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峰葡萄盆栽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評價、門市、特惠價和推薦等優惠

國立臺灣大學 園藝暨景觀學系 張育森所指導 陳雋的 預措處理對13種木本植物種子發芽之影響 (2017),提出巨峰葡萄盆栽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預措處理、種子、發芽。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園藝暨景觀學系 林書妍、陳右人所指導 王懷慶的 溫度對東方梨花芽分化及休眠之影響 (2015),提出因為有 修剪、氰滿素、營養生長停止、花芽形成的重點而找出了 巨峰葡萄盆栽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巨峰葡萄盆栽,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預措處理對13種木本植物種子發芽之影響

為了解決巨峰葡萄盆栽的問題,作者陳雋 這樣論述:

為便於家庭園藝種子森林盆栽的應用,本研究以‘Eureka’檸檬 (Citrus limon L. Burm. F. ‘Eureka’)、椪柑(Citrus reticulata Blanco)、柳橙(Citrus sinensis L. Osbeck ‘Liucheng’)、麻豆白柚(Citrus grandis Osbeck ‘Mato Paiyu’)、月橘(Murraya exotica L.)、臺灣欒樹(Koelreuteria henryi Dummer)、‘粉殼’龍眼 (Dimocarpus longan Lour. ‘Fen-Ke’)、大葉桃花心木(Swietenia macro

phylla King)、羊蹄甲(Bauhinia variegata L.)、水黃皮(Pongamia pinnata L. Pierr ex Merr.)、‘茂木’枇杷 (Eriobotrya japonica ‘Mozi’)、番石榴‘珍珠拔’(Psidium guajava L. ‘Jen-Ju Bar’)、竹柏(Nageia nagi Thunb. O. Ktze.) 共13種木本種子為材料,進行冷水浸種、溫湯浸種、過氧化氫(H2O2)、次氯酸鈉(NaOCl)、醋酸(CH3COOH)及激勃素(Gibberellins, GA3)浸種共6種種子預措處理。檸檬、椪柑、柳橙、麻豆白柚等四種柑

橘屬種子另多加去除外種皮處理。在不同水溫浸種方面,對13種作物進行兩種水溫浸種,分別為25°C冷水浸種及55°C溫湯浸種,調查其發芽率、平均發芽天數、T50及發芽速率指數。四種柑橘屬另多加去除外種皮處理。由於試驗結果繁雜,此處把促進發芽效果定義為:能提升種子總發芽率或能縮短平均發芽天數之效果。試驗結果顯示,四種柑橘屬種子呈現類似的結果,促進發芽能力:去除種皮>冷水浸種>溫湯浸種>對照組;大葉桃花心木、羊蹄甲、臺灣欒樹及番石榴種子呈現類似的結果,促進發芽能力:冷水浸種>溫湯浸種≥對照組;水黃皮促進發芽能力:溫湯浸種>冷水浸種>對照組;枇杷、月橘、龍眼及竹柏呈現類似的結果,促進發芽能力:冷水浸種≥

對照組>溫湯浸種。在化學浸種方面,對13種作物進行四種化學藥劑浸種,分別為5%過氧化氫(H2O2)、6.25%次氯酸鈉(NaOCl)、4.5%醋酸(CH3COOH)及500 mg∙L-1激勃素(Gibberellins, GA3),調查其發芽率,平均發芽天數及發芽速率指數。試驗結果顯示,四種柑橘屬種子以NaOCl處理具有最佳之促進發芽能力;大葉桃花心木及臺灣欒樹促進發芽能力:H2O2、NaOCl及CH3COOH>GA3>對照組;羊蹄甲及月橘以GA3處理具有最佳之促進發芽能力;枇杷促進發芽能力:H2O2、NaOCl及GA3> CH3COOH及對照組;水黃皮促進發芽能力:對照組>H2O2、NaOC

l、CH3COOH及GA3;番石榴以CH3COOH處理具有最佳之促進發芽能力;龍眼及竹柏促進發芽能力:GA3≥對照組>H2O2、NaOCl、CH3COOH。在複合處理方面,探討不同預措處理搭配對6種木本種子發芽之影響。試驗分兩組,第一組以檸檬、大葉桃花心木、羊蹄甲為材料,進行單因子處理(A. H2O2 5%浸種、B. NaOCl 6.25%浸種、C. CH3COOH 4.5%浸種、D.55℃溫湯浸種)及雙因子複合處理(E.溫湯+ NaOCl、F.溫湯+ H2O2、G.溫湯+CH3COOH)。第二組以月橘、枇杷‘茂木’、番石榴‘珍珠拔’為材料,進行單因子處理(A. H2O2 5%浸種、B. Na

OCl 6.25%浸種、C. CH3COOH 4.5%浸種、H.500 mg∙L-1 GA3浸種)及雙因子複合處理(I. GA3+ NaOCl、J. GA3+ H2O2、K. GA3+CH3COOH)。第一組試驗結果顯示:檸檬於單因子處理發芽率至76%以上,B處理效果最佳(達85%),複合處理則提升發芽率至84%以上,E處理效果最佳(達90%);大葉桃花心木及羊蹄甲於所有處理發芽率分別均達92%及87%以上,平均發芽天數為對照組>單因子處理>複合處理,發芽天數最短分別為16天(E、F處理)及15.1天(F處理)。第二組試驗結果顯示:番石榴於單因子處理發芽率至25%以上,H處理效果最佳(達41%

),複合處理則提升發芽率至48%以上,K處理效果最佳(達59%);枇杷於所有處理發芽率均達92%以上,平均發芽天數為對照組>單因子處理>複合處理,發芽天數最短為6.5天(I處理);月橘於所有處理發芽率均達92%以上,平均發芽天數為對照組>單因子處理及複合處理,發芽天數最短為5.2天(H處理)。

溫度對東方梨花芽分化及休眠之影響

為了解決巨峰葡萄盆栽的問題,作者王懷慶 這樣論述:

種植於低海拔地區之梨高溫期過長,易造成花芽敗育,且需克服休眠解除之問題,因此利用修剪及溫度試驗探討解決之道。試驗一是利用高接後新興梨(‘Shinko’ Pyrus pyrifolia)新生的枝條,於2015年秋季(8-10月)修剪,並分別施予4%(稀釋25倍)與2%(稀釋50倍)氰滿素(商品名:春雷,含49%氰胺),使修剪後之腋芽能萌發,觀察萌發之新梢營養生長、花芽分化、休眠狀態等。處理後,以8月修剪後催芽有較佳萌芽率,達75.9±9.7%,處理時間越晚萌芽率越低。在8-10月處理後新梢可花芽分化,但是枝條快速停止生長,枝條最長者為8月處理,枝條長度平均8.9±1.3公分左右,長度不足以作為

隔年梨穗之使用。由氣象紀錄資料可知2015年卓蘭地區秋季仍處在高溫期,推測可能為枝條快速停止生長之誘導因子。試驗二為探討溫度對梨休眠之影響。鳥梨(bird pear P. lindleyi)、橫山梨(‘Heng-Shan’ P. pyrifolia)與新興梨(‘Shinko’ P. pyrifolia)盆栽於2015年3月6日起分別置於為日夜溫30/25℃、25/20℃、20/15℃、15/13℃之環境中,光週為自然日長,觀察新生枝條長度、生長停止時間、花芽形成、休眠狀態。鳥梨於30/25℃、25/20℃環境中60-75天後停止營養生長;20/15℃處理者於處理120天後生長停止,15/13℃

處理者至180天調查結束時枝條仍持續生長。橫山梨植株於30/25℃、25/20℃環境中,30-60天後停止營養生長,兩處理植株在生長停止後形成頂芽;20/15℃處理者於處理120天後生長停止並形成頂芽,15/13℃處理者至180天仍顯示持續生長,無頂芽出現。新興梨在所有溫度處理下,於45-60天後枝條生長皆停止。受試3種梨皆於30/25℃環境中具有花芽形成能力。處理180天後(9月)修剪,受試3種梨在各溫度中皆能重新抽梢,芽體似仍處在相對休眠與生理休眠之間。以卓蘭田間6-9月枝條單芽扦插,其萌芽率最高為7月60.4±5.40%,9月後萌芽率大幅下降,降至39.2±8.90%。且枝條內80%乙醇

可溶性醣於9月亦有下降情形,而澱粉於9月後開始大量增加,推斷卓蘭低海拔地區於9月後已進入生理休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