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國共合作目的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評價、門市、特惠價和推薦等優惠

第二次國共合作目的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達賴喇嘛寫的 逆境中更易尋快樂:達賴喇嘛的生活智慧 和ErikOlinWright的 理解階級:二十一世紀階級論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中史- 第六至八章國共二次合作、抗日戰爭及中華人民共和國 ...也說明:籌備北伐的孫中山病逝,以汪兆銘為主席和蔣介石為國民總司令的國民政府和國民革命軍的建立,以兩廣為基地北伐,目標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國民革命軍北伐- 北伐經過及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天下雜誌 和群學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鍾延麟所指導 林宸逸的 鄧小平時期的文藝政策及文藝產出 (2021),提出第二次國共合作目的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改革開放、宣傳政策、文藝管理、文藝體制、文學、電影。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 林泰和所指導 劉超文的 川普政府印太戰略的起源與政策之探討-2017至2021年 (2021),提出因為有 川普、習近平、印太戰略、軍事戰略、地緣戰略、外交戰略、四方安全對話的重點而找出了 第二次國共合作目的的解答。

最後網站國共第二次合作 - 中文百科知識則補充:第二次國共合作 ,促成了全國人民空前的大團結,促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合作簡介國共第二次合作國共第二次合作,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第二次國共合作目的,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逆境中更易尋快樂:達賴喇嘛的生活智慧

為了解決第二次國共合作目的的問題,作者達賴喇嘛 這樣論述:

  ★購書即享《達賴的一生》電影早場優惠券,7/8日全台感動上映      雲朵遮蔽了每個方位,也無法擠掉天空的存在。   苦痛無常,是生命的常數。真正的絕境,讓我們面對現實,有了決心與毅力。     「在我自己的生命歷程中,最困難的時期正是我獲得最多知識和經驗的時期。   逆境有另一個好處,就是困難的時刻可以幫助我們下定決心和增強毅力。」   ——達賴喇嘛     了解逆境的價值,準備好隨時調整   世界心靈導師達賴喇嘛,以畢生歷經苦難修行所得的智慧結晶,指引人們追尋安樂的方法。達賴用直接、淺顯的語言,指出造成一般人內心困擾與人際關係裂痕的九個錯誤行為與態度:以怒止怒/只以憎恨心回應逆境

/以自我為中心/誇大吸引力/畫地自限/自以為會長生不老/以為憤怒是有用的/把表象當成一切/視貪嗔心是心識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改變的方法:在日常中實踐慈悲   我們為何會產生這些錯誤,以及如何將之改正,達賴喇嘛提出十五個自我修練的方法,透過日常生活控制情緒,培養慈悲利他心以及調整錯誤的行為認知,將負面情緒逐步轉向正面力量,就能轉化心識成為快樂富足的人。     我們都想「離苦得樂」   不論國籍與信仰,想要「離苦得樂」的欲求是很自然地傾向,而身為地球公民,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創造更美好的未來!這不是一本高談宗教與信仰的書,不需要寺廟,也不需要複雜的哲學,我們的意識與心念,就是修行地的所在,而

方法就是單純的「慈悲心」。

第二次國共合作目的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廬山,又稱匡山、匡廬,位於中國江西省九江市南郊,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的文化遺產和世界地質公園,同時還是中國國家5A級旅遊景區和文明旅遊風景區、世界名山大會的發起者。廬山形成於第四紀冰川時期,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脈,是中國自古以來重要的遊覽目的地。以「雄」、「奇」、「險」、「秀」聞名,被稱為「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的最高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瀑布飛流直下,雲霧變幻無常,景區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夏季氣溫比山下低10攝氏度左右,為中國知名避暑勝地之一。廬山亦是一座文化名山,被認為是中國山水文化的歷史縮影。自東晉以來,中國歷代著名的文人、高僧、政治人物都在此留下過重要的歷史印跡,歌詠廬山的詩歌辭賦有4000多首。對廬山產生較大影響的人物有:古代早期的司馬遷、陶淵明、王羲之、慧遠等;唐宋時期的白居易、李白、蘇東坡、朱熹等;近現代的政治人物蔣介石、毛澤東等。
廬山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影響非常大,堪稱中國的政治名山。1895年起,英、法、美等西方國家曾在此大興土木,留下了大量的西式建築,形成了今日牯嶺鎮的雛形。北伐戰爭結束後,這裏成為中華民國政府的「夏都」,是中國的政治中心之一。1937年6月,周恩來代表中國共產黨上山與蔣介石進行談判,商討共同抗日事宜。1937年7月,蔣介石發表對日宣戰的廬山談話,中國開始全面抗戰。1959年、1961年和1970年,時任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曾三次在此主持大會,即著名的「廬山會議」。
1860年,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戰敗的清廷被迫將九江列為對外通商口岸,促使大批西方冒險家來九江營商。1884年,俄商強佔廬山九峰寺避暑,開外人占山之先河。英國傳教士李德立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來到廬山。1885年,他通過賄賂清政府九江道台官員,成功租到牯牛嶺的4500畝土地。基於外國人的緣由,他與山民因土地問題持續了數年紛爭,土地使用嚴重受阻。1895年,大清在中日甲午海戰中戰敗,李德立乘勢藉助英國政府之手再次強租牯牛嶺土地,並順利獲得租期為999年的官方租約。 得到土地後,他聘請了英國工程師甘約翰和德國工程師李博得與自己合作,成立牯嶺公司,開始對牯嶺進行規劃和建設。他們首先將上山道路進行改造、擴建,將原來簡易的樵道修成登山石階;同時將所租的大片土地劃分成小塊,規定地塊用途但不限建築風格,並通過各種方式向全世界發佈售地廣告,引來大量西方人上山購地、建房,牯嶺大規模的別墅建設由此展開。截至1927年,已建成別墅560餘棟。在李德立經營牯嶺期間,1908年成立了廬山設清丈局;1914年,天主教江西北境代牧區的法國籍主教樊體愛強租狗頭石地區,遭海會寺僧抗議;1919年,俄羅斯五洲銀行在牯嶺成立。由於李德立在牯嶺開發、建設中的巨大作用,被稱為「改變廬山命運的人」。1929年,他被英國政府委以重用赴任英殖民地新西蘭。
1980年,電影《廬山戀》在全國的公映,廬山旅遊迅速發展。1982年,廬山被中國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84年,江西省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成立。1991年獲「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和「度假休閒旅遊勝地」。1994年,廬山被中國建設部評為「衛生管理達標風景名勝區」。1996初,景區將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的登山路經闢為「霞衢」遊覽山道。1996年12月,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核准廬山為「世界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景區旅遊業進一步升溫;2002年2月13日,該組織又將廬山核定為首批「世界地質公園」,使其在旅遊界的知名度再度攀升。2006年11月,景區管理局決定大幅提高進山門票價格,引發激烈辯論。2009年9月,發起召開「世界名山大會」和成立「世界名山協會」,向全世界推介旅遊資源。

鄧小平時期的文藝政策及文藝產出

為了解決第二次國共合作目的的問題,作者林宸逸 這樣論述:

1942年毛澤東發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要求文藝必須為政治服務,此一政治基調自此成為中國共產黨指導文藝活動的最高準則。文藝也因而成為共產黨塑造意識形態和推行政策的重要途徑,毛澤東主政時期的中國大陸,文藝發展就長期受制於中共的政治發展。步入「改革開放」時期,黨國體制的略為鬆動和相對開放的社會環境,為中國大陸的文藝發展形塑不同既往的創作環境,中共也因時制宜地在政策制度上加以調整與創新,以及運用新的宣傳工具與手法。本文以中共相關宣傳政令為經緯,透過中共在文藝管理機構權責的改革、出版及電影製作發行體制的調整、文藝工作者的培育與待遇,兼及針對中國大陸當代文學小說、影像作品產出的內容進行分析,

期以梳理中共在1976年至1992年之間,如何運用文藝作品進行意識形態宣傳的微調與創新過程。

理解階級:二十一世紀階級論

為了解決第二次國共合作目的的問題,作者ErikOlinWright 這樣論述:

邁向經濟正義的社會民主 終結剝削才能消弭不平等   截長補短、指出皮凱提《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盲點。   知名公共知識份子、「真實烏托邦」概念發想者、   新馬克思主義大師Erik Olin Wright集大成之作!   「唯有像Wright這樣聰慧的思想家,才能在提出人們亟需的政治想像時,又不讓分析失去清晰與精準性。」──布若威/《製造甘願》作者   「二十世紀後半葉最重要的階級理論家。」──黃崇憲   Erik Olin Wright為知名社會學家,早期以計量經濟學結合馬克思主義所進行的階級分析聞名,1990年代起開展了「真實烏托邦」計畫,摸索抵抗資本主義的出路。本書結合Wrig

ht數十年的研究結晶,旨在釐清馬克思主義的核心概念內涵,諸如:階級、剝削、集體行動。與此同時,藉由探索真實存在的烏托邦,本書亦剖析了在當今資本主義的背景下,有哪些解放的契機。   關於如何界定階級,各學派向來莫衷一是。Wright試圖截長補短,整合各路學說,以便解釋經濟不平等的多種層次與維度。他提出的全新框架以遊戲為隱喻,將階級研究化為多重分析層次:要玩哪種遊戲,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其次,遊戲規則怎麼制定才好,要像美國,還是像北歐?藉此,讀者便能從更完整的角度,思索階級如何在各方面都左右著人們的選擇。   最後,本書指出新自由主義、全球化與金融化,使貧富差距再度擴大,破壞了戰後數十年間勞

資雙贏的局面。然而,目前已有許多挑戰資本主義的構想,舉凡工人合作社、ESOPs(員工持股計畫)、甚至無條件基本收入制,都讓我們看見「並非以剝削為基礎」的經濟關係,確實有可能存續。綜上所述,本書不僅診斷了資本主義如何加劇了不平等,更替公民指明了經濟民主之路。   佳句摘錄   ■馬克思主義……仍舊獨樹一格。它在規範面許諾階級解放,這是獨特之一;它鑒別出特定一組相互關連的因果過程……這是獨特之二。   ■階級衝突不是單純反映怎麼分配大餅所招致的利益衝突。不是的。將階級關係定性為剝削,那是強調剝削人的階級是如何依賴於被剝削的階級,謀求自身的經濟福祉,而且正因為這樣的依賴關係,被剝削的階級才擁有抵

抗的能力,抵抗能力是階級關係的有機成分。   ■有兩種機制特別有利於鞏固並擴大優勢:機會獨享與剝削。前者意謂控制資源的那幫人有辦法按部就班、周而復始地排除其他人……剝削還變本加厲,意謂那些資源使剝削者能控制其他人的心力。   ■社會不是像有機體那樣的系統,它比較接近一個生態系的耦合鬆散的系統,形形色色的過程交互作用,作用方式多半是偶連的(contingent)。多重「遊戲」同時間進行,規則時常不一致。   ■比起奉行資本主義成規的廠商,工人合作社彼此監督的誘因更強,此外,行動者的向心力可望鞏固反搭便車的規範與認同。   ■適度管制資本主義,長期而言資本才能順利積累,然而1980年代早期

開始,人們卻一頭熱解除管制資本主義的束具。   ■民主的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家階級往往訴諸霸權而不只是支配。   ■富國的資本主義經濟,「金融化」突飛猛進,意謂資本積累轉而扎根於投機過程,風雲變色只在一轉眼,比起過去,跟實質經濟發展的益發脫節。資本積累轉向金融部門潛在的去穩定效應,因金融市場全球化而進一步加劇。   ■社會民主制度能壯大非資本主義的經濟組織形式,但傳統上沒有被看重。它的核心意識形態是支援資本主義平順運作,再運用資本主義產生的剩餘(surplus)之一部分,資助社會保險和公共財。 本書特色   ◎與多位重磅級學者「交手過招」,包括《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提、知名歷史

社會學家蒂利(Charles Tilly)與麥可.曼(Michael Mann)。讓真理愈辯愈明。   ◎反省古典馬派理論過時要素(如經濟決定論),卻同時保留了馬克思主義的獨特性,亦即一方面探問導致不平等的因果機制,另方面也懷抱著規範性的關懷,不斷構思人民應當如何以集體之力,消弭社會不平等。   ◎打破想當然耳的經濟迷思,例如工人結社程度與經濟績效為負相關;反之,證據指出,結社程度不上不下的地區,市場表現才位於低點。   ◎反思21世紀階級兩極化加劇的現況,以作者曾深入研究的北歐模式為典範,對照出當前主宰全球的美式資本主義,為何令同為「99%」的你我陷入泥淖。   ◎在學院內,此書能與

經濟學、政治學、倫理學對話;在學院外,此書則能作為社運教戰手冊,讓運動者思辨「解放社會科學」的基本概念與改革方向。   ◎納入賽局理論的思維,反映出作者被譽為「分析馬克思主義」泰斗的本色,進而為左派觀點開啟新頁;此書更嘗試整合古典社會學理論三大家的論述。   ◎圖表豐富,對案例或理論的比較均一目了然,亦提供了多維度、多層次的分析(例如:以生產、交換、國家來考察階級關係)。 齊聲推薦   林宗弘(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   陳東升(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黃崇憲(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萬毓澤(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馬克思本人浩繁的著作中,並沒有清晰定義或測量過剝削與

階級,這個任務直到美國社會學者Erik Olin Wright才有明確的進展,因此,本書作者Wright可說是新馬克思主義量化典範的奠基者。」──林宗弘   「他實踐並體現,社會學應肩負起『解放的社會科學』之艱鉅任務,求索叩問邁向更基進民主與平等的,『真實烏托邦』之另類可能。此外,他橫空而出創發的階級理論與實證研究,更是直接瞄準當代資本主義體制,日益惡化的「不平等」社會矛盾震央,進行診斷與審問。」──黃崇憲      「Erik Olin Wright在本書中展現了一種開放、有生命力的馬克思主義傳統:能夠截當代社會科學其他取徑之長,補馬克思主義之短,反之亦然。他的寫作帶有『分析馬克思主義』(

analytical Marxism)所強調的清晰、嚴謹以及對微觀基礎(microfoundations)的追求,但並不因此犧牲馬克思主義的根本關懷,也就是召喚行動、消除壓迫、追求解放。」──萬毓澤  

川普政府印太戰略的起源與政策之探討-2017至2021年

為了解決第二次國共合作目的的問題,作者劉超文 這樣論述:

川普總統自2017年就職第45任美國總統以後,美中之間即產生巨大變化,兩國的交往從歷任美國總統的時而合作、時而競爭,演變至川普總統執政時,對峙與衝突取代了合作與競爭。尤其以印太區域整體情勢,在川普總統強勢作風影響下,印太地區亦正因中國的崛起現象,彷彿是危險光譜上正散發恆光的一點,讓世界各國不得不重視與正視此一充滿危機與衝突的光譜跡象。本研究旨在探討川普政府印太戰略的起源與政策探討,特別是針對中國崛起造成美國與世界各國無論在軍事、地緣與外交戰略帶來的衝擊與挑戰。本研究主要含括三個部分之探討:第一是探討「印太戰略」的起源,對照歐巴馬政府的「亞太再平衡」戰略,試圖說明兩者間異同並闡述其他國家的「印

太戰略」,以追溯其起源;第二是中國的崛起對美國帶來的威脅,尤其當習近平2012年掌權後,挾其改革開放後整體國力大幅發展成果,帶動在印太區域軍事、地緣及外交戰略的擴張,對美國與其盟邦所造成衝擊與挑戰;最後則是循上述脈胳與基礎,進一步探討川普政府如何以「印太戰略」之軍事、地緣與外交政策應對中國的崛起,探討美中兩國關係是否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並足以因應威脅。研究發現,面對中國崛起所造成的挑戰,川普總統因敗選而中止連任,「印太戰略」政策亦無法繼續落實。其各項政策與作為亦隨政權轉移而有所調整,惟觀察接任的拜登總統以「自由與開放」的印太用語,取代原有「安全與繁榮」來推測,拜登政府的美中關係政策仍延續川普政

府路線。對中國或印太區域安全影響仍待後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