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主峰山難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評價、門市、特惠價和推薦等優惠

玉山主峰山難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董威言(城市山人)寫的 登一座人文的山:貫穿古今中外、文明與荒野,獻給所有戶外人的自然人文通識課 和黃政豪的 山中歲月,用心寫下自己與山林的對話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奇光出版 和尖端所出版 。

台北海洋科技大學 海洋休閒觀光系碩士班 江欣潔所指導 丁雙慶的 登山越嶺古道生態旅遊研究-以玉山國家公園八通關古道為例 (2020),提出玉山主峰山難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玉山、八通關、古道、登山、越嶺道、生態環境。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大氣科學研究所 林博雄所指導 江秀真的 臺灣高山地區霧雨雪之水象特色 (2016),提出因為有 雲霧水收集、高山氣象、雪山的重點而找出了 玉山主峰山難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玉山主峰山難,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登一座人文的山:貫穿古今中外、文明與荒野,獻給所有戶外人的自然人文通識課

為了解決玉山主峰山難的問題,作者董威言(城市山人) 這樣論述:

我們自詡自然界一員,又生活在「山之島」臺灣, 可曾好好了解自己與荒野、自然及山的關係?   順西方和漢文化的源流而下,匯集於臺灣,   一趟人類文明與自然環境關係的時空之旅。   本書提供省思:荒野是什麼?人與自然的關係是如何演進的?   又該如何看待我們的山岳和環境?   並試圖為山林活動的亂象頻生尋找解答。   ◆愛山、親山,也讀山、寫山,時常發表精闢文章針砭時政、評論登山議題的「城市山人」,首部探討山、人與荒野關係,獻給所有戶外人和山林愛好者,以期促進臺灣山岳文化的肺腑之作。   ◆本書以歷史、哲學、文化、社會經濟、戶外遊憩活動的多元視角,藉著和西方的深入比較,重新定位、分析

、詮釋臺灣獨特的自然環境,讓我們能夠用全新的觀點透視臺灣山域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在「行走的山」之餘,豎立一座「知識的山」。   ◆中文世界裡少有探討「戶外文化」的書籍,而綜合性地從西方荒野哲學、環境保護主義、國際登山運動歷史、社會變遷等面向來分析的更是罕見,在一個全民都愛往戶外跑的時代,這本書可幫助大家建立一個思考各式戶外議題的架構,和國際接軌之餘,也能更深入了解臺灣的獨特之處何在。   ◆本書內容兼融歷史的縱深和空間的向度,透過多元視角、恢宏格局和扎實論述,援引爬梳古今中外的荒野哲學和自然人文宇宙觀,期許臺灣建立自己戶外登山文化的知識體系書寫標竿之作。   ◆本書也為山林解禁後又遭逄疫

情時代,山林活動勃發造成的諸多亂象尋找解答,遍及體制、政策、教育等層面,希望國人貼近自然之餘,也能建立成熟理性的山岳文化,成為珍惜環境、為自己負責的戶外公民。   「如今是臺灣山林面對大眾的新時代,人人皆可為登山客,傳統社團也逐漸走向煙消雲散的終局,我們又該如何去蕪存菁,傳承好的戶外文化給社會呢?我們該如何教育大眾土地倫理和無痕山林呢?我們該如何預防山難繼續發生呢?我們該如何思考原住民族的傳統領域呢?如此繁多複雜的議題步步進逼,像從前一樣置身事外已經不合時宜,我們需要更多走入山林的民眾從現在起,更加關懷我們僅存的原始自然,瞭解過去這座島嶼上的時代故事,並反思人類和自然的關係該何去何從。」──

本書作者 董威言   荒野提供了滋養靈魂的空氣,山林給予了舒緩精神的養分,   任何一趟深入自然的旅程,對於城市人來說皆是彌足珍貴的一次重新開機。   但進入臺灣山林荒野間,除了滿足自身運動鍛鍊、收集百岳、尋找心靈慰藉等目標外,   也是該想想「我們可以為下一代做什麼」的時候了。   臺灣是個多山的小型海島,約有70%的土地皆歸類為山區,超過3,000公尺的高山密度更是驚人,稱為「山之島」一點也不為過。誠如壯志未酬的英國登山家喬治‧馬洛里(George Mallory)所言,「因為山在那兒」,人就是會去攀登,意義不是這麼的重要。不只是我們臺灣的山,世界各大山脈也是如此,懷抱著各種目的、夢想

、野心的人們前仆後繼,於近兩百餘年譜出了一首山與人的宏闊交響樂章,有阿爾卑斯山脈曙光乍現的第一章、遠征世界各大山脈的第二章、挑戰人類極限的第三章,和如今我們所處的第四章──雖然尚未有明確的定義,或可稱為觀光與多元登山的最終章。   而在國外,荒野哲學、環保運動和戶外文化實為一體三面。假如我們以美國荒野理念和環保運動形成的過程相比,會發現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人和自然的關係改變,人走入自然環境,人開始保護自然環境。如此觀之,那我們就不得不從臺灣的登山運動和其時代背景來思考:為何我們最喜歡走入荒野的一群登山者,卻沒有對人與環境的關係產生省思?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之下,各國民眾紛紛前往郊外享受自由

的空氣,引發全球性的戶外暴潮,而臺灣也不例外。但隨著人潮湧入野外,就產生許多問題和亂象,同時也是個反思的好機會。我們住在一個山地約占70%的海島,3,000公尺以上高山的密度更是世界稱雄,人民卻是見山不知山,浪費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之餘,更無法與養育臺灣人的土地產生更深的連結。本書將以歷史、哲學、文化、社會經濟、戶外遊憩活動的多元視角,藉著和西方的深入比較,重新定位、分析、詮釋臺灣獨特的自然環境,讓我們能夠用全新的觀點透視臺灣山域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在「行走的山」之餘,豎立一座「知識的山」。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李偉文│作家•牙醫師•環保志工   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是自我覺察

很重要的一環,就像夜晚穿越森林,不知身處何處,突現眼前曙光乍現,當我們走出森林,才能看到自己原來是在怎樣的森林裡。或許這本書可以讓我們知道自己從何而來,那麼對於該往何處去也會比較篤定一點。   ◆徐銘謙│臺灣千里步道協會副執行長   這本書可以看到城市山人的企圖心與行動力,整理出一本書,濃縮時間空間的尺度,跟著他的速度,得以初窺不同領域的堂奧,幫助我們找到自己思想的座標,延展登山的深度,讓登山不只是登山。感謝城市山人開出一條登山思想書寫的道路,為登山人做一個在登山領域探索思想的嚮導。我也期待未來有屬於臺灣在地登山思想體系的建立,無論在原住民文化的山的價值、或是類似日本梅棹忠夫《山的世界》那樣

的博物學耕耘,乃至建立一套屬於臺灣本土的登山倫理的思想體系,這條路徑需要更多拓荒者投入經營維護。   ◆麥覺明│導演   臺灣原本是座山,臺灣人很幸福,不論身在海岸、平地、東南西北,都可以看到山,作者形容臺灣是「山之島」,我在節目中又誇張一些,將臺灣比喻為「萬山之島」,詩人賈島在〈望山〉這首詩的最後幾句:「誰家最好山,我願爲其鄰」,閱讀城市山人的書就能體悟,臺灣山最好,山下子民有幸為鄰,更應該一起好好地護佑它。   【名家推薦】   ◆吳雲天│台北市出去玩戶外生活分享協會秘書長   「知往鑑今」人類文明數千年來的演替,以及與自然的相處,城市山人引領讀者深入淺出的走過東西文明,從宏觀到微觀,

透過多元的視角梳理臺灣登山文化與登山運動的肌理,紮實的考據與論述,是尋找臺灣登山未來發展契機的精采之作!   ◆林華慶│林務局局長   近山、敬山。   ◆雪羊視界│知名登山部落客   呈現在你面前的,是一條捷徑。你可以透過作者的雙眼,輕鬆探索世界登山乃至戶外文化的演進,理解「人如何看待戶外」,從古希臘開始,直到2019臺灣的向山致敬。你將讚嘆於本書史料挖掘與統整的能力,並在字裡行間感受到作者的愛山之情,跟他著廣博的研究足跡開拓眼界,從通盤的角度重新思考人與山的關係。   ◆崔祖錫│探險性登山與旅遊作家   喜愛登山,熱愛自然的你,在如今略顯擾嚷的戶外環境中,一定要讓威言的這本書帶你從時

空中飛高走遠,以全世界的視野、東西方的思索角度、更悠遠的歷史進程,重新體驗人與山、與自然、與荒野的關係…無論是臺灣環山野環境的未來,和你自己內心的那座山。   ◆達哥│營火部落   少有的戶外歷史書籍,幫助你認識自己,重新定義荒野。   ◆詹偉雄│文化評論人   最早最早的人,是荒野之子啊;荒野既是風沙與星辰,也是宗教與知識,在這已遺忘了身世的當下,我們何其有幸,可以讀著一本書,試著探觸生命最深、最遠之處——那一抹鄉愁。   ◆劉克襄│作家   從自然思維演繹山林美學,援引古今中外重要的書寫觀點,進而以臺灣登山歷史文化為主軸。作者以恢宏磅礡的論述,試圖建構一個自然知識體系養成的臺灣山岳文

化。晚近的山林書寫者,多半以國內外各地的獨特歷練,映證自己追尋的生活價值。少有人會回到過往的歷史裡,爬梳自然郊野的意義。作者系統性的產出,反而搭起了一座連結每一個時代的高塔,讓我們看到一路走來的各種璀璨。   ◆Salizan Takisvilainan│原住民作家   ◆TaiTai LIVE WILD 阿泰與呆呆   ◆伍元和│臺灣山徑古道協會理事長   ◆李根政│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吳夏雄│建築師、臺灣山岳文教協會理事長   ◆徐如林│自然寫作者

玉山主峰山難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奇萊主北#奇萊山#黑色奇萊
各位~這部片是圓糖目前剪輯以來美景最強大的影片~
三天兩夜的大景精華滿滿的集中在這部片中
我在剪輯時仍然久久無法自拔
如果要我選擇最愛的一部影片~
這部片絕對名列前茅~~
這一次圓糖邀請了 @Celine and Cynthia - 不只是旅行
還有一群好朋友們一起在傳說中的黑色奇萊度過了三天兩夜
我們決定揭開黑色奇萊的神秘面紗~
並在上面跟山度過最難忘的情人節~
-----------------------------------------------------------------------
本次特別實測Salomon X ULTRA 4 輕量防水登山鞋
圓糖這次穿的是黑色中高筒的款式
而璨宇則是穿低筒的款式
這兩雙鞋都以滿分通過奇萊主北的考驗
|Salomon X ULTRA 4 輕量防水登山鞋|
完美注入越野跑鞋高靈敏基因,更加靈活駕馭各種地形
全新ADV-C中底科技,針對足部易扭區塊優化支撐
高抓力大底,不論高山百岳或郊山健行
無懼濕地挑戰~擁有它,前徑無畏
#Salomon #Salomontaiwan #TimeToPlay
了解更多:
https://www.ispo.com.tw/salomon
https://www.facebook.com/salomon.tw
-----------------------------------------------------------------------
【奇萊主北】圓糖混哪裡全新登山冒險故事
00:00 開場
01:52 合歡山停車場準備起登
02:11 奇萊山登山口
04:09 小奇萊
06:14 黑水塘山屋
09:03 成功山屋
12:07 魏立小學堂
13:30 奇萊雲海大景
15:45 在山上過情人節
16:50 起登奇萊主峰
17:56 奇萊主峰登頂
19:47 山上垃圾請帶下山
20:37 稜線山屋下切取水
23:49 準備出發奇萊北峰
25:46 奇萊北峰登頂
26:29 奇萊主北帶給我的滿滿感動
28:00 Salomon登山鞋心得
31:43 片尾
-----------------------------------------------------------------------
導演|主持人 | 圓糖| ig搜尋 roundcandytv
攝影|空拍攝影| 阿璨| ig搜尋 jamesliu0224
本次裝備分享
鞋子:Salomon X ULTRA 4 GTX® 中筒輕量防水登山鞋
更多資訊:https://www.facebook.com/salomon.tw
-----------------------------------------------------------------------
|圓糖混山海系列影片|
中央尖山-北一段夢幻之山
https://youtu.be/d2CjDj7lbpI
奇萊主北-與山過一場情人節
https://youtu.be/2fZwFyerrHE
北大武山-雲海的故鄉
https://youtu.be/3Dot9rd5DA8
雲海溫泉-與美女包場泡湯
https://youtu.be/wRYUE_MlyhQ
烏岩角-中央山脈起點
https://youtu.be/FcNHt6Bvh4w
台灣人必做三件事-玉山圓夢計畫
https://youtu.be/Nc5NLNKbGO0
大霸尖山-世紀奇峰
https://youtu.be/-3gvJ9bQCiU
松蘿湖女-神們的湖濱散記
https://youtu.be/05XHbeZvY8o
奇萊南華-美女新手團
https://youtu.be/MJ1C3G9njLY
阿溪縱走上集-失落的眠月線
https://youtu.be/l1iHhV54MEQ
阿溪縱走下集-水漾森林
https://youtu.be/ie-BrQjf0O8
嘉明湖
https://youtu.be/QYb1GOLuIGI
劍龍稜
https://youtu.be/n3dwBgd-lGQ
小溪營地
https://youtu.be/fltHlXA9pKE
澳洲大洋路
https://youtu.be/fARN54MGnNs
鳶嘴山
https://youtu.be/FXgCsZ5B65I
富士山上集
https://youtu.be/og8D_ZStgBQ
富士山下集
https://youtu.be/3GeHLDP4-1U
雪山主東峰
https://youtu.be/kn_UeIRoRjo
眠月線
https://youtu.be/r4keRGJUfnM
無耳茶壺山
https://youtu.be/zd1z1LJkgzg

喜歡我的影片不要忘記訂閱按讚加分享喔!!

🔥更多精彩分享趕快訂閱我,並追蹤我的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roundcandytv/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oundcandytv/
Youtube : http://www.youtube.com/c/圓糖混哪裡RoundcandyTV
歡迎追蹤一起開團去上山下海!!!

Pchome合作專欄連結🔗
http://travel.pchome.com.tw/expert/131

滾動力rollor 電視頻道觀看:
電視節目時段為:
世界趴趴走,【每週五播出20~30分鐘。】
請鎖定【中華電信MOD#267台】【凱擘大寬頻有線電視#127台】【台灣大寬頻有線電視#127台】
【聯維數位電視頻道#121台】(台北市中正區、萬華區)
播出時間:13:30~14:00(首播),17:30~18:00(重播),23:30~24:00(重播)
(如之後節目表有異動,再依節目表調整播出)

商業合作
- 請私訊粉絲團或寄信至:[email protected]
- 歡迎各種outdoor活動、戶外運動合作
1.合作影片掛名贊助
2.商品置入

空拍合法字號:太企字第1090008617號

登山越嶺古道生態旅遊研究-以玉山國家公園八通關古道為例

為了解決玉山主峰山難的問題,作者丁雙慶 這樣論述:

臺灣島嶼因板塊運動而形成了狹長、高聳的地形,塑造了268座3,000公尺以上的山峰,其因跨越亞熱帶但歷經溫帶、涼帶及寒帶氣候,形成特殊的生態景觀,擁有豐富不同溫帶層的動、植物生態,是全球少見,且歷經數十次反覆的冰河期,使一些遷移的動、植物留存在臺灣,為了生存及延續後代,漸往高山拓展。然而,在冰河期暖化後,為了適應環境及延續後代,使一些生存在緯度高的動、植物必須往高海拔地區遷移生長,也因為地質的變動,隔絕與大陸陸地之間的通道,造就了一些臺灣獨有的原生物種,與生態景觀特色。日治時期,因為要掠奪臺灣豐富的林業、礦業及生物種類等自然資源,開拓鐵路、林道以便運輸、利用、管理及控制原住民,開闢不少古道,

尤其是八通關古道,沿途設置警備駐在所,防止原住民的反抗以及資源的調查、開發,而遺留下許多歷史、人文與設施。清治時期開闢之古道與日治時期之越嶺道,因動機及目的地不同,雖有相交,卻路線有異。目前大家所稱之古道,實為日治時期開闢的越嶺道,而清制時期開闢之古道,應更具歷史意義及豐富生態,卻鮮為人知及拜訪。本研究採用訪談法與文獻蒐集分析法,探討八通關古道的生態特色,並規劃八通關古道的生態旅遊遊程,期能讓更多人了解臺灣山脈之美與八通關古道生態旅遊之特色。研究結果顯示,第一,八通關清古道擁有豐富完整的生態環境及地質景觀,東段林相優美多山澗、吊橋,上下落差起伏大,大分地區是哺乳類動物的聚集地,呈現良好地保育成

果。西段沿陳有蘭溪上溯八通關草原,有地質崩塌變化的特色。日越嶺道富含日治時期,勦蕃、抗日的歷史遺跡與平緩舒適的古道訪幽。第二,建議相關單位儘速完成清古道的開放及整建,落實玉山國家公園(第三次通盤檢討)計畫,整治完成郡大林道,觀高坪的基礎規劃建設;以推動民眾前往清古道生態旅遊。第三,建議相關單位增闢以觀高坪為遊客中心之八通關古道體驗的健行路線,與南安遊客中心、南橫梅山遊客中心及塔塔加遊客中心,形成一個完整的國家公園遊憩體系,永續發展山林古道生態旅遊。

山中歲月,用心寫下自己與山林的對話

為了解決玉山主峰山難的問題,作者黃政豪 這樣論述:

  ★ 一天一美照,搭配心情散文與留白書寫空間   ★ 可以悠閒地翻閱想看的山林美景,更可以自己動手寫下日記   ★ 小開本、精美印刷,方便攜帶好收納,隨時隨地一翻開就有好心情   ★ 特別收錄「台灣百岳列表」、「台灣小百岳列表」,隨時記錄自己完登了幾座山     ▌366張經典山林美照 × 366則雋永知識傳承 ▌     本手冊集結了(百岳完登者)Joe Joe Huang領隊過去數十載的山岳經驗與美照之大成,從1月1日到12月31日(包含2月29日),用366張絕美攝影作品搭配上366則心情記事/登山小常識/山岳禮儀/行前準備/安全守則,配合巧妙規劃的書寫空間,

提供讀者或是有興趣到郊山踏青健行的人們,一個簡單、輕鬆卻字字珠璣的絕佳選擇。     無論是只想要來一趟「紙上行旅」,或者是想要跟著本書的內容與附錄「台灣百岳列表」、「台灣小百岳列表」逐一完登的山友,都可以在這本精美小巧的手札當中獲得抒壓與洗滌心靈的管道。     【給自己的心放一個假,感受閱讀與書寫所帶來的靜謐韻味】     我們從出生以後,無論是求學過程中的試驗、升學壓力,還是出社會以後所面臨的求職、成家、育兒、敬老、道別等種種日益龐大的「重擔」。其實都會讓我們的生理與心理在無形之中承受著偌大的「責任」與「壓力」。     再加上3C產品與網路科技的發達,頓時

間,我們越來越少拿起過去曾經愛不釋手的文具,更是鮮少會動筆寫下自己當下的感受或是記錄下生命中某些值得回憶的歷程。     其實,紙本閱讀與動筆書寫,是兩個可以幫助我們放鬆心情的好方法。因為透過手指的觸覺、紙張所散發出來的氣味、咀嚼與消化圖文當中的豐富資訊、握筆動腦思考一筆一劃的過程中,可以讓你我更加集中注意力,免於各種手機或電腦不斷發出的「通知」、「訊息」、「郵件」等干擾。     除此之外,「親近山林」更是一個意外抒壓的絕佳休憩活動。     生命中,難免會因為各種不得不的問題、誤會、考量,而讓自己遭受到責難或不諒解。儘管當下多麼想要去解釋與化解那些「結」,但有時就是

那麼的「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     與其不斷地做「困獸之鬥」,倒不如挑個晴朗的天氣,找個近郊的森林步道,起個大早去走走,除了一路上可以吸收對身體有益的芬多精以外,當我們登上這些丘陵與小山頭的時候,眺望著山下與遠方那渺小的一切,此時心中「豁然開朗」,那些一度讓自己擔憂、失眠的紛擾,也會瞬時淡化與放下,這就是到郊外健行或登山的眾多好處之一。     誠摯地邀請您,   親自去美麗的山上走一趟,就會明白我們與本書在說些什麼。     【出發,去盡覽台灣的山林美景吧!】     放眼世界,沒有幾個國家擁有台灣如此特殊的地形,在全島約36,000平方公里的面積內

,超越了100公尺等高線的面積大約佔68.7%之多。也因為這樣,你我身邊不管是都會區還是郊區,其實都有著大大小小的山林路徑可供健行與登山。     隨著Covid-19新冠(武漢)肺炎在全球蔓延,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與旅遊型態,許多出國的人潮,全都紛紛轉往國內各大風景區,特別是入門等級的步道、郊山、小百岳、甚至是幾座容易親近的百岳,由2020年每每人潮爆滿的各種警示,可見一斑。     在前兩本著作:《百岳完登圓夢手冊,25條行家精選的攻略路線》、《原來百岳離我們這麼近,來自海拔3000公尺的夢想實踐手冊》當中,我們已經把各種攀登路線與必備入門知識介紹給大家。     

這次我們要用一天一「美照」,搭配Joe Joe Huang老師與團友們穿梭於山林間的趣味故事「散文」,佐以適度「留白」的空間,邀請您無論是在家中輕鬆閱讀之際,還是登高望遠享受放空的閒情逸致之時,翻開本書把自己當下的心情與想法親筆寫下,完成這本成為獨一無二的「健行日記」。   各界名人 誠摯推薦     【江衍欣】   台灣歐德傢俱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     【全蔣清】   布農卡里布灣登山社負責人、MIT台灣誌特約嚮導、南投縣消防局山搜義消分隊長     【周裕欽】   東華大學教育學博士/兼任助理教授、東華附小/輔導室主任     【黃銘凱

】   阿凱登山企業社負責人/2006年完登百岳/資深高山嚮導

臺灣高山地區霧雨雪之水象特色

為了解決玉山主峰山難的問題,作者江秀真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分析2012年~2016年雪山地區降雨、雲霧發生以及冬季降雪觀測資料,同時蒐集中央氣象局玉山北峰,海拔3,858公尺氣象資料,來瞭解臺灣南北兩大主峰水象因子的季節與年際差異程度;此外,本研究也在臺灣山區不同海拔進行雲霧攔截實驗,並透過個案分析來推估其相對於降水的貢獻程度。 分析結果發現臺灣高山地區雨量於春夏時期高於秋冬時期,以海拔3,180公尺的雪山三六九山莊為例,2012年至2016年研究期間五年平均雨量為3,046.5mm;春雨和梅雨季(3~6月)佔總平均雨量45.7%,夏季(7~10月)佔34.7%的雨量貢獻,秋冬季(11~2月)最少僅佔19.6%。然而在同一山區海拔3

,593公尺的雪山圈谷,五年平均總雨量為1,408.3mm;夏季佔總平均雨量45%,其次是春雨和梅雨季佔40%,秋冬季最少僅佔15%。研究期間共歷經28次颱風,在三六九山莊SP3與圈谷SP1測站,由颱風所挾帶的平均雨量貢獻分別為690.7mm佔總平均雨量22.6%與407mm佔總平均雨量28.9%,由此可見颱風對於高山地區生態與水資源收支的貢獻不容小觑。雲霧出現頻率的季節性變化與雨量因子雷同,仍是呈現春夏季節高於秋冬季節。研究期間雪山地區(白晝期間)平均總雲霧發生時數為1,844小時;季節性特徵是,春雨、梅雨季(3~6月)有731.8小時(40%)、夏季587.1小時(32%)、秋冬季518.

8小時(28%)。綜合雪山山區雨水(垂直性降水)與雲霧(水平降水)季節變化特徵,顯示山區具有為春夏季(3~10月)多雨多霧,以及秋冬季(11~隔年2月)少雨少霧的乾溼差異特性。 至於臺灣南北兩大主峰(玉山北峰與雪山圈谷)降水量的差距,以2012年~2016年總累積降雨量(玉山2,970mm,雪山1,408.3mm)來說,玉山北峰高於雪山一倍以上;然而,雪季(12~4月)降雪量(延遲降水)卻是雪山高於玉山一倍以上(玉山242cm,雪山524cm)。在不同海拔進行雲霧攔截實驗個案資料分析,顯示新北市雙溪泰平里的雲霧攔截收集率為65.9ml/m2/hour;苗栗三義地區雲霧收集率則為312.4

ml/m2/hour;南投溪頭地區雲霧攔截收集率為48.4ml/m2/hour;至於雪山三六九山莊個案資料,顯示雨水加上雲霧水的總蒐集率可達49.9L/m2/hour,一場大霧可有310 ml/m2/hour,假設持續相同霧水濃度,則可有7.4 L/m2/day攔截量,因此雖然該地海拔已超過3,000公尺的高度,但是雲霧水攔截效率仍有全球各地霧水蒐集率(3~10L/m2/day)的中上數值。 本研究針對臺灣高山的垂直降水(降雨)、水平降水(雲霧)與延遲降水(降雪)三種水象因子進行初步觀測分析,期盼能引起國人與管理單位持續重視高山水文氣象資訊蒐集,以及在全球極端氣候威脅議題下,臺灣山區水資

源管理上能有拋磚引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