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帶繞頸死亡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評價、門市、特惠價和推薦等優惠

臍帶繞頸死亡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鄭忠政寫的 預防出生缺陷,孕育健康寶寶:妳的產檢做對了嗎? 和高博倫的 其實應該是壞掉了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臍帶繞頸,胎兒會有這些反應,孕媽要注意! - VITO雜誌也說明:大多數臍帶繞頸的程度比較輕,可能是沒有任何臨床表現的,這是因為羊水是 ... 跳動也可能造成胎動相對於平時明顯的變少,最終還會導致胎兒窒息死亡。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金塊文化 和印刻所出版 。

長庚大學 護理學系 劉雪娥所指導 陳君嫚的 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後病患性生活品質及其相關因素探討 (2015),提出臍帶繞頸死亡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症狀困擾、性生活品質、性功能。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 陳保中所指導 黃昌鼎的 (一)921地震與懷孕結果相關性之探討(二)台灣地區死產危險因子分析 (2002),提出因為有 地震、災難、早產、低出生體重、死產、胎兒死亡、危險因子、病例對照研究的重點而找出了 臍帶繞頸死亡的解答。

最後網站胎儿脐带绕颈三周,医生告诉原因后 - 网易則補充:胎儿脐带缠绕过紧及多圈可影响胎儿血供,有造成胎心改变、围产儿缺氧、窒息甚至死亡的风险。实际上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不在绕颈周数,而在除去绕颈所剩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臍帶繞頸死亡,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預防出生缺陷,孕育健康寶寶:妳的產檢做對了嗎?

為了解決臍帶繞頸死亡的問題,作者鄭忠政 這樣論述:

恭喜妳懷孕了,但妳以為產檢有做就好了嗎? 只有結合產前、產中、產後的「大三環」檢查, 才能保障新生兒完整健康   要知道,胎兒外觀看起來正常,卻有可能是染色體或基因不正常,而這些問題用過去的產檢方式是檢查不出來的,所幸人類的生物科學在近幾十年有了長足的進步,基因解碼了很多染色體及基因異常疾病,透過這些檢查,能讓寶寶擺脫先天疾病的困擾,專心長高、長聰明!   有別於舊世代「只檢查媽媽」的產檢,新世代產檢致力於「全方位檢查」,也就是必須「產檢+胎檢+基(因)檢」三環合一,這樣才能更安全不漏且完整地確保孕媽咪及寶寶的健康,預防胎兒出生缺陷,培育更優質的台灣新世代。   本書精彩內容還有:孕

期問題那麼多,大B哥來解惑!防新冠肺炎,孕媽咪超前部署全攻略!   更週全的新世紀產檢   20世紀的產前檢查模式著重在懷孕30週(懷孕晚期)以後的檢查,因為孕媽咪大多在懷孕晚期才會出現較多的併發症。懷孕的前7個月(30週之前),基本只做第16、20、24、28週的例行檢查(一個月一次),這樣的產檢模式沿用了近100年。   隨著醫學科技日益發展,更多、更新的產檢方式及儀器紛紛被運用在產科醫學上,很多的產科併發症在懷孕初期就可以被預測或診斷出來,能夠彌補過去傳統產檢無法篩查出畸形兒的遺憾。   有別於「只檢查孕媽咪」的舊世代產檢,21世紀新式產檢致力的是「全方位檢查」,這種著重在懷孕初期

的顛倒三角形產檢,在懷孕第11∼13週就進行完整的檢查,因此在懷孕早期即能預測到可能發生的併發症,把孕期的高風險疾病提早篩查出來,以期達到「早期偵測、早期預防、早期治療」的目的,更完整地確保母胎健康。   「產檢+胎檢+基檢」三環一,安全不漏   即使有先進的產檢儀器來幫忙,但只檢查媽媽的產檢仍沒辦法知道胎兒是否有:   1.結構性異常:如兔唇、器官缺陷等──(胎檢)。   2.染色體、基因異常:如唐氏症、海洋性   貧血等,(基檢)。   只有完整「產檢+胎檢+基檢」三環合一的檢查,才能安全不漏,為母胎健康全面把關,預防出生缺陷,孕育健康寶寶。   這種正三角形的傳統產檢方式,缺少了胎檢(

胎兒結構異常)和基檢(胎兒染色體、基因異常)的詳細檢查。所以,為了「預防出生缺陷,孕育健康寶寶」,「產檢+胎檢+基檢」三環合一的檢查絕對是缺一不可。   幫寶寶贏在生命的起跑線(基檢)──染色體及基因檢查   近代以來,基因科技的快速進展使胎兒遺傳診斷更為精準。從傳統染色體核型分析、基因晶片分析、疾病基因套組、外顯子測序,到全基因組測序的應用,將以往認為不明原因的出生缺陷,現在可以確切地檢查出來。   且隨著檢測技術漸趨成熟,次世代定序技術普及化,NIPT可直接藉由抽取少量母血,即可檢測得知胎兒是否有染色體及基因的異常,目前可準確篩檢出的疾病包括:   ・三倍體異常:如唐氏症、愛德華氏症、

巴陶氏症   ・性染色體異常:如透納氏症、克氏症候群   ・微小基因片段缺失疾病:如狄喬治氏症   其中,唐氏症、愛德華氏症、巴陶氏症的檢出率高達99%以上,唐氏症篩檢的偽陽性率也大幅降低,有效提升唐氏症臨床篩檢效益。   NIPT搭配高解析度超音波,除可檢測染色體異常疾病(基檢),同時可了解胎兒在發育過程中器官構造是否正常(胎檢),若有異常情況,早期發現可提供胎兒有效治療,預防出生缺陷,孕育健康寶寶。   生命前1000天的營養, 決定孩子的未來   懷孕期間,孕媽咪的營養狀況會影響胎兒器官組織的發育,這些發育一旦完成,將決定孩子未來的體質,甚至影響寶寶一生的健康。聰明的孕媽咪,在生命

的前1000天照顧好自己與寶寶的營養,才能為孩子的未來打造穩固的基礎。   「都哈理論」(DOHaD)是近年來國內外專家通過大量流行病學研究後提出的一個關於人類疾病起源的醫學新概念,它解釋了人類疾病的生態模式,簡單的說,就是從受孕到寶寶2歲之間,這關鍵的1000天決定了人類罹患慢性病的機率,它已經成為成年期慢性疾病病因研究的重要基礎,為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的研究提供了一個全新視角。   懷孕期270天+嬰兒出生後第1年365天+出生後第2年365天=1000天   孕期這樣吃,寶寶頭好壯壯──孕媽咪的飲食會影響胎兒智力   孕期攝取均衡完整的營養是幫助胎兒健康成長的第一步。「都哈

理論」指出,胎兒的營養狀況會對未來的生長、發育及代謝產生影響,懷孕期間營養不足或營養過剩,都可能對寶寶未來的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寶寶的飲食也會影響智力   人類腦部生長在幼童時期最為快速,一般成人腦部在3歲時已發育達80%,年齡愈小,消耗在大腦的熱量就愈大。3歲左右的兒童所攝取的營養幾乎有一半消耗在大腦上,由此可知,幼年時期營養不良對腦部發育具有重大影響。   在寶寶成長發育如此迅速的階段,提供寶寶足夠的食物及營養(食物≠營養)是非常重要的。嬰兒所需的熱量較成人多,除了供應體內各器官組織的運作與肌肉動作所需,生長亦需要相當多的熱量。這時期,寶寶需要大量且優質的蛋白質,提供包括腦、骨骼、

牙齒、血液等發育所需,對於各類維生素的需求亦較成人多。   孕期一定要補充的營養素   作為婦產科醫師,肩負著為孕媽咪健康把關的重大任務,多年的執業經驗,與無數的孕媽咪交流,分享她們的喜悅,為她們解除身體的不適,也為她們解答各種關於懷孕的疑難雜症,其中,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   「醫師,哪些營養品應該花錢買來吃?」   筆者認為,至少有三大類營養品是孕媽咪必須花錢買來吃的,分別是:   1.葉酸   2.DHA   3.維生素D3+液態鈣   基本上這些營養素都是正常飲食中容易攝取不足,且缺乏時會對胎兒造成重大影響,所以才必須額外花錢買來補充。   現代人生活條件好了,加上生育子女數

變少,一人懷孕,常常是五人(先生、父母、公婆)操心,只要聽說哪樣東西吃了對孕媽咪好、對胎兒好,就不惜重金添購,逼著或說服孕媽咪吃,真是苦了這些孕媽咪!   孕期高危疾病   女性懷孕期間由於內分泌紊亂,使得疾病容易趁虛而入,而孕期高危疾病也會導致寶寶出生缺陷,所以孕媽咪一定要加倍注意自身的健康,才能避免發生各種妊娠疾病,也才能「預防出生缺陷,孕育健康寶寶」。   孕期常見可能對母體及胎兒造成   生命威脅的高風險疾病包括:   •妊娠糖尿病   •妊娠高血壓   •新冠肺炎   不同孕期,藥物對胎兒會有不同影響   胎兒會通過胎盤吸收孕媽咪體內的藥物,並排泄藥物的代謝物,但各個時期藥物對

胎兒的影響是不一樣的。   懷孕第一個月   (受精至2週後的著床前期,用藥影響為「全有」或「全無」)   懷孕第1個月,也就是受精之後2週,在醫學上通常稱為分化前期。這個時期胚胎雖然對致命性藥物特別敏感,但這時期與整個孕期相較,胚胎對藥物是相對不敏感的。   這時期藥物對胚胎的影響是「全有」或「全無」,一般不會對胎兒有太大影響,孕媽咪不必過分擔心;如果有不良後果,更傾向於胚胎死亡而不是產下畸型兒。   懷孕早期   受精後2∼8週的胚胎期是胎兒器官形成的關鍵時期,如中樞神經、心臟、耳、眼、肢體、生殖器官等都是在這段期間形成,藥物影響肢體障礙主要也是在這段期間,稱為致畸敏感期,此時期若不

必用藥就果斷不用,如須用藥,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謹慎用藥。   如有服藥史,建議在懷孕16∼20週進行產前診斷(包括超音波),進一步了解胎兒發育情況及排除胎兒畸形。   懷孕中期、晚期   這時期胎兒器官基本已分化完成,藥物致畸的可能性大大下降,主要影響為胎兒的神經系統,但仍需謹慎用藥。   受孕9週以後的胎兒期,藥物影響主要在於功能發展上,如孕媽咪酗酒會引起胎兒腦部功能障礙,而在20∼25週,某些藥物會使羊水過少,讓胎兒肺部功能發育不全。   分娩前   分娩前用藥需注意,尤其是最後1週。此時期胎兒大致已發育完成,但體內的代謝系統仍不完善,不能迅速有效地代謝藥物,這時用藥可能使藥物在胎

兒體內蓄積,產生藥毒性。   孕期Q&A:   懷孕了,我該補充綜合維他命嗎?吃哪些維生素比較不會抽筋?   大B哥說:   如果飲食均衡,人體需要的各種營養素通常就能從食物中獲得,但懷孕期間因為需要更多的營養,適時以營養補充品來補足孕媽咪身體所需的營養素是可以的,尤其以三種營養素最重要:   1.葉酸(懷孕16週前)   2.DHA(懷孕20週後)   3.維他命D+鈣片   另外,以往常認為孕期小腿抽筋是缺鈣所引起,但最新研究指出,體內的鈣鎂不平衡也會引發抽筋,所以提醒孕媽咪們,懷孕期間不只要補鈣,也要注意補鎂,鈣鎂平衡就比較不會抽筋,而市售的加鎂礦泉水即可方便補充身體不足的鎂

離子。 本書特色   超專業──作者為榜生婦幼聯盟總院長,長期耕耘產科醫療專業,時時跟進全球最新母嬰營養照護資訊,並在實務中導入孕產相關最新觀念及科技,帶領國內產科醫療持續向前邁進。   超實用──孕期問題那麼多?作者精心整理孕期相關的各式常見疑惑,提供最完整、最前沿的知識,搭配簡明易理解的圖表、插圖,讓孕媽咪一看就懂,跟著做,就能預防出生缺陷,孕育健康寶寶。   超詳細──本書內容含括:.產檢懶人包.TORCH、SMA、染色體及基因篩檢懶人包.產科醫師的第三隻眼――高層次超音波.最新、最嚴謹的「新三環」檢查.認識孕期高危疾病: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防新冠肺炎,孕媽咪如何超前部署?.

藥物對胎兒的影響.孕期怎麼吃?讓媽媽健康、寶寶頭好壯壯.超完整「產前計劃書」準備攻略……  

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後病患性生活品質及其相關因素探討

為了解決臍帶繞頸死亡的問題,作者陳君嫚 這樣論述:

指導教授推薦書口試委員審定書謝辭 …………………………………………………………………iii中文摘要 ………………………………………………………………iv英文摘要 ………………………………………………………………v目錄 …………………………………………………………………vii附錄 …………………………………………………………………x圖目錄 ………………………………………………………xi表目錄 ………………………………………………………xii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0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03 第三節 研究問題……………………………………………………03 第四節 研究假設……………………………………………………04 第五節 名詞解釋……………………………………………………05第二章 文獻查證 第一節 造血幹細胞移植相關概念 ………………09 第二節 造血幹細胞移植後的相關症狀與症狀困擾………………16 第三節 性生活品質相關概念 ………………………………………26 第四節 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後對性功能的影響 …………………37 第五節 總結 …………………………………………………………40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概念架

構 ……………………………………………………41 第二節 研究設計 ……………………………………………………43 第三節 研究場所與對象 ……………………………………………43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7 第五節 資料收集步驟 ………………………………………………57 第六節 倫理考量 ……………………………………………………60 第七節 資料分析過程 ………………………………………………60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病患樣本之人口學特性、醫療屬性、症狀困擾、及性生活 品質分佈狀況 ………………………

……………………65 第二節 病患樣本症狀困擾之影響因素 …………………………68 第三節 伴侶樣本的人口學特性及其對伴侶性生活品質的影響…72 第四節 病患樣本性生活品質之影響因素…………………………75 第五節 病患樣本性生活品質之預測因子…………………………77 第六節 病患樣本與對照組樣本之性功能差異分析………79第五章 討論 第一節 移植病患人口學特性及醫療屬性……………………84 第二節 移植後病患的症狀困擾 ……………………………………87 第三節 移植後病患的性生活品質 ………………………………93 第四節 移植後病患之伴侶的性生活品質……………………98

第五節 移植後病患與對照組樣本的性功能比較 …100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02 第二節 護理應用與建議 ………………………………104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105參考文獻 中文期刊 ……………………………………………………………107 英文期刊 ……………………………………………………………114附錄附件一 專家名單 …………………………………………………162附件二 症狀困擾量表使用同意書 ……………………163附件三 女性性功能指標量表使用同意書…………164附件四 男性性功能指標量表使用同

意書 ………165附件五 IRB同意書 ………………………………………………166圖目錄 圖3-1 研究概念架構 第42頁 圖3-2 個案數流向 第46頁 圖3-3 伴侶人數流向 第46頁 圖3-4 研究步驟流程 第59頁表目錄 表2-1 造血幹細胞移植前調適治療療程 第15頁 表2-2 造血幹細胞移植前化學藥物調適治療及全身放射治療之常見副作用 第19頁 表2-3 免疫抑制劑的副作用 第20頁 表3-1 病患及伴侶流失情況 第45頁 表3-2 女性性功能指標量表之計算 第52頁 表3-3 國際性功能障礙指標之計算 第54頁 表3-4 資料處理及分析方法 第62

頁 表4-1-1 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病患人口學特性 第134頁 表4-1-2 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病患醫療屬性分佈 第135頁 表4-1-3 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病患症狀困擾之發生率及困擾程度 第138頁 表4-1-4 比較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男與女病患症狀困擾的發生率及困擾程度 第139頁 表4-1-5 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病患性生活品質分佈 第140頁 表4-2-1 病患症狀困擾個數與人口學特性差異分析 第141頁 表4-2-2 病患症狀困擾個數與醫療屬性差異分析 第142頁 表4-2-3 病患症狀困擾程度與人口學特性差異分析 第145頁 表4-2-4 病患症狀困

擾程度與醫療屬性差異分析 第146頁 表4-3-1 病患與其伴侶人口學分佈 第149頁 表4-3-2 伴侶人口學與其性生活品質差異分析 第152頁 表4-3-3 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病患及伴侶人口學與性生活品質相關 第153頁 表4-3-4 病患與伴侶性生活品質相關 第153頁 表4-4-1 病患性生活品質與人口學特性差異分析 第154頁 表4-4-2 病患性生活品質與醫療屬性差異分析 第155頁 表4-4-3 病患性生活品質與症狀困擾相關 第157頁 表4-5 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病患性生活品質多變項逐步迴歸 第157頁 表4-6-1 男性病患與對照組人口

學特性同質性分析 第158頁 表4-6-2 男性病患與對照組性功能之差異分析 第159頁 表4-6-3 女性病患與對照組人口學特性同質性分析 第160頁 表4-6-4 女性病患與對照組性功能之差異分析 第161頁

其實應該是壞掉了

為了解決臍帶繞頸死亡的問題,作者高博倫 這樣論述:

我值得被愛嗎?我能愛人嗎?   十則後青春時期關於「性」與「衰老」的故事,   偶爾溫暖,偶爾黑暗,偶爾帶著痛感……   這一切沒什麼不正確,他已準備好,   聲音消失了,未來清楚浮現。   他開始明白那聲音始終來自他的腦袋,就是耳鳴,吞了口水也止不了的耳鳴。久久不去的聲音即將要撕裂他的大腦,他隱隱約約感到胸口煩悶,頭也開始作疼,他坐在料理台的椅子上,幫自己弄了杯水,覺得自己病懨懨,也許年紀大了,各種慢性病都要來了吧,這就是初老的感覺?過了某個年紀,人都會忘記自己的實際年齡。   好多年前,故事裡的眾主角們隱藏在城市一角掙扎活著,他們被逼視恐懼、回憶苦痛;陷於霸凌和反霸凌、家暴、

傷害的反覆迴圈裡。他們說原諒容易,但忘記很困難;他們不怕不愛,只怕不懂得愛。   倘若人生是行駛在坡道不平穩、滿路坑疤泥濘,另一頭天空還烏雲密布,依舊嚮往出口處陽光激烈炙熱。愛與婚姻、性別與認同;青春和蒼老對話、死亡和新生交纏……探索之芽從暗處鑽出縫隙,在看不到的地方發光,直到亮光散去,沒入黑暗。   「你想丟到水裡面,對不對?」我聳聳肩。   「好,丟下去之前要許個願望。」   「你許了什麼願望?」我們不約而同問對方。   我們笑了很久,沒有人想要先開口回答。   ‧封面設計怎麼想   由於內容上多屬於較自身、私密的內心挖掘,畫面多聚焦於自我,就像是一幅幅特寫鏡頭般的敘事影像。因此感

覺書名配其他有場景的圖都不太適合。之前和編輯、作者討論到的關鍵字是「性、青春、一體兩面」等,以及故事最後都予人希望之感,就像最終跟自己和好如初,因此採用擁抱動作作為設計發想,象徵著希望的幼苗,用簡單線條勾勒,不用完整插畫,讓整體有一體兩面的對比。   此外,擁抱也可以解讀成「性」,藉由螢光粉紅去傳達「性」這件事。提案時,顏色上曾嘗試銀色底與螢光粉紅,以及黑色底的版本,自己原本比較喜歡黑底,不全然暗的氛圍,後來覺得銀色底的印刷效果會比較明顯。   最後,用紙採用大亞進口日本紙,紙張的微塗效果可以讓銀色與螢光粉顯色更劇,全書衣採用雙特色印刷,不另作燙或打凸加工,單純用紙張特色來呈現。(謝捲子)

本書特色   ‧九年級新世代的寫作爆發力,從地域出發,書寫青春與世情。 名人推薦   祁立峰 專序  蔣亞妮 導讀   朱嘉漢 李欣倫 言叔夏 陳雪 陳思宏 驚豔推薦(依照姓氏筆畫排列)

(一)921地震與懷孕結果相關性之探討(二)台灣地區死產危險因子分析

為了解決臍帶繞頸死亡的問題,作者黃昌鼎 這樣論述:

一)921地震與懷孕結果相關性之探討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觀察九二一大地震時孕程有經歷大地震而居住在不同震度地區的孕婦,是否會增加早產及低出生體重的危險性。 材料與方法:總共有678,581個孕程在20到44週的單胞胎新生兒被收入到本研究中。我們定義的暴露族群是在懷孕的過程中有經歷過九二一大地震的孕婦,我們再把暴露在震度六級及六級以上的孕婦定義為高暴露組,四級到五級的定義為中暴露組,四級以下的定義為低暴露組。另外我們也選擇懷孕過程有經歷過1996、1997、1998和2000年的9月21日的孕婦當作非暴露組來比較。最後,我們找

出同一母親有經過地震的胎次和之前或之後的胎次,來做比較。我們使用多變項logistic迴歸模式計算早產或低出生體重的危險勝算比及95%信賴區間,以及使用多變項線性迴歸計算經地震胎次與同一孕婦前後胎次懷孕週數差之b係數及標準誤。 結果:不論是空間方面、時間方面或同一母親有無經歷地震前後胎次的比較,我們並未發現不同震度會明顯有意義的增加早產或低出生體重的危險性,即使是在進一步校正了其他干擾因子和細分成三個孕程來看時,結果都是一樣。 結論:我們認為有一些不好生育結果如早產和低出生體重,在本研究中並未發現與地震有相關性。 (二)台灣地區死產危

險因子分析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使用台灣地區2001年的出生檔(包含死產)來找出台灣地區死產的危險因子。此外,我們另外選取了五家醫院的死產病例,做一個病例對照研究,來重新評估死產的危險因子。 材料方法 我們從2001年台灣地區的出生資料檔找出死產的個案。死產是定義為出生週數大於20週或出生體重大於500公克的才算是死產個案。我們將研究分成兩部分。第一部份,我們設立一個包括2001年1月1日到2001年12月31日所有出生的活產或死產的族群,共有1979個死產和246513個活產。第二部分,我們在台北和高雄共選了

五家醫院,作為病例對照研究的案例來源,共選了307個死產和307個活產。接著我們執行一個病歷對照研究,以電訪來獲得個案與對照組的基本人口學因子,以病歷摘錄方式從醫院病歷上來獲得懷孕史、母親疾病史和生產併發症等資料。我們利用這些資料來計算在主要族群和病例對照研究族群的每一個危險因子的勝算比和95%信賴區間, 結果 第一部份常規資料分析: 發現母親年齡以25~29歲為基準,較大(OR=1.89; CI=1.65-2.16)和較小(OR=2.00, CI=1.62-2.46)的死產危險性都較大。外籍新娘比起台灣新娘也有較低的危險性(OR=0.70; CI=0.

59-0.84),母親居住地區的危險性在台北(OR=1.50, CI=1.07-2.11)和高雄(OR=1.38, CI=0.98-1.95)也比東部高。其他許多母親疾病,像是貧血、肺部疾病、羊水過多或過少、血色素疾病、慢性高血壓、子癲前症、子癲症、子宮頸閉鎖不全、之前早產病史和紅斑性狼瘡,還有生產併發症像是發燒、羊水胎便、早期破水、胎盤早期剝離、前置胎盤、急產、臀位或胎位不正、臍帶脫垂、臍帶繞頸和產前出血也都是有意義的危險因子。 第二部分病例對照研究: 我們發現母親35或小於20歲、多胎產、母簽疾病急產前併發症也都是有意義的危險因子。 結論

我們發現了許多台灣地區許多的死產危險因子,像是母親年齡、男性胎兒、多胎產、和許多母親疾病和生產併發症。但是仍有許多爭議的點需要進一步確認,像是不預期的區域差距、外籍新娘的較低危險性和一些與其他研究不符的危險因子,這都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設計(比如前瞻性的研究)來確認本研究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