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印良品 禮物 卡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評價、門市、特惠價和推薦等優惠

無印良品 禮物 卡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田中正人寫的 1500幅好可愛漫畫社哲書【哲學超圖解1+2 & 社會學超圖解】(3冊套書) 和仲谷正史、筧康明、三原聡一郎、南澤孝太的 觸覺不思議 : 從觸感遊戲、感官實驗及最新研究,探索你從不知道的觸覺世界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野人 和臉譜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 蕭瑞麟所指導 關欣的 落差的感受:分析顧客旅程中對新零售的服務需求 (2017),提出無印良品 禮物 卡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顧客旅程、人物誌、服務創新、使用者行為、顧客體驗。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無印良品 禮物 卡,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1500幅好可愛漫畫社哲書【哲學超圖解1+2 & 社會學超圖解】(3冊套書)

為了解決無印良品 禮物 卡的問題,作者田中正人 這樣論述:

★全系列20萬冊突破★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暢銷榜★ ———————最可愛的哲學&社會學超圖解,一次擁有!——————— 220位中西名家 ╳ 535個概念 ╳ 1500幅漫畫,秒懂哲學&社會學!     輕鬆。有趣。必讀。   ✔中學生 ✔大學生 ✔新鮮人 ✔文藝人   ✔上班族 ✔soho族 ✔主夫主婦 ✔銀髮族     《哲學超圖解》     72位哲人 ╳ 210個哲思 ╳ 500幅可愛漫畫秒懂深奧哲學,橫跨2600年的哲學史,   讓人覺得哲學原來這麼簡單,讀起來這麼享受!   覺得自己好聰明!腦袋充滿生命力!     面對人生,每個人心裡都會有無法簡單回答的疑問,想問

自己,也想問別人……     藉由閱讀本書,站在世界上偉大哲學家的肩膀上,從千百年來無數的思辨旅程中,或許能找到說服自己的理由,以及面對未來的方向與動力!      ▌「為什麼我總是被迫做這做那!」「我要我自己的自由!」   ◆沙特:自由相當痛苦喔!所有的行為都是自己的責任,伴隨而來的是不安及責任。     ▌「說不定這世界根本就是一場夢!」……   ◆巴門尼德斯:存在者存在,不存在者不存在。   ◆胡塞爾:把原以為理所當然的想法放入括號中,存而不論、徹底懷疑,回歸根本。   ◆笛卡兒:我思,故我在。     ▌「為什麼你都不了解我?」「我們的代溝怎麼會這麼大?」   ◆索緒爾:語言不是姓名的

一覽表。由語言而產生的差異,會呈現不同的世界。     《哲學超圖解2》     內容再升級,帶讀者補強中國、日本、歐美當代哲學。   中西72哲人 ╳ 190哲思 ╳ 600幅可愛漫畫秒懂深奧哲學,讓靈魂更自由!     ▌如果你喜歡電影《駭客任務》或漫畫《攻殼機動隊》   ◆普特南(Hilary Whitehall Putnam)的「桶中之腦」理論告訴你──   你所看見的世界,以及觸碰東西的感覺,說不定只是電腦傳送至桶中之腦的資訊。因為你無法證明這不是事實。     ◆傑克森(Frank Jackson)的「黑白瑪莉論證」告訴你──   「意識是無法光靠物理學的文字來說明的。」     

◆諾齊克(Robert Nozick)提出了一個思考實驗──   「若是不想進入一臺擁有理想人生的經驗機器,那麼在現實世界中你能夠找到超越幸福的價值嗎?」     ▌如果你覺得違反規則很快樂   ◆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認同你──   「平時的規則或道德都是為了享受違反時的快樂而存在。」     ▌如果你喜歡意識流小說或電影   ◆柏格森(Henri Bergson)的「綿延」理論告訴你──   時間並不是物質移動或變化,而是如「看到冰淇淋」→「想吃」→「很甜」→「懷念」→「覺得幸福!」一般,感情或記憶在意識中不斷出現,產生了質的變化。時間是種意識的流動。     ▌如果你

對於社群媒體的按讚數、點擊率患得患失   ◆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到的知足概念告訴你──   因為水過滿則溢,刃太銳則折。盛名與財產不僅容易失去,若是過於執著,失去之後得來落寞也會非常大。     《社會學超圖解》     古今76社會思潮名家 ╳ 135重點分析概念 ╳ 400幅可愛又趣味的漫畫圖解,   一本讓你秒懂社會學,連結世界與自己,成為理想中的那個人!     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我們都曾有過迷失自己的感受,   彷彿世界不站在我這邊,我也不屬於這個社會。   閱讀這本書,從歷來思想名家的精妙剖析中,   讀懂社會運行的規則,活出獨一無二的自我!     ▌為什麼人際之間有那麼多規矩

?我不能做自己就好嗎?   ◆涂爾幹(Emile Durkheim)用「社會事實」告訴你──   社會一點也不抽象,反而像物體一樣實際存在,我們必須照規矩走,社會才不會瓦解。     ◆牟斯(Marcel Mauss)的「禮物論」告訴你──   人與人之間就像送禮與回禮,要有來有往才能維持關係,拒收就是發起戰爭!     ▌為什麼躋身上流那麼困難?如何才可以走出自己的小圈圈?   ◆布赫迪厄(Pierre Bourdieu)用「文化資本」告訴你──   不只是財產,就連品味、人際關係,都是家庭傳承給下一代,很難靠一己之力獲得。     ◆格蘭諾維特(Mark Granovetter)用「弱聯繫

」告訴你──   最親密的家人、好友未必能幫你,多與不熟的人往來,才能突破同溫層的限制!     ▌為什麼購物那麼快樂?又為什麼撞衫讓人不爽?   ◆范伯倫(Thorstein Veblen)的「有閒階級論」告訴你──   奢侈品消費以前是有錢人的特權(只有他們才有錢有閒),現在人人都可以買東西炫耀了。     ◆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的「符號消費」告訴你──   我們買的不是商品,而是符號,更是專屬於自己的個性,所以跟人撞衫當然會不爽!   超圖解系列特色     ◆沒有基礎也OK!1500幅好可愛漫畫,讓你秒懂哲學&社會學!   收錄古今中外200多位思想名家,   從

「哲學之父」泰利斯到哈佛「正義」名師桑德爾等哲學家,   從「社會學之父」孔德到「後現代主義」大師布希亞,   全部化身可愛漫畫人物,讓你馬上翻,馬上懂,迅速掌握核心概念。     ◆超佛系閱讀OK!理解哲學&社會學無壓力又有趣!   最親切的圖文排版,讀來全不費工夫。   直覺式的漫畫圖解,讓你一頁一頁輕鬆學習。   1700則索引,方便隨時翻閱查詢!     ◆名師審定與推薦,專業有據!   邀請哲學系&社會學系專業教授審定,知識精確,讓學習更放心。

無印良品 禮物 卡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小坪數家庭如何養小孩?公開我們有小孩之後如何改造的空間利用!
我們原本的配置與改造過程👉https://youtu.be/cfd55n4hMf4

因為我們去年買信義區小豪宅的時候,還沒有想到小孩子會這麼快來,因此當時在裝潢的時候也沒有特別留小孩的空間,現在回家之後,我們在買嬰兒用品的第一考量就是:家裡放不放得下😂

現在新生兒階段,我們就階段性的發現問題才去添購需要的嬰兒用品,就不用擔心一次買齊之後沒用到還在家裡佔空間,這裡也和艾醬們分享我目前使用的嬰兒用品

1. 逗寶沙發嬰兒床:https://pse.is/3nbyyk 暫時解決遊戲空間和安全地墊的需求
2. 嬰兒用品收納箱:無印良品收納櫃
3. 輕便型的推車Zooper Chacha: https://pse.is/3p2ybh
4. 韓國重磅地墊:Alzipmat 糖果屋圍欄地墊
5. Ocean baby涼感墊:https://www.oceanbaby.com.tw/product-detail/PMB0020010301
6. 天鵝絨睡窩:作為床中床,嬰兒床很好用!(還在觀察可以用到多大)
7. 台灣鹿港的品牌 HIBOU:https://ihibou.com/

0:00 搶先看
0:18 沙發嬰兒床乾坤大挪移
2:23 收納小訣竅
3:47 小坪數家消毒鍋奶瓶空間
4:21 一物多用的嬰兒車
5:14 和小嬰兒一起睡的臥房
6:59 儲藏奶粉尿布的空間
7:47 小yuki 賣萌時間
8:04 浴室洗澡空間
10:00 小坪數家育嬰小總結

#小坪數家庭 #養小孩空間配置 #嬰兒用品分享

艾琳的自媒體經營分享會免費報名👉https://pros.is/U9Q5C
Podcast 搜尋 "自媒體大學"
即可獲取經營自媒體最新資訊/趨勢與方法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Az4dgrLp8fkQ5_j9-2mfQ

艾琳 Erin 的line@官方號服務~解決你旅遊遇到的大小事!
日本最前線👉https://lin.ee/zMHM3yf
韓國小幫手👉 https://line.me/R/ti/p/%40dtd1839l
艾琳聯誼團👉https://line.me/R/ti/p/%40uoa4117p

▶在其他地方看見不一樣的Erin~
FB艾寫字: https://www.facebook.com/ErinDiary/
IG艾旅遊:https://www.instagram.com/erindiary_0904
艾琳經營的官方網站: https://erindiary.tw/
-------------------------------------------------------------------------------------------
如何支持我的頻道?
▶來我的蝦皮賣場逛逛吧! 艾琳精選好物
https://shopee.tw/erin0904

▶購買Erin 合作韓國/日本旅遊4G網卡, 比大廠低價, 收訊也穩定,
以下連結訂購會隨貨附贈一個韓規電源轉接頭喔!
https://www.sim2world.com/?utm_source=youtube&utm_campaign=erin

▶看完影片開始前的youtube廣告, 不要五秒略過喔!

你們的大大小小的支持都可以協助我繼續創作這條路
-------------------------------------------------------------------------------
▶協作英文/日文/其他語言字幕連結: http://www.youtube.com/timedtext_cs_panel?c=UC6NOmGMdA1uF7b9gYEiBHlw&tab=2
拜託做完一定要讓我知道, 可以寄信到我的gmail聯絡信箱
我會準備小禮物和明信片感謝你!
-----------------------------------------------------------------------------------------
▶contact me : [email protected]

▶使用硬體軟體:
相機: SonyRX100 / Sonya6500(慢鏡頭輔助)
剪輯軟體: Adobe premiere pro
音樂來源: epidemicmusic
------------------------------------------------------------------------------------------
我的近期熱門影片:

◈ 生產全記錄!30小時催生自然產,生得好辛苦,不過看到妳都值得了
https://youtu.be/kYyS6dV83fw

◈住信義區一個月生活開銷大公開!聊聊我們夫妻消費金錢觀
https://youtu.be/FwX1OLDTAbE

◈開箱人生中第一個名牌包 ! 我如何30歲前存到千萬買房? 我的無腦投資術 !【艾聊聊
https://youtu.be/EWe_EM9JRWY

落差的感受:分析顧客旅程中對新零售的服務需求

為了解決無印良品 禮物 卡的問題,作者關欣 這樣論述:

服務創新首要在改善對顧客的服務。也因此,顧客旅程繪製成為近代常用的管理工具。一方面透過使用者來理解如何改良既有服務,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理解使用者行為使得提供者可以思考全新的服務模式。當今的文獻與實務雖著重於流程面來分析顧客接觸點,藉以找出服務創新的切入點;或是,分析使用者行為來洞悉潛在需求。然而,現有的觀念與作法卻都忽略了顧客的「精準體驗」,也就是在精準分眾的前提下去分析顧客於服務旅程中的體驗。更尤是,雖分析顧客旅程中需要強調流程效率與使用者的需求,不過這樣的分析究竟是由誰的視角來觀察呢。畫出顧客旅程後,設計者是否真的理解顧客的痛點,由中提煉出需求。或是,所繪出的旅程只不過是設計者一廂情願的期

望,而與現實脫節。本研究將由「感受落差」著手,探索顧客旅程的分析作法。本案例將透過分析一家零售商場的會員服的顧客體驗,調查服務旅程中現行作法與顧客期望的落差。觀念貢獻上,本研究提出繪製顧客旅程的新構想,以分析顧客過去的經驗來找出參考點,並藉此理解顧客情緒性感受。本研究點出,缺乏精準分眾而繪製的顧客旅程,需求將是模糊的,痛點將是粗略的;對顧客的體驗感受也會是不夠敏銳的。實務上,本研究透過以經驗與感受為主的分析,不只是改變顧客旅程的繪製方法,也提出對新零售的服務創新構想。

觸覺不思議 : 從觸感遊戲、感官實驗及最新研究,探索你從不知道的觸覺世界

為了解決無印良品 禮物 卡的問題,作者仲谷正史、筧康明、三原聡一郎、南澤孝太 這樣論述:

你知道嗎?皮膚竟然可以「看」,也可以「聽」?額頭可以代替視網膜?觸覺,原來是一切感知與思考的基礎!視覺世代的進化關鍵,重新定義感官體驗的觸感之書日本亞馬遜網站★★★★★推薦觸感科技研究界的四位菁英科學家,與你共同探索不可思議的觸覺世界!★獨家收錄★追溯至史前40億年的觸感年表【觸感傳送工具組】研發過程全公開被網路填滿生活,而失去了皮膚感覺能力的我們,根本沒有真正地「接觸」到什麼東西,卻覺得已經了解這個世界了嗎?★令人大感驚奇的觸覺之不思議事件:▶如果沒有了觸覺,會變得像幽靈一樣?▶想讓別人信任自己,讓雙手保持溫暖是第一步?▶怎麼做出溫暖的金屬呢?▶有雜訊時,人的感覺反而更加敏銳?▶看不見的人所

畫出的「觸覺的畫」是什麼樣子?▶觸覺是「五感的交點」?▶握手的時候,是你握別人,還你被別人握呢?▶觸覺竟然可以像聲音一樣,被記錄、剪下、複製、貼上?▶摸摸泰迪熊,可以緩和對死亡的恐懼?▶別人感受到的觸覺,可以讓自己也感受到嗎?▶透過手指描繪周邊視野,就能擴張身體感覺的範圍?▶額頭竟然可以代替視網膜?▶為什麼自己沒有辦法搔自己癢?▶我們認知的文字、聲音、嗅覺、聽覺、顏色,竟然都與觸覺互相連結!▶觸覺的錯覺竟然超過50種!這本從「觸感的樂趣」出發的書,將幫助你打破五感界線,一起透過觸感引發的感性能量,發現原來是各種觸覺帶給了我們被這個世界所接納的感覺,並支撐著我們每一天的生活。42道觸感科學家的趣

味提問,帶領你重新開啟觸覺感官,從科學、科技到日常事物、心理、身體、藝術,認識觸覺的多重面貌,親身實作、感受、思考,發現被我們遺忘的「觸覺世界」。58個觸感遊戲與感官實驗,探索具身認知科學、觸感設計與觸覺相關科技的最前線,喚醒促進思考、感知世界的觸覺力!汪曼穎 東吳大學心理系教授楊梵孛 清華大學認知與心智科學中心主任鄭國威 PanSci泛科學總編輯 ──有感推薦本書從多種角度切入我們平常總覺得「理所當然」、很少會特別去意識到的觸覺與觸感。……據說有實驗結果顯示,在談判交涉的時候,讓對方坐柔軟的沙發比坐堅硬的椅子,更能夠讓對方接受我們的要求。就像文字一樣,柔軟的觸感也能夠軟化對方的態度。全國的社

長啊,請現在就去確認貴社會客室的沙發夠不夠軟吧!……書中也有很多讓人感覺到未來新希望的話題,例如新的技術或設計如何應用觸覺與觸感的特性等等,真是令人興奮不已。支援視覺或聽覺的新技術也陸續被開發出來。沒想到意識到「觸摸」這件事,竟為我帶來這麼多驚奇與喜悅,這不只是一本令人大開眼界的書,更是一本令人大開皮膚界(?)的書!──三浦紫苑(《朝日新聞》2016年3月20日朝刊讀書版)本書特色|★想體驗觸覺的錯覺嗎?本書封底特別保留作者(仲谷正史)發現的「魚骨錯覺」(見本書第74頁),請務必拿起書來摸摸看,只要手指滑過,就能感受到奇妙的觸錯覺!★業界的【觸感傳送工具組】開發過程全公開觸感傳送工具組可以記錄

下你我所感覺到的『觸感』,並能再次播送、傳達給他人!本書收錄了作者群開發與研究、使用的完整過程,只需要簡單的材料,在家就可以自行製作出觸感傳送工具組!★關於「觸覺」,你不可不知的百知識觸感=視覺+語言+記憶+聽覺+觸覺,這本獨一無二的觸感之書,將帶領你從觸覺的科學到事物、心理、身體、藝術,發現被你我遺忘的「觸覺世界」,並看見觸覺相關科技的最前線! 作者簡介仲谷正史、筧康明、三原聡一郎、南澤孝太仲谷正史1979年生於島根縣。2008年修畢東京大學大學院情報理工學系研究科博士課程,同年進入民間企業從事觸感評價技術的開發。自2012年8月至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擔任博士後研究學者,從心理學、工學的觀

點發展Fishbone Tactile Illusion的研究,並從事默克細胞的生理學研究。現為慶應義塾大學大學院媒體設計研究科特聘準教授。除了教務與學務外,也於2007年創立Tectile組織,推廣觸覺設計。筧康明1979年生於京都。東京大學大學院學際情報學博士。2008年於慶應義塾大學環境情報學部創立研究團隊,現為該大學準教授。自2015年3月起為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訪問準教授,進行結合素材特性與數位技術刺激五感的互動媒體之開發,以及媒體藝術表現的開拓。至今曾於SIGGRAPH、Ars Electronica等國內外學會、展覽會發表研究及作品,曾獲平成26年度科學技術領域的文部科學大臣

表彰年輕科學家賞等多項獎項。三原聰一郎1983年生於東京。2006年畢業於情報科學藝術大學院大學。現為藝術家。透過聲音、泡沫、放射線、虹彩、微生物、青苔等多種媒材,以藝術向世界展現各種可能。自2001年起,為考察科技與社會的關聯性,於國內外展開以「空白」為主題的藝術計畫。任職於山口情報藝術中心時,發覺觸覺之於未來藝術的可能性進而加入了Tectile。此外,他也與音樂家大友良英、藝術家毛利悠子、電子樂器製作者齊田一樹等共同製作作品,與各領域進行合作。個人網站: mhrs.jp南澤孝太1983年生於東京。2010年修畢東京大學大學院情報理工學系研究科系統情報學專攻博士課程。自2010年4月開始於慶

應義塾大學大學院媒體設計研究科(KMD)創立觸覺媒體.身體性媒體的研究團隊,現為KMD準教授。透過 JST CREST觸摸情報環境計畫、JST ACCEL身體性媒體計畫進行活用觸覺、傳遞身體經驗互動系統的研究開發,於SIGGRAPH Emerging Technologies等場合進行研究發表,並以Tectile的活動推廣觸感內容技術的普及,及透過產學合作推動觸覺媒體的社會實際應用。譯者簡介劉格安政治大學畢業,現為專職譯者,譯作類型包含商管、醫學、旅遊、生活、歷史、小說和兒童文學等。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相關著作:《不確定方向時,最好選擇繞遠路:一手打造無印良品,松井

忠三的「覺悟工作學」》《喚醒你與生俱來的數學力:重整邏輯思考系統,激發數理分析潛能的七個關鍵概念》繪者簡介 是澤ゆうこ日本插畫家 前言—通往觸感世界的邀請函體會觸感/觸覺會影響人的心理或思考/想了解「觸摸」嗎?觸感的世界已遭遺忘/利用科技找回觸感/開始享受觸感之樂吧!第1章 觸摸是怎麼一回事?1-1∣想像一下,失去觸感是什麼感覺?1-2∣嬰兒最先被啟用的五感,是哪一種感覺?1-3∣試著用一張普通的紙發掘各種觸感1-4∣使用觸覺接觸鏡感受更纖細的觸覺1-5∣閉上眼睛握手,你是握人的?還是被握的?1-6∣溫暖的手和冰冷的手,何者較容易獲得信賴?第2章 我們如何認知外在的世界?—從

科學角度理解觸覺透過科學理解觸感/五花八門的觸覺感受器2-1∣用麻醉後的手指抓抓看雞蛋會怎樣?2-2∣玩玩看在手心寫字的猜字遊戲,然後換在背上寫字2-3∣摸摸看自己的頭髮,你能感覺出數微米的差異嗎?2-4∣善用觸覺感受器的機制提高敏感度2-5∣觸覺也有錯覺嗎?2-6∣體驗看看橫豎不分的指尖錯覺2-7∣用食指和無名指接觸冰冷的硬幣時,連中指也會覺得冷?2-8∣試著製造出前所未有的東西2-9∣一邊觸摸水,一邊思考「水的觸感」吧!2-10∣將觸感如排列色鉛筆般分類第3章 我們「感覺」到事物時,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共同感覺的觸感五感有界線嗎?3-1∣試著矇住眼睛觸摸各種物體3-2∣用放大鏡放大東西,再

摸摸看3-3∣靠眼睛觀看也能「觸摸」繪畫?3-4∣聽聽看令人起雞皮疙瘩的魅惑之聲3-5∣一邊走路一邊傾聽觸感3-6∣試著創造新的象聲詞3-7∣眼睛看不見的人會如何透過繪畫呈現觸感?3-8∣心情「毛毛躁躁」時,實際上會產生觸感嗎?第4章 觸感連接起世界與「我」4-1∣把手指放在圖畫上,就會產生因果性?4-2∣對觸感的感受力會隨年齡衰退嗎?4-3∣一邊散步,一邊製作觸感地圖吧4-4∣用手指描繪周邊視野,擴大身體的感覺4-5∣為什麼自己無法搔自己的癢?4-6∣在橡膠製的假手上體驗感覺4-7∣心情低落的時候,摸摸看柔軟、溫暖的泰迪熊吧4-8∣製作讓心情安定的觸感御守4-9∣試著用力抱緊自己的身體第5章

創造真實感—觸感傳送工具組的發明觸感傳送工具組/觸感的原型設計/簡易型工具組5-1∣如何才能記錄並重現觸感?5-2∣使用觸感傳送工具組傳送玻璃彈珠的觸感5-3∣試做出比以往更刺激的碳酸5-4∣如何體驗運動員的身體感覺?5-5∣在用仙女棒,就能重現仙女棒的觸感5-6∣試著「觸摸」心臟5-7∣用觸感通訊改變舞者的身體動作5-8∣和孩子一起幫繪本加上觸感吧5-9∣用皮膚「看」或「聽」的時代終章 觸感新世界觸感的藝術與技術的未來/踏上尋找觸感之路/藉由觸摸理解世界/設計之於兒童/靠觸摸延續生命謝辭注釋與參考文獻附錄 觸感年表 |汪曼穎|東吳大學心理學系教授一般人往往以為視覺是最有

用的感官,但我們的大腦其實十分仰賴觸覺與身體感覺去和環境互動。《觸覺不思議》提供了觸感的錯覺、觸覺與視覺的合縱連橫、觸覺的互動設計各種有趣案例,幫助大眾了解感官自我如何在無意識層面去影響人的感知、情緒與判斷。而對於想規劃人與產品/服務互動的設計師、需要塑造消費者體驗的行銷工作者來說,這更是本可以促發靈感與思考的好書。|楊梵孛 |清華大學認知與心智科學中心主任 你有多久沒有擁抱周圍的人?有多久沒有感受你身上衣著的質感?你是否常常吃東西食不知味?沒有時間和心思去體會舌頭碰觸食物的歡愉,以及咀嚼的節奏? 現代人常常在渾然不知自己在忙什麼的狀況下過生活,不但沒有注意自己每天碰觸到的事物,更沒有閒情逸致

注意到自己的觸覺感受,還有思考這些觸碰行為背後的意義和心理的寄託。 《觸覺不思議》這本書喚起現代人鈍化沉睡的覺知,並且從科學原理深入淺出的解釋,引發讀者思考觸覺是個奧妙的現象,是值得思考的現象,更是上天賦予每個人的禮物。 觸覺讓生活充滿了驚喜,對小孩子和小動物尤其能夠帶來心理上的安全感。就像作者提到的,卡通《史努比》裡面的奈勒斯出現時都帶著他的藍色小毛毯,只要有毛毯,他就能夠頭腦清楚,打球表現也特別好,這就是因為自己習慣的東西碰觸身體時,帶來的安全感和信心,使人能夠更加專注、更加有爆發力。 一般學界專家出版的科普書籍,免不了使用大量筆墨來說明「感覺」這類的基本生理現象的專有名詞,然而本書卻能以

簡單的實驗就說明觸覺的神經基礎原理,並且介紹觸覺和其他感官覺受、記憶和大腦狀態的關係,因此非常適合做為學生族群淺顯易懂的科學課外讀物,此外,本書也能提供教師和治療師設計活動時更多靈感,更能做為成人探索自身感官覺知的入門書,或者當做夢想在生活中透過手作提升樂趣的生活品味家的工作手冊。 本書也介紹,許多藝術家走在時代尖端,在設計中透過全身感受作品內容,並且透過提供或表現觸感科技的普及化,鼓勵大家投入自己動手做的行列。因觸感不受到視覺聽覺退化的限制,所以觸感科技對於老人和身心障礙朋友也是能開啟心房、拉近距離和獲得快樂和滿足感的好方法、好媒介。 最後,讓我們像作者所說的,去體驗透過觸覺感受到他人的關心

,對他人的付出產生感激之情 ,並昇華這種情感上的現實感和對世界的感恩之心,讓我們成為更好,更能融入世界,包容芸芸眾生的人! 1-1想像一下,失去觸感是什麼感覺?--好像變成了幽靈一樣p.22-25 如果在五感之中,必須要失去一種感覺的話,你會選擇哪一種呢?這問題聽起來雖然荒誕無稽,但還是請各位稍微想像一下吧。舉凡電影、音樂、電玩、美食等,現代的娛樂皆以視覺或聽覺(加上味覺)為主,因此選擇這些感覺,認為「失去也沒關係」的人,應該還是少數吧?可能多數人還是選擇觸覺或嗅覺其中之一吧。那麼我們來想像一下沒有觸覺會是什麼樣的狀態好了。觸覺不像視覺或聽覺一樣,閉上眼睛或摀住耳朵即可,觸覺是一種無法暫時

關閉的感覺,因此想像起來實在不容易,不過失去觸覺這件事,很有可能造成動搖自我存在依據的嚴重事態。 在奧立佛. 薩克斯(Oliver Sacks) 的《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一書中,有一位因為神經炎而失去包含觸覺在內的所有身體感覺(即「體感覺」,somatosensation)的女性* 。雖然失去了觸覺,但眼睛看得見,耳朵也聽得見,因此乍看之下似乎沒有任何問題,可以和朋友見面,可以工作,也可以開車。不過稍微觀察一下她的生活,總覺得有哪裡不太對勁──她的表情或聲調似乎特別誇張。雖然她的身體可以活動,但因為失去觸覺,無法感受到身體的感覺,因此她變得必須刻意擺出姿勢或表情。她的皮膚似乎還有些微的感覺。她

喜歡乘坐敞篷車,理由是「我意識到手臂和臉與風兒的接觸,我能微微地感覺到,我應該是有手有臉的人」。她應該覺得自己根本和幽靈沒什麼兩樣吧?失去觸感的她,等於失去了自己與世界的連結。失去觸覺並非特殊現象。當三大疾病之一的腦中風發生在大腦的體感覺區時,人就會喪失觸覺。腦中風鮮少同時發生在腦的兩半球,多數情況下只有身體的左半側或右半側會出現症狀而已。但即使只有半側,還是會對患者造成極大的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