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寶石樹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評價、門市、特惠價和推薦等優惠

綠寶石樹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超越基金會寫的 超越達人 2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輔仁大學 應用美術學系碩士班 陳國珍所指導 廖珮君的 「荒漠花園」園藝療癒的首飾創作- 以多肉植物為例 (2021),提出綠寶石樹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多肉植物、園藝療癒、首飾、金屬上色。

而第二篇論文萬能科技大學 化妝品應用與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 邱文慧所指導 陳明華的 手工茗茶皂之製備研究及物性探討 (2021),提出因為有 茗茶皂、普洱茶、綠茶、紅茶、烏龍茶的重點而找出了 綠寶石樹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綠寶石樹,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超越達人 2

為了解決綠寶石樹的問題,作者超越基金會 這樣論述:

《超越達人》第二集出版了!   在2013年,《超越達人》計畫以書籍的形式問世,為這個結合了活動(職場體驗、前進校園)、影音視覺(DVD)的計畫增加了文字表達的媒介,推出一年以來,受到許多學生、家長與老師的歡迎。   這並不是當初「超越達人」計畫起心動念時的模樣。幾年前,一個在育幼院工作的朋友向超越基金會執行長蘇巧慧求援,育幼院不缺物資,真正困擾育幼院方的是院童長大要做什麼,因為根據法律規定,院童滿十八歲之後就要強制離院。基於育幼院的管理能力與資源的有限性,這個規定本來無可厚非,但問題是一個十八歲的院童沒有家族的庇蔭,沒有社會資源可利用,如果自己本身的學業表現並非所長,那麼,十八歲的成年院

童馬上面對的就是就業的問題,而他(她)能選擇的職業,十分有限。   這種受限一方面來自院童本身條件的限制。如果他的學業表現不夠好,在一個相信「學歷與能力正相關」的社會中,選擇的機會是不多的。另一方面,院童對於職場上有哪些工作可以做,也欠缺了解。尤其,整個環境的變化迅速,不斷有工作被貼上「夕陽」的標籤,但也有許多「新興」行業。台灣社會的流動性或許漸趨停滯,但是職業光譜卻是不斷劇烈變化著。每個人在多元的職場,仍有可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能力與條件的工作,也有可能改變自身的社會地位。   結果,「超越達人」計畫就開始為育幼院童安排職業體驗的活動,沒想到,一般的學校對「超越達人」很感興趣:不是只有院童

需要接觸有什麼工作可以做,我們的孩子也不知道自己以後要做什麼啊?   於是,「超越達人」計畫從育幼院童走向一般教育體系,從活動進而影音記錄、文字呈現。在《超越達人》裡頭,以十七位職人,試圖開啟讀者的職業想像。裡頭有醫師、律師、教授等「傳統行業」,但他們用不一樣的角度與格局來做自己的;也有入過歧途、現在是國際級的公仔設計者,接受日本委託製作海賊王的公仔;或是放棄大學教職,改行當打造手工腳踏車的黑手;或是電玩玩家晉身電競選手的故事。   這本剛出版的《超越達人》延續第一集的路線,但是視覺呈現更活潑大氣,呈現了更多達人的故事。在百貨公司櫃姐、房屋仲介員、甜點主廚、職棒教練的故事中,凸顯出在變動劇

烈的環境中,定靜的重要。他們的所謂「成就」有高有低,收入有多有寡,但他們都是在自己選定或被派定的路上,持續走著,一走二十年、三十年,持續精進。   《超越達人》也有一般人想都想不到的行業:憑著「我用不到的東西,一定有別人可用」的簡單想法,馬玉如架設了give543的贈物網。阿原製作肥皂,但是為這個不起眼的生活用品,賦予了故事與價值。東海美術系畢業的蔡舜任沒有走上美術老師或畫家的路,而是成為遊走國際、落腳台灣的文物修復師。來自泰國的邱雅青,台灣民主多元的環境激發了她「自己的命運,自己來改變」的意志與能力,她為為數越來越多的新住民爭取法律的權益。   《超越達人》只是一個切片,但已經足以窺見當

代社會的強烈脈動。這股脈動的動力來自科技,其力道其實摧毀了許多社會結構,而且力道是一波一波,持續襲來。許多職業在持續而強烈的轟擊下,倉皇狼狽;許多職業獲得這種動力,發展空間無限。   生在這樣的時代,是大幸,也是大不幸。只要你想得出來,任何工作都是可能的。但同時,也要兼顧專注與機變,持續地與環境對應,鞏固自己的價值鏈。   職業所代表的,就是人與這個社會的關係,裡頭有經濟交換的成分(付出與收入),也有互相影響的層面(改變社會或被社會改變)。人的夢想透過職場而實現,但人的夢想也可能被職場所絞碎。在這些達人身上,我們看到現代職場的美麗與殘酷。 作者簡介 王昀燕   寫字的人。   喜歡一

切美的事物,樂於擴張生活的疆界,近一年來迷上做菜和跳舞。   著有《再見楊德昌:台灣電影人訪談紀事》,另主編《台灣電影的聲音》、《紙上放映:探看台灣導演本事》。 張麗伽   長期主跑人權及國會新聞,目前為自由採訪撰稿者   人生必然陰晴圓缺,懷抱信念,才能維繫熱情不滅。 楊泰興   文字工作者   在文字貶值的年代以文字為業,信仰經濟學卻幹著最沒效率的活,只求報導讓人們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鄭任汶   曾任職中時晚報、聯合晚報、聯合報,現任教台北城市科技大學   深信,社會每一個角落都是最美的風景,每一個職業都在傳遞最動人的熱情。 蕭麗英   媒體工作者   左手寫政策,右手寫人

物。 推薦序_抓得住的星星與月亮:超越達人的故事 推薦序_與其看遠,不如看進孩子的心 董事長序_不解纜出海,哪能看到海天壯闊! 把愛傳出去,建構贈物接力的網路平台——馬玉如 安身立命,用一塊皂洗滌身心——江榮原 超級生物課的過動昆蟲老師——吳沁婕 掐指預測天地事,氣象風險管理師——彭啟明 將族人的智慧銘刻在身體裡——舒米恩 再現時光記憶的文物醫師——蔡舜任 從他鄉到家鄉,為南洋姐妹權益發聲——邱雅青 影像力無窮,求新求變的熱血導演——陳奕仁 無形的鍛鍊,看不見的聲音演員——賈培德 x 李勇 滿人書生,非典型出版人——李延賀 在地故事擦亮老招牌,捲起溪頭妖怪村旋風——林志穎 堅

守銷售崗位的專櫃一姐——林淑媚 彎腰再躍起,賣屋也賣信賴——張華雄 從手中掬一抹幸福的甜點微笑——向謹君 不斷精進的內野棒球天使——馮勝賢 第一冊達 序文、前言 不解纜出海,哪能看到海天壯闊!   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照顧花草、做做點心是我女兒與孫之間最喜愛的親子活動。因此即便空間再小、時間再少,他們母女們還是期待能盡量完成。   今年春天的某個早晨,三歲、四歲的孫女們在陽台上澆花,突然吱吱喳喳的大聲喚我女兒:「媽媽、媽媽,有白白、紫紫、和粉紅的花呢!」大人們聞聲而至,一瞧才驚覺這些我女兒以時下最流行「自然農法」照顧的盆栽們,竟然已經一掃冬日的晦暗,在不知不覺間悄悄開出各色小小的花

朵,有紫色的薰衣草、粉紅色的日日春,還有幾朵小巧可愛的白色辣椒花,都探出頭來快樂的隨風搖曳著,連旁邊一棵原本桌上型的綠寶石樹,在換了大盆後,也快速抽高二三倍,完全看不出原本的嬌小模樣。   一直以來,我重視教育,深信國家的根本在人才,孩子們的未來就是國家永續發展的寄望。但教育不能速成,必需要日日滴水穿石的努力,從觀念到制度,投入資源,改變環境,才能鬆開貧瘠的凍土,讓幼苗長成大樹。「十二年國教」的實施,讓進入制度的家長與孩子,都充滿了焦慮,對未來更加的徬徨,如何為孩子找到最適合的那條路,是家長、老師與孩子共同疑問。   因此,兩年多來,超越基金會默默推動著「超越達人計畫」,以「人」(故事性)

、「達」(專業度)、「超越」(社會回饋)等標準,尋找了數十位有成就、有心意,堅守岡位,將自身工作發揮極致,或者另類思考、達成產業創新的達人們,透過書、DVD的發行及前進校園、職場體驗等活動,讓學子們可以直接與各行各業的達人面對面,除了更深入了解多元職場的樣貌、看見行行真的都能出狀元,也能近身觀察達人們共同具備的敬業熱忱及回饋社會的使命感。   正是因為這份使命感,基金會的同仁從南到北,從偏鄉到城市,前進校園,希望陪孩子們找自己的路,描一張未來的地圖,也為台灣教育盡一分心力,讓十二年國教「適性揚才」的價值不再只是空談。我們試圖告訴孩子們,要勇敢嘗試,不要害怕,不解纜出海,哪能看到海天壯闊!未來

的路很寬很廣,不必然一定要衝到最前頭才稱得上是成功,你不必成為第一,但可以是唯一。努力衝刺,人人都可以擁有一片天地,看見屬於自己人生的美麗風景。   這次出版的超越達人二,除了延續第一集強調的「以創新帶來社會進步」外,我們在第二集則是邀請了一批「堅守社會崗位」的達人們。我們認為,其實一個人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做到極致,其實也是為社會奉獻,也是一種超越,而這樣的參與社會、將所學回饋社會的態度,也正是我們一再標榜的「超越精神」。   台灣需要更多的超越達人,教育需要更多的資源投入,孩子需要我們陪著走一段路。讓我們從下一代,從教育著手,路很長,終點還看不見,但只要開始走、一起走,踏出超越的

一步,我們不怕走不到終點。「超越達人」計劃不會有立竿見影的速效,但我們要求自己陪孩子慢慢走,一起耐心等候花開的美麗。   下一代的孩子們,就如同我女兒與孫女在那個美麗早晨一起發現的小小驚喜,他們和這些小花小草完全一樣,要讓他們開花其實沒有甚麼秘訣,需要的只是更多的時間和更大的空間,只要有足夠的耐心,春天一定會來的。 超越基金會董事長/蘇貞昌 前言 超越達人公益計畫-陪孩子找自己的路   計畫緣起   2014年,標榜「適性揚才」的「十二年國教」開始啟動,希望打破僵化的升學主義,協助每位孩子能夠探索適合自己個性、發揚自我才能的道路。然而,我們卻看到當前學校的配套輔導機制不足,初階

的性向測驗,難以協助孩子開展對於未來職業的多元想像,無助於升學與生涯規劃,亦連帶造成學校教育與產業人力需求的銜接困難,惡化了就業市場,影響國力。   針對十二年國教「適性教育」的職涯藍圖   為從根本解決問題,自2012年起,超越基金會提出「超越達人」公益教育計畫,邀請各行各業中有故事、有專業,並願意回饋社會的達人們一起參與,希望以「人」達「超越」,才是「超越達人」的精神,作為孩子們立志的典範,並且透過不同於傳統教學,以互動、活潑的「職場體驗」、「前進校園達人秀」,讓孩子們體會職業的甘苦。同時,搭配書籍出版、影像記錄等,開拓孩子對未來職業的想像,發現自己的興趣,發展自己的才能。   自「

超越達人」公益教育計畫開跑以來,迄今已與60位達人合作,足跡踏過11個縣市,並且與120所國、高中合作,讓將近6萬5000名同學看見了未來超越的可能。 行動!超越三部曲   這兩年多來,「超越達人」公益教育計畫透過具體的三個面向,展開行動,協助孩子們瞭解未來:   1.前進校園 巡迴活動   以學校為單位,邀請各領域的超越達人現身校園,同時與數百名學生進行互動。結合影音及多媒體,跳脫單純的演講形式,強調互動參與,現場並與學生進行「心理測驗」、「超越小學堂」等活動,透過你來我往、活潑刺激的問答模式,不但讓學生有參與感,對職涯的了解也更加深刻。   2.共讀計畫 教育深耕   出版發行《

超越達人》系列書籍和短片DVD,除了記錄在不同領域中自我超越的達人,也介紹台灣各行各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藉由專家領航,指引各行業所需的特質、技能與相關科系訓練,開啟職場想像,以幫助青少年找到自己的方向座標。出版品同時輔以「共讀計畫.導讀參考」的配套學習單,提供各學校單位作為適性教育的輔助教材。   《超越達人》書籍1&2   拉開職業廣度,記錄32位不同領域的達人,看他們如何突破傳統的職業想像,傾聽自己的內在,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   《超越達人》DVD   以7部共9位達人的短片,紀錄台灣各產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並透過達人自身的奮鬥故事,證明肯努力、敢夢想才致勝的超越DNA。   

3.職場體驗 實境參與   每月一場,邀請各行業的超越達人帶領青少年進行實際職場體驗,並分享其生命故事與職涯歷程,讓孩子有機會近身接觸這些達人與工作環境,透過第一手觀察,從做中學,了解台灣百工的奧妙。   超越還在進行   舊的行業正在消逝,新的職業尚未成型,為了我們的下一代,超越還在進行,超越達人們仍在努力,我們希望陪孩子走一段路,讓孩子對未來的想像更多元,對職涯的認識更寬闊,讓每一個有夢的孩子,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路! 他序 與其看遠,不如看進孩子的心   我們,也就是大人們,習慣以自己的學經歷,配合大環境現況,來預測未來的可能走向,然後參考一些成功人士的發跡歷程,主動為孩子描繪

未來藍圖,該念甚麼學校我們替他想好,該找甚麼樣的工作,我們也有好的建議。用意是希望他們能少走一些冤枉路,前途更光明。我們看得遠、想得也遠,但是卻忽略了一個很根本的問題,那樣的光明前途是不是他想要的,或者適不適合。而所謂的光明前途,難道只有賺錢和顯赫的名片嗎?   在我還是中學生的時候,很難想像這個世界上會有一個行業叫古物修復師,還有氣象風險管理師、昆蟲老師,甚至妖怪村村長!我也從未想過,一塊不加工的肥皂,不只能洗去身體的髒污,還能洗滌心靈。也許有人會問,知道了會不一樣嗎?我不確定當時若知道這些,現在的我會不會成為另一個我,但我能肯定一件事,視野變寬了,你對自己、對未來,會有更多一層的了解和期

待。   孩子們需要開闊的視野,大人們也同樣需要。因為世界瞬息萬變,就算現在看起來有前途的行業,幾年之後也不見得有前途,所以在我們自認比孩子看得遠的同時,也該看進孩子的心裡,了解他的不安、接受他的與眾不同,並讓"適性揚才"的教育觀念真正落實,這才是屬於大人們的超越吧。 余湘/群邑台灣分公司董事長兼總裁、聯廣傳播集團董事長 專文推薦 抓得住的星星與月亮: 超越達人的故事   台灣幾十年來屢屢在國際創造佳績,現在又常有困境,究竟過去作了什麼突破,現在又卡在那裏?我想大概不外都是有關人才培育的問題吧。   年輕人的學習是攸關國家未來發展與競爭力最重要的事情,一點都不能輕忽,永遠要放在

心上。但是年輕人的未來是寬廣的是無限的,因此也不能整天衹講些「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老式訓勉,必須要能提供多元的學習楷模。我過去在教育部服務時,曾提出「教育百人團」的概念並予以推動,這個社會除了要有王永慶、証嚴、與李遠哲來激勵人心,奮勉向上之外,也要有阿瘦皮鞋的羅水木、鳳飛飛 、與嚴長壽來貼近年輕人現實的距離,來產生「有為者亦若是」的向上衝動,並設定可觸及的人生目標。教育百人團要能常安排到高中職、工廠去宣講,當然也可以到大學去,與年輕人見面,告訴他/她們,自己如何一步一步從生活的長期困境中走出來,自己又如何克服困難如何超越而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   年輕人要學習的主要還是那股精神

,教育無非愛與榜樣,但每個年代有每個年代能認同的榜樣,必須隨時更新,才能契合現實。像這次由超越基金會精心製作的「超級達人2」,裏面談的都是在困境中學習又突破困境成功的好例子,他/她們有作西點烘焙的、作手工肥皂的、當昆蟲老師的、經營妖怪村的、專櫃成功銷售的、讓房屋仲介科學化的、作氣象風險管理的、肢障成為棒球國手的、作文物修復的。每個人都有一個非常動人的人生故事,行行都出了狀元,每個人也都歸納出自己如何超越,克服了人生障礙,最後成為達人來回饋社會的。更重要的是,他/她們都是可以成為貼近學習又非遙不可及的典範!超越基金會在老友蘇貞昌主席的卓越領導下,深深體會了這種精神,而加以發揚光大,給年輕人在人生

的大路上點了一盞又一盞的明燈,讓超越達人的故事,成為可以抓得住的星星與月亮! 黃榮村 (前教育部長、中國醫藥大學校長,現任中國醫藥大學講座教授) 遊憩與運動學群/體育產業 不斷精進的內野棒球天使——馮勝賢 【個人檔案】馮勝賢 一九七五年生於台北市,義大職棒隊一軍內野教練。由台灣體院畢業後,於二○○六年自輔仁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畢業,為台灣以現役職棒球員身分取得碩士學位的第一人。由於早產出生,幼時曾有嚴重肢體障礙,直到五歲才能走路,克服身體挫折,成為棒球國手,並於二○○○年獲選職棒年度新人王,曾獲四次金手套獎,並擁有職棒史上新人連續出賽排名第一的鐵人紀錄,自二○○七年後轉任教練。同時也擔任

早產兒基金會代言人,多年來持續投入相關愛心募款活動。 【BOX】馮勝賢經歷年表 •台中市太平國小少棒隊(一九八八年第四十二屆威廉波特少棒賽中華代表隊)•屏東縣美和中學青少棒隊(一九九一年第三十一屆奇士美青少棒賽中華代表隊)•屏東縣美和中學青棒隊•台灣體院棒球隊(一九九五年第十八屆世界大學運動會中華代表隊、一九九六年甲組成棒秋季聯賽富邦公牛棒球隊、一九九七年第十九屆亞洲棒球錦標賽中華成棒代表隊)•陸光棒球隊•一九九九年第二十屆亞洲棒球錦標賽中華成棒代表隊•中華職棒兄弟象隊(一九九九~二○○七年)•中華職棒兄弟象隊二軍守備教練(二○○七~二○○八年)•中華職棒兄弟象隊二軍總教練(二○○九年)•中華

職棒兄弟象隊守備教練(二○○九~二○一二年)•中華職棒兄弟象隊二軍總教練(二○一二年)•兄弟象棒球成棒營總教練(二○一二年)•中華職棒義大犀牛隊內野教練(二○一三年)•中華職棒義大犀牛隊代理總教練(二○一三年) 坐在澄清湖棒球場本壘後方休息室,可以看到球員的汗水灑在紅土上,再遠一點則是綠油油的外野草皮。義大犀牛隊守備教練馮勝賢專注看著內野球員的動作,在夾雜著草皮香味、手套皮革氣味與木棒擊球的清脆響聲之間,有一段不尋常的人生奮鬥故事。 連走路都有困難的肢障早產兒

綠寶石樹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與故鄉一同成長,是最幸福的一件事。

2005年我擔任代理市長到現在,總共有5,000多個日子,我對故鄉高雄的期許跟夢想,努力為高雄做事的決心,從來沒有改變過。

風和日麗、陽光普照的日子,來到綠園道,不僅是一條新的美麗軸線,也有城市發展的百年烙印。過去工業的城市如今脫胎換骨成為一個美麗的新港都。

這一年來,有非常多的心情感觸。

假如我們閉上眼睛,可以細細回想,在綠廊道走一遭,有以衛武營為中心的鳳山中城計畫啟動;輕軌復工、大南環通車、亞洲新灣區園區的啟用,以及流行音樂中心跨百光年,在高雄都讓我們留下最燦爛的夜晚。

前鎮漁港的改建將成為台灣的豐洲市場,逍遙園的重啟,展現了日本華族的美學跟冒險精神。龍巖冽泉的復原成為柴山的新門戶,左營舊城的再次通水讓我們歷史能夠繼續緩緩地流動。

鐵道如今變成綠園道,附近的市民朋友,匆忙的心情不再,取而代之是寧靜幸福的感覺。鄉親在樹蔭下乘涼,三五好友話家常,這就是我們營造宜居城市最好的寫照。

市府團隊全力的衝刺,按部就班、加足馬力,讓我們的城市能夠推動,讓經濟引擎可以重新點火。

在整個國際局勢的改變中,我們必須能夠回應整個世界的變局,跟上國際的腳步,產業的開發,其中包括仁武產業園區、橋科、亞洲新灣區。我們儘速重新推動仁武產業園區;5G AIoT園區。電信商、系統整合商跟平台商,國際大廠也都來加碼投資我們的亞洲新灣區。高雄在全球的產業供應鏈裡,將不只是台灣的高雄,而且是世界的高雄。

捷運紅線延伸,黃線正在緊鑼密鼓準備,治水抗旱在前一陣子,我們成為台灣第一個水情緩轉的城市。面對武漢肺炎與變種病毒的挑戰,這段時間,市民朋友的團結防疫,也讓我們成為更緊密的一家人。

另外,青年創業的補助,空汙的改善,新動物園運動進行,國民運動中心的陸續規劃,公托、公幼、長照據點的陸續擴點,新住民會館以及勞工自治委員會在服務我們的弱勢朋友、照顧我們市民朋友,我們真的很用心而且努力在做。

假如我們能用另一種比較輕鬆的心情,騎著腳踏車,將可以慢慢的品味這座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每一陣的微風,每一個早晨灑落,不管是鳳儀書院、或者落日絢麗染亮的蓮池潭,我相信大家都會有跟我有一樣的感覺,高雄是我們心愛的故鄉。

當帝冠老車站回歸到城市中軸線的時候,會是我們高雄市最亮眼的寶石,結合綠廊道,串連成鑽石閃亮般的瑰麗項鍊。繼續地讓我們高雄成為一個活潑,充滿活力、充滿夢想的城市。
.
擔任代理市長時,我們爭取鐵路地下化預算,希望負擔能夠降到25%。人生是多麼的奇妙,後來我擔任高雄市的市長,鐵路地下化綠園道工程也將全線完工,目前已完成99.9%,預計可以在8月底完成。

日本明治維新三傑之一西鄉隆盛曾說:「男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死不還,埋骨何須桑梓處,人生無處不青山」。但是,我後來發現人生要實現理想,原來就近在眼前。與自己的故鄉一起成長,真的是人生最幸福的一件事情。

高雄是一個面積新北加三個台北市大的一個城市,有勤奮工作的人民、瑰麗的風景、山川壯麗、大海遼闊,是一個偉大的城市。
此刻,綠廊道的陽光和高雄未來一樣,正在我們眼前閃亮耀眼。

我相信,假如有人問我說,一生最自豪的事情是甚麼?

能夠為高雄這個偉大的城市,我最深愛的故鄉,奉獻我一生的精力;在面對轉型挑戰的階段,奉獻我人生最精彩的歲月,這是我一輩子的驕傲。

感謝這一年來市民朋友對我的很多的期許、批評與指教,都是為了高雄和我們的生活能夠更加美好。

我一定會繼續努力,用盡力氣,替我們的故鄉高雄努力打拚!

「荒漠花園」園藝療癒的首飾創作- 以多肉植物為例

為了解決綠寶石樹的問題,作者廖珮君 這樣論述:

作者自己本身喜歡種植多肉植物,從多肉植物的型態與細微的觀察中獲得療癒與舒壓感受,療癒一詞源自於日本,能與食衣住行育樂等方面進行結合,產生專門讓人紓緩壓力的治療方式。療癒的種類可分:園藝療癒、藝術療癒、音樂療癒、娛樂療癒、媒體療癒、商品療癒等,本研究主要針對園藝療癒結合金工首飾創作的方式進行研究,園藝療癒來自園藝治療(Horticultural therapy)最早可追朔至古埃及時代,讓情緒波動的病人漫步花園,藉以穩定情緒,本研究針對視覺刺激的園藝療癒為主,以園藝與種植方式進行的治療活動不再本次研究範圍中。本研究分析多肉植物其造型、質感與療癒對應之關係,並以多肉植物療癒問卷結果應用於創作中。研

究方法以個案研究法規整分析當代金工首飾藝術家以琺瑯、樹脂為主要作品,創作應用於植物型態的首飾設計中,本研究依據個案研究法的規整,結合文獻探討中多肉植物形態與質感分析,在後續創作中進行組合並重構。並將琺瑯與樹脂上色技法應用表現多肉植物的質感、色彩,在金屬胎體與上色實驗中也嘗試加入不同的材質與燒製方式來呈現,並創作出「荒漠花園」四個系列之作品,分別為「生長」、「茁壯」、「綻放」、「寧靜」,從生長、茁壯到綻放並達對於療癒的寧靜,是作者在種植與創作多肉植物的金工首飾作品中的體悟。之後並進行後測問卷以李克特式7點量表,共128人進行施測,研究結果顯示,本次創作作品對於大眾具有療癒感受,其中以「綻放」系列

,療癒感受為最高。

手工茗茶皂之製備研究及物性探討

為了解決綠寶石樹的問題,作者陳明華 這樣論述:

摘要 ivAbstract v誌謝 vii目錄 viii表目錄 x圖目錄 xi第一章 緒論 11.1研究背景與動機 11.2 研究目的 31.3 研究流程 4第二章 文獻探討 52.1手工皂 52.1.1手工皂的定義 52.1.2手工皂的歷史 72.1.3手工皂的類型 82.1.4手工皂的製作方法 92.1.5手工皂的皂化原理 112.1.6手工皂配方之計算 132.1.7手工皂清潔原理 152.2茶葉 162.2.1普洱茶 172.2.2綠茶 182.2.3紅茶 192.2.4烏龍茶 202.2.5茶葉的功效 212.3植物油 242.3.1椰子油 242.3.2棕櫚油 262.3.3橄欖

油 282.4界面活性劑 302.4.1界面活性劑的定義 302.4.2界面活性劑分類 31第三章 研究方法 343.1實驗架構 343.2實驗原料 353.3實驗儀器 353.4實驗樣品製備 363.5樣品物性測定 393.5.1外觀紀錄 393.5.2重量損失測定 403.5.3硬度測定 413.5.4 pH測定 423.5.5起泡性測定 433.5.6消泡性測定 443.5.7去污清潔能力測定 453.5.8濕潤能力測定 48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504.1外觀紀錄結果 504.2重量損失測定結果 564.3硬度測定結果 584.4 pH測定結果 734.5起泡性測定結果 764.6消泡性

測定結果 814.7去污清潔能力測定結果 864.8濕潤能力測定結果 95第五章 結論 96第六章 建議 100參考文獻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