堂(U.S. Business Hall of Fame),著有《彼得林區選股戰略》、《彼得林區征服股海》、《彼得林區學以致富》等書(以上皆由財信出版)。 約翰.羅斯查得 John Rothchild   美國專業財經作家,曾為《時

代》(Time)、《財星》(Fortune)、《價值》(Worth)及《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等撰文。著有《散戶流浪記》(A Fool and His Money)及《Going for Broke》,並與彼得林區合著《彼得林區選股戰略》、《彼得林區征服股海》、《彼得林區學以致富》三書。 譯者簡介 陳重亨   淡江大學國貿系畢業,曾任《財訊快報》、《經濟日報》編譯,譯作散見於財信、皇冠、時報、遠流、臉譜等出版公司。譯有《自食惡果》、《Google總部大揭密》、《金錢實驗室的人性考驗》、《肯恩費雪教你看懂投資市場》等書(以上皆由財信出版)。

郭淑娟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碩士,曾任安泰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資深研究員、德利豐盛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員、美國貝爾斯登亞洲有限公司襄理。

市場作為認知過程:金融媒體與知識的社會偏向

為了解決財訊快報潛力股的問題,作者錢克綱 這樣論述:

本文從Marshall McLuhan強調任何媒體均有其偏向(bias),作為人的延伸,會延伸、擴大單一的感官知覺,藉此探討媒體之於世俗投資/投機世界的意義。但是,市場行為不僅是知覺層次的反應,而更是一連串對於市場的認知與理解過程。行為財務學認為投資者受限於理性不足,「認知偏差 (cognitive bias)」導致資訊的過度反應與反應不足;社會學強調行動者的有限理性其實是社會限制的結果。對此本文主張,金融認知的「偏向」是一種社會過程,與其假定行動者是均質個體,不如實際理解投資人的市場行為。透過文獻蒐集與訪談經驗,逐漸凝聚成問題意識:媒體、知識與專家如何與世俗投資/投機世界互動構成金融認知?

金融認知又如何導引世俗的投資行動?研究發現,特定歷史條件與社會環境所交織的市場結構,各有其主流市場認知;不同媒體條件與市場情境各有不同知識偏向,作為行動者定義並且理解資訊的指引。西方「線型學派」雖然在金融投資刊物的引介下進入臺灣,創造「俗成專家」範疇;但是,線型學派獲得地方認可,首先必須契合既有價值詮釋與價格驅動的信仰。在臺灣,線型學派結合大戶、主力與公司派的「消息」成為「線型-影響力」的金融認知;隨著工業體系的變遷與外資進入本地市場,「評價系統」成為價值詮釋與價格驅動的新興專業。最後,透過訪談將俗稱的「散戶」抽象為各種行動者「類屬」;每種類屬均有其市場認知、媒體使用、資訊定義與價值範疇,透過

媒體使用與資訊接收,進而引發各種價值認同與市場空間的支配關係。

黃世聰選股教戰(附DVD*2)

為了解決財訊快報潛力股的問題,作者黃世聰 這樣論述:

  黃世聰投資15年,獲利超過200倍,  累積超過4,000萬元的選股祕訣首次公開!   黃世聰從20萬到4000萬七大選股祕訣:  .選股心法篇  .經濟數據篇  .基本面選股  .技術面選股  .消息媒體篇  .衍生性商品  .操作實戰篇   知名投資達人黃世聰,在卸下財經專業媒體的執行副總編一職後,擁有15年投資經驗的他,靠著結合自己研究分析技巧以及產業趨勢判斷的操作法,讓他在15年裡,獲利超過200倍,累積超過4,000萬元的資產。   剛開始投資的黃世聰,跟許多年輕人一樣,本金不多,僅有20萬元,也完全不懂股票,只是聽到別人報明牌就跟著買,或是僅憑著自己的感覺選股,根本沒有什麼

選股的方法,但由於搭上了1996年、1997年的科技業成長,股市景氣看好,幾乎是亂買也會賺錢。但之後遇上2000年的科技泡沫危機,讓他一次賠掉之前在股票上賺到的錢,重新回到本金只有20萬元的原點,經過這次的事件,黃世聰開始認真研究股票,再重新投資股市,外加自己從2000年底開始,因為職務關係要研究產業,幾乎是所有的產業都跑過,讓他發現公司的業績表現,其實會先反映在股價上。   到了2006年底,研究多年的他,精準抓住全球的產業趨勢後,再結合自己研究的挑股七大心法,精準抓到股價有強勁漲勢的股票,開始讓他順利在股票市場上獲利。黃世聰說:「只要你的方法正確,賺到第一個100萬元,想要滾成500萬元,

達成的速度就會愈來愈快。」   本課程DVD將一次完整呈現投資達人黃世聰的七大選股秘訣,讓投資人在台股戰場上提高勝率,穩勝大盤! 作者簡介 黃世聰   .出生:1973年  .學歷:台灣大學經濟系、東華大學大陸研究所  .經歷:財訊快報與先探周刊執行副總編輯、財訊股市總覽副總編輯  .現職:專業投資人

網路股投資分析評估準則之研究

為了解決財訊快報潛力股的問題,作者劉宜運 這樣論述:

論文題目:網路股投資分析評估準則 論文頁數:112 所 組 別:企業管理學系 (學號:78779231)研 究 生:劉宜運 指導教授:林泉源博士 論文提要內容: 網路股的投資從美國蔓延至歐亞等地區,股價動輒數十倍的漲幅,使得投資人紛紛搶進網路股,盼能一夕致富,形成一股網路股的投資熱潮。但近來全球網路股股價進行大幅修正,造成許多人質疑網路股是否會成為泡沫,過去高本益比的評估方式可能有待商榷,而被摒棄的傳

統分析評估方法是否應重獲重視,遂引發本研究探討網路股評估準則的動機。本研究是採用『探索性』的研究方式,以參與式觀察、專家訪談、及次級文件資料的整理與分析,來進行下列研究主題的探討:(1)網際網路股的範疇;(2)探討國內外專業投資機構對於網路股的投資分析評估準則;(3)網際網路產業發展的現況與未來趨勢;(4)網路股是否為泡沫化;(5)傳統評估高科技股的準則對於網路股是否仍有依循的價值;(6)整合歸納出網路股的投資分析評估準則。本研究的研究發現為:(1)網路產業具有大者恆大的趨勢;(2)網路股並非是泡沫,而是有泡沫現象的網路公司存在;(3)傳統的投資分析評估準則仍具有依循的價值。最後,本研究所歸納

出來的網路股投資分析評估準則為:(1)是否為市場中的領導品牌;(2)服務與產品的吸引力;(3)市占率與成長性;(4)領導者、經營管理團隊及技術人才;(5)商業模式;(6)價值創造能力與競爭優勢持久性;(7)資金;(8)財務面分析指標;(9)策略聯盟及購併之綜效或互補性;(10)市場的定位與市場的延展性。獲利終究是投資的主要目的,秉持基本面分析較能避免泡沫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