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媒體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評價、門市、特惠價和推薦等優惠

大陸媒體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凌志軍寫的 重生手記(插圖修訂本) 和馬宏傑的 中國南海考察日記(簡體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全面審查時代:中國媒體人正在經歷什麼? - 端傳媒也說明:(4)時政期刊資深編輯,從業經歷:18年。 現在最可怕的,是我們不知道「底線」在哪裏,底線到底有多低。 大陸對網絡媒體的管理,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湖南文藝出版社 和八方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 彭立忠所指導 郗錦超的 香港《逃犯條例》修訂對於台灣青年統獨態度的影響——政治大學學生訪談案例 (2021),提出大陸媒體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香港《逃犯條例》、統獨態度、刻板印象。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社會教育學系 林鴻洲所指導 林祐謙的 高齡者代言運動裝備對於高齡消費者評估廣告之影響 (2021),提出因為有 高齡代言人、廣告效果、性別、專業配適、語言態度的重點而找出了 大陸媒體的解答。

最後網站中美國防部長通電話大陸媒體爆:他撂下3句話 - CTWANT則補充:4月20日,中美國防部長終於通了電話。算起來,這是拜登上台一年多後,新上任的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第一次與中方通話。大陸知名時政類自媒體「牛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大陸媒體,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重生手記(插圖修訂本)

為了解決大陸媒體的問題,作者凌志軍 這樣論述:

這是一個癌症患者從身陷絕境到逐步康復的親歷記,也是一位元知名記者對當今中國癌症醫療體系種種利弊的觀察和剖析,更是一部充滿智慧、勇氣和樂觀精神的人生勵志書。 2007年,淩志軍被診斷為“肺癌,腦轉移”,即“肺癌晚期”。北京、上海兩地名醫會診,幾乎一邊倒地判定,活不過三個月。他和家人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懼中。真的沒有生路了嗎? 外科、內科、中醫、“太醫”,分別給出了大相徑庭的治療方案。要不要手術?要不要做化療?應該相信什麼樣的醫生?該不該使用特效藥?該把性命託付給誰? 他調整心態,積極搜集診療資訊,甄別真偽。他仔細觀察醫生的得失,也觀察病友的成敗,最終選擇了的治療方案,走出適合自己的康復之路。九

年了,他不僅活了下來,還活得越來越健康。 他真切地認識到,癌症不是絕症,只要不恐懼,不盲從,不走上錯誤的治療之路,癌症患者就有更多生的機會。 淩志軍:生於上海,祖籍廣東,長在北京。原為人民日報社高級編輯、資深記者,也是暢銷書作家。 他是當今中國時政作家的代表性人物,被譽為“中國的威廉·曼徹斯特”、當代中國記者的“標杆”。2003年《南風窗》年度人物。他的每一本書都引起巨大反響,擁有廣泛的讀者。他在過去20多年間陸續出版的10部著作,全部進入暢銷書排行榜。他的著作還以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2000年出版的《追隨智慧》,獲得年度紀實文學大獎。 2003年出版的《變化》,被中

國大陸媒體評為“年度圖書”,同時在臺灣獲得“開卷好書獎”。 2003年出版的《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原名《成長》),先後8次再版,48次重印,直到今天仍然深受讀者喜愛。 2005年出版的《聯想風雲》,入選當年“風雲榜”。並獲得“2005年度北京地區版權輸出圖書獎”。 2007年出版的《中國的新革命》,被境內外媒體和研究機構評為當年“值得記憶的好書”“年度商業書”,作者因此書獲得“中國商業圖書作者獎”。 2007年罹患癌症,以積極的心態和正確的思路應對治療,逐步康復,並以親身經歷寫下《重生手記》的書稿,於2012年出版,並獲得各種出版獎項。 2018年出版個人攝影集《追光之旅》,頗受專業人士和讀者

好評。 新版序 修訂本前言 前言 第一章 別讓醫生嚇死你 在每一個人必須面對的所有恐懼中,沒有什麼比預知死期將至更加恐怖了。我可以選擇去醫院切開腦袋,也可以選擇待在家裡。這可真應了癌症患者圈子裡流傳的一句話:治,是找死;不治,是等死。 死到臨頭的感覺 /002 危險的陷阱 /007 中國式的“專家門診” /012 恐懼的由來 /017 中外醫生之對比 /024 醫生怎樣對待不懂的東西 /030 希望在我們自己手裡 /034 西醫好還是中醫好 /041 開胃湯和牛筋湯 /049 預知死期的一個好處 /055 向讀者告別 /059 選擇治療方向比選擇治療方法更重要 /064

第二章 癌症不是絕症 如果我們不能確定自己應當做什麼,那麼至少應當確定自己不做什麼。“不做什麼”的意思,就是不要讓自己做一些錯誤的事。這是因為,在相當多的情況下,不是你的疾病讓你一步步走向死亡,而是你在疾病面前的一個又一個錯誤讓你走向死亡。 最好的靈丹妙藥 /074 傾聽自己的身體 /081 改變了對癌症的看法 /086 水靜心閑 /092 路上的風景 /097 *最想做的10件事 /101 醫療領地上的“割據”與“門戶” /102 醫生也會犯錯誤 /108 用我們的腦子救命,而不是用我們的腰包救命 /112 少犯錯誤的10條原則 /122 前三個月裡最容易犯的錯誤 /126 我的生活回到

正常軌道 /131 第三章 做一個聰明的患者 “積極治療”不等於“過度治療”。對於我們這些癌症患者來說,僅僅憑藉“堅強”是不夠的。我們應當是一個堅強的患者,同時也應當是一個聰明的患者。在很多情況下,智慧比堅強更重要。 新的威脅悄然降臨 /138 感覺不到的“敵人”才是最危險的 /144 我們相信什麼樣的醫生 /150 “不要被那些表面的光環蒙蔽了” /156 走上手術臺的前夜 /160 假如這是我的“最後一天” /165 癌症病房 /171 家人和友人 /176 我為什麼不化療 /183 別讓醫生治死你 /192 最好的武器是自己的身體 /201 第四章 康復九策 我看到一種新的可能性,

所以決定把對“治療”的理解前所未有地擴展開來,去嘗試這種可能性。這些辦法,不用你鞍馬勞頓傾家蕩產地求醫問藥,只需擁有足夠的信念、理智、毅力和耐心,以及親人和朋友的關愛。 非醫學意義的治療 /210 三項基本原則 /215 *導致治療失敗的思維模式 /221 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 /222 做好五件事:吃、喝、拉、撒、睡 /229 每天步行五公里 /238 日光浴 /243 深呼吸 /251 身心合一 /258 重返雪山 /264 後記 /268 愛的力量 /270 讀者評論及微博互動 /279

大陸媒體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立刻訂閱👉https://goo.gl/XvWDzz

▶影片介紹◀



▶默森夫妻其他相關社群◀

【Youtube】
默森夫妻(主頻道)→https://bit.ly/2VE1yUt
BUBU生活日常頻道(副頻道)→https://bit.ly/2Kvw10J

【Facebook】
默森夫妻粉絲專業 →https://bit.ly/3eTHrZV
默森夫妻好物團購社→https://bit.ly/3aAOZ0e

【Instagram】 搜尋→anson_tv→https://bit.ly/2KxZwz1

【BiliBili】(大陸媒體平台)→https://bit.ly/3bEdGKM

【YahooTV】→https://bit.ly/2KA0Rp2

有任何商業合作歡迎寫信至工作信箱EMAIL:[email protected]

香港《逃犯條例》修訂對於台灣青年統獨態度的影響——政治大學學生訪談案例

為了解決大陸媒體的問題,作者郗錦超 這樣論述:

本文研究香港《逃犯條例》修訂對於台灣青年民眾統獨態度变化可能产生的影響,觀察在香港發生因為《逃犯條例》修訂所引發的相關事件後,台灣青年民眾在兩岸關係議題中最重要的統獨態度上所發生的變化。本研究以深度訪談的方式,將國立政治大學的學生作為訪談樣本,研究發現受訪對象在獲取不同的香港《逃犯條例》修訂相關的新聞報導時,對該事件形成了不同的刻板印象,並且使受訪對象的統獨態度產生了影響。但是,未來青年民眾的統獨態度變化仍需要更長期的研究。

中國南海考察日記(簡體書)

為了解決大陸媒體的問題,作者馬宏傑 這樣論述:

  《南海日記》全書分為上下二冊,文字60萬字,圖片700多幅。   上冊是作者10次赴南海各個島嶼的拍攝、日記,和對祖祖輩輩航行在南中國海海域進行捕撈作業老船長的採訪,記錄了船長們帶著祖輩流傳下來的《更路簿》文字書準確地航行到南海的每個島嶼上,並遠赴新加坡、菲律賓、印尼等國家進行漁獲貿易的經歷和見聞。   下冊主要記錄了對1974年1月19日中國和越南在西沙群島發生的海戰過程中18位陣亡軍人家屬的採訪,和在1988年3月14日負責指揮在南沙群島和越南發生海戰的指揮官陳偉文將軍,現任南海艦隊中將楊志亮,曾任南海艦隊政治部副主任、少將陳儼的採訪,以及作者遠赴海外對美國國防部、法國榮軍院、日本

艦船機構的採訪,以這些真實的人物講述來瞭解南海問題的爭議現狀以及歷史依據。 名家推薦   《中國南海考察日記》的作者馬宏傑除了遍訪南海諸島,包括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留下了大量的文字資料和攝影作品之外,還遍訪西沙海戰中國海軍18位烈士的後人,這也是迄今為止中國大陸以及中國大陸之外的媒體人,第一次用這樣的時間和篇幅,所做的詳細記錄。對於海內外廣大讀者,甚至是學術研究機構,這是殊為難得的口述歷史和攝影資料,有助於後人研究挖掘南海一段歷史的進一步深入和例證,這也是本書的另一個第一次以及值得一提的貢獻。——楊錦麟(知名媒體人)   作者簡介 馬宏傑   回族,1963年出生於河南省洛陽市。現

任《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圖片編輯、攝影師。擅長拍攝人文地理類專題圖片,出版物有《最後的耍猴人》、《中國人的家當》、《西部招妻》、《民本》、《中國南海》等20多組專題圖片和書籍。   2004年8月開始在中國各地進行考察拍攝,並先後去過40多個國家和地區。作品先後被廣東美術館、河南博物院、百年印象畫廊,法國EGMO、英國Sesame、瑞士Oriental isArt 等畫廊收藏和代理。   2016年10月,《中國的人家當》作品參展美國POP AUSTIN International Art Show當代藝術展。2017年11月,《最後的耍猴人》作品參展法國Clermont-Ferrand

Photography Festival攝影節。2017年5月,主編《中國紀實典藏》攝影叢書。2018年1月,主編《中國十個女攝影師》攝影作品叢書。2018年3月,參加美國休士頓FotoFest Biennial國際攝影節雙年展。2019年2月,參加美國洛杉磯Photo LA國際攝影博覽會。   v 序:十年磨一劍的用心之作 vii 自序:南海有著各國共同需要的利益 上冊:中國南海考察日記 4 第一次去馬來西亞 18 第二次去馬來西亞 101 第一次去西沙、中沙群島 223 去南沙群島考察拍攝 我們在海上漂了17天 309 第二次去西沙群島 312 第三次去西沙群島 38

7 潭門鎮老船長的採訪 417 潭門鎮漁民祖傳的《更路簿》和航海圖 462 第四次去西沙群島考察 504 陳旭離開趙述島 513 中建島石油平臺事件 521 去東沙群島考察 538 南海擴礁造島 541 在日本發現珊瑚島的沉船資訊 543 第五次去西沙群島 568 第六次去西沙群島 下冊:海戰軍人訪談錄 585 採訪南沙海戰的指揮官陳偉文少將 618 採訪南沙海戰唯一受傷的軍人楊志亮將軍 644 法國巴黎榮軍院採訪 654 美國阿靈頓戰士公墓――尋找失蹤士兵遺骸的部門採訪 671 西沙海戰十八烈士 ―― 尋訪烈士家屬 857 陳儼少將的採訪 873 西沙群島旅遊開發 887 鳴謝  

序 十年磨一劍的用心之作   宏傑與吳立新等人合作的《中國南海考察日記》終於出版,可喜可賀!   這本書前後花了十年的時間,還不包括之前長時間的醞釀、籌畫和準備,過程艱辛而曲折迂回,52萬字以及大量獨家的攝影圖片,浸透了馬巨集傑、吳立新等人的點滴心血。   用“十年磨一劍”來形容這一部用心之作,恰如其分。   作者開篇曾寫了這一段話:   2008年開始,我著手於南海各個群島的拍攝和採訪,先後乘坐漁船去了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臺灣佔領的東沙群島,寫下了大約20萬字的日記和文稿,並拍攝了大量的圖片。這其中既包括我自己一路的見聞,還包括對海軍少將、海洋專家、烈士家屬以及各地漁

民的採訪。在此期間,我還去了美國、法國和日本考察,希望本書針對南海的一系列問題能有一個真實還原歷史的態度和相對國際化的視角。   其實不止20萬字,50多萬字和大量的獨家攝影作品,堪稱研究考察南海當地諸島的力作。不必用純學術的立場要求它的嚴謹,但都是作者的親身經歷體驗,展現的都是第一手最直接的現場資料。   由於眾所周知或無法解釋的原因,這部圖文並茂的著作,現時只能在海外出版,而為了能夠原汁原味地展示作者的苦心和用心,他們選擇了新加坡,選擇了八方文化創作室,這是這本書和這本書的作者的幸運。   《中國南海考察日記》的主要貢獻有:   這是中國大陸媒體人第一次遍訪南海諸島,第一次在水下準

確探測到曾母暗沙的具體位置,並在準確的曾母暗沙方位上投下了中國國旗。來自民間社會的媒體工作者,用這樣的方式表明了他們的態度和立場,這大概也是與南海相關的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民間人士和媒體人的第一次。   除了遍訪南海諸島,包括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留下了大量的文字資料和攝影作品之外,《中國南海考察日記》的作者馬宏傑,還遍訪西沙海戰中國海軍18位烈士的後人,這也是迄今為止中國大陸以及中國大陸之外的媒體人,第一次用這樣的時間和篇幅,所做的詳細記錄。對於海內外廣大讀者,甚至是學術研究機構,這是殊為難得的口述歷史和攝影資料,有助於後人研究挖掘南海一段歷史的進一步深入和例證,這也是本書的另一個第一次以及值得

一提的貢獻。   這本書另一個具有份量的是,作者訪問了三位曾經指揮或親身經歷過西沙海戰和參與戊守南海南沙群島、西沙群島的海軍將領。這也是迄今為止,三位中國退役海軍將領詳細講述和分享他們的親身經歷的口述歷史,不僅可以從中再現當年的歷史全貌,同時也可以側面瞭解中國海軍或軍方對於南海問題的歷史由來和未來發展趨勢展望的觀點和態度立場,這也是本書的另一個獨家貢獻。   南海問題,具有國際性、區域性的政治敏感度,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對於南海問題都有各自的政策立場,它毋容置疑,已成了當今世界乃至未來一個時期的戰略熱點。   《中國南海考察日記》的出版以及發行,相信有助於廣大讀者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對南海

問題的瞭解,多一個觀察視角,多一個思考聚焦,多一個史料補充,這本十年磨一劍的用心之作,理所當然可以扮演不可多得的角色。它是民間的、是媒體工作者的心血之作,也因為這樣,他的客觀、持平、抽離、冷峻,他的一如既往,貫穿全書的實事求是,值得我們尊重。   這也是鄭重推薦此書的初衷。 楊錦麟 2019年立秋 自序 南海有著各國共同需要的利益   寫這篇序言的時候,正值中國冠狀病毒爆發之際,中國人把自己禁錮在家裡以躲避病毒感染,一時間一切事情都處於暫停狀態,讓飛速發展的中國、讓忙忙碌碌的人們停下了匆忙的腳步,讓人們有時間安靜地思考一下,思考哪些事情和自己生命有關的、哪些問題和中國有關的、哪些關係

是和世界有關的。這場疫情會不會改變南海現在的格局值得關注,但是,目前已經不可避免地加劇了這片海域的局勢……   首先我要說明的是,這本書只是我個人在10年的南海考察中的所見所聞以及思考, 不代表任何一個國家和機構的立場。為了證實我這些考察的真實性和思考方向的正確性,我還去了美國、法國、日本、馬來西亞、越南做相應的考察和採訪。在這本書中, 我沒有把任何人、任何國家寫得崇高偉大,也無意貶低任何人、任何國家。我只想循著時間的線索做一個真實的敘述。我的這本書還達不到任何力量,如有借鑒,即感欣慰。由於這本書的內容目前在中國國內出版被列為敏感話題,先後找過數家出版社都不敢接稿,現在只能在新加坡出版面世立

存。   中國是一個並不大膽的大國,她不像美國、英國這樣的西方國家在海洋的爭奪中披荊斬棘、乘風破浪。儒家教育留下的中庸思想,一直佔據著中國歷朝歷代執政者的思維,以至於在很多歷史時機面前躊躇不前、喪失良機。中國可以說是和日本在同一時期開始進入被西方工業改革撞擊國門的國家。1868年1月3日,日本政權受到西方開放的擠壓,開始進入「明治維新」,接受工業革命和新經濟時代的思想,國家的執政者開始意識到改革關乎著國家的命運。於是,讓自己的人民知道該做什麼 —— 成了日本對國民的教育,這使得日本在隨後的發展中躋身於世界經濟、軍事強國之列。同年8月,中國自製的第一艘木質明輪蒸汽軍艦「恬吉號」下水。1888年

12月17日,清政府正式成立北洋水師,這是中國建立的一支近代化的海軍艦隊。這支海軍艦隊是當時世界上艦隻噸位和火力配備最好的一支隊伍,排名亞洲第一,全世界第四。然而,在1894年7月爆發的中日甲午戰爭,這支艦隊戰敗。1898年,中國進步人士開始提倡「維新變法」,這個變法只在國內起了一個苗頭便隨即被掐滅,從此,中國就再也沒有怎麼重視過海洋的力量; 對海洋的漠視,與中國這個民族幾千年來重視農耕文化不無關係。   時間進入民國時期,懂得一些海洋戰略的國民黨政府利用日本投降後的機會,接連收復了東沙群島、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為隨後中國在南海主權問題上贏得了權利。1949年國民黨撤離中國大陸,中國共產黨執

掌政權,新的中國政府忙於重建國家,加上隨後開展的各種整風運動和文化大革命;行走在幾十年浩劫的彎路上,幾乎讓中國人忘記了海洋,幾乎喪失了自己應有的海洋領土範圍主權。1977年,新的領導人執政, 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思想讓中國經濟有了飛速的增長。這時候,中國開始重啟對海洋的重視,開始在海洋的戰略上和建設上投入了巨額的人力、物力、財力。中國40年的快速步伐,自然引起一些國家的警覺。   其實在30多年前,也不是只有在中國忽略海洋的作用和力量,南海周邊的這些國家同樣在幾十年的時間裡忽略著南海的作用,並沒有意識到這片海域會因為隨後發現的石油資源而逐漸變得炙手可熱,繼而發生爭議。1947年的時候,當時的國民

政府再次公佈自己的海域界限:在「十一段線」區域內均為中國領海。那時候,這些國家或者當時的殖民統治者沒有指出任何不妥和表示質疑,也沒有提出異議。時間到了20世紀後半期, 從1960年代末開始,特別是1970年代初,中國和越南在南海發生主權爭議,繼而發生海戰,中國收復部分島嶼。接下來是馬來西亞、汶萊、菲律賓甚至印尼等國都參與進來,這是因為南海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下一個點,已經成為了一條海上戰略經濟通道,同時這裡還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正是這些資源和戰略地位,才讓南海主權歸屬之爭逐漸白熱化。   在南海各國的爭議越來越激烈嚴重的時候,中國領導人提出了:「擱置爭議,共同開發。」這到目前為止,可以

說不失為一個具有智慧的倡議,是為人類共同資源合作開發利用的一個考慮,這種倡議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了各國之間的緊張情緒。然而,提出倡議的中國在南海共同開發上並沒有占到任何便宜,倒是周邊國家得到了很多實惠——石油開採,以及對中國的石油出口、農產品出口等,都有較大的增長。中國的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各國在南海劍拔弩張的緊張局勢。   大洋另一端的美國,為了鞏固擴展自己在太平洋上的戰略需求,以及自己在全球的影響以及霸主形象,也積極地參與到抑制中國在南海發展的行動中來,這使得這一地區一時間成了兩個大國之間的矛盾。由於中國也需要南海資源和海上通道的安全保障,勢必會在這裡保障自身的安全,這使得這一海域發生

衝突的可能性再次突顯。   2014年5月2日至8月15日,中國「海洋石油981號」鑽井平臺在西沙中建島附近進行鑽井作業,遭到越南數十艘政府船隻的騷擾,並引發了中國海警艦船與越南執法船的多次追逐甚至衝撞。期間,這裡成了大國參與進來的強權角逐之地。越南國內的民粹主義氾濫,開始報復在該國投資的中國企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這次衝突事件之後,使得中國意識到南海島嶼對海上經濟開發的重要性。隨後,中國以自己的實力在南海島礁上進行擴礁造島建設,使得中國在南海島礁上的面積成倍地擴大,要確保中國人在南海海域的漁業、航行及國家權利。中國這種擴礁舉動在國際上有引起了很多爭議,中國又面臨著怎麼平息爭議和安撫周邊國

家的問題。   2020年1月,冠狀病毒在全球蔓延,而南海的爭端依然用不減,此次疫情也使得中國再次面臨著南海問題在國際上引起的爭議。   3月10日,印尼表示會派出動29艘大型百噸級漁船前往納土納群島(Natuna Regen­cy)海域,維護其印尼主權,同時調動大批軍艦瞄準越南海軍,展示其「擁有的海域主權」,並警告越南如果再挑釁就直接開火。   越南人民海軍在一天內也作出反應,出動九艘俄制獵豹級護衛艦從河內軍港出發, 作為與印尼抗衡的主力,沿著該海域附近巡航 —— 越南不想對自己就此海域的存在進行退讓。   3月10日,美國「麥克坎貝爾號」(USS McCampbell)導彈驅逐艦出

現在南海;13 日,「美利堅號」(USS America)航空母艦進入南海;15日,美國第31遠征軍部隊進入南海;20日,美國「吉佛茲號」(USS Gabrielle Giffords)瀕海戰鬥艦再次進入南海。同時,美國最先進的F-35B艦載戰機和之前在南海的艦隊匯合,在這片海域舉行軍事演練,與此同時,美國的導彈驅逐艦「拉斐爾•佩拉爾塔號」(USS Rafael Peralta)出現在中國舟山群島外,這是美國在近距離逼近中國。   3月23日,美國兩個航母戰鬥群第一次在南海試射導彈,這意味著美軍在南海展示並炫耀其攻擊能力。   4月15日,在疫情期間,中國的考察船「海洋地質8號」在海警的護

衛下,再次進入萬安灘海域進行科學考察。同時,美軍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四艘航空母艦也都出現了士兵感染,即使這樣,在南海的爭奪也沒有減弱。   7月1日,中國宣佈在西沙群島海域進行軍演。隨後,美國也宣佈在4日出動兩個航母戰鬥群在南海進行軍事演習。兩個大國同時在這一地區進行軍事演習「實屬罕見」, 這樣的結果加劇了美國和中國在南海的對抗,也加劇了這個地區的安全局勢。   我從2009年開始在南海島嶼進行考察,一直持續到2019年,在這10年期間,我先後多次登上西沙群島19個島嶼、南沙群島8個島嶼,航行里程1萬多公里,拍攝上萬張圖片,從動筆開始寫作到截稿,先後用了三年的時間。   在南海這些年考察中

,我把重點放在人物上,因為只有這些人才能對他們世代生活過的、或是先輩經歷過的南海島嶼和南海海域見聞,給予詳盡的描述和記錄。不管是船長、漁民、軍人、軍事將領,我都願意和他們在一起聊天,傾聽他們自己、自己的爺爺、乃至祖輩留下來的南海故事。這些故事很多都不為世人所知,但在歷史留下來的文獻上又可以得到證實;也正是這些人的故事,詳盡地描述了中國漁民在南海的存在歷史、時間和地點,以及他們在海上的交流 —— 他們認為在這片海域是可以融洽共存的。   《孫子兵法》說:「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智慧、合作,始終是兵法中的上策,最終解決南海問題

不但需要時間,還需要各國領導人的智慧。南海的爭端可能會曠日持久,一時半會兒也很難讓各方達到滿意,但是在南海的資源開發可以進行有效的共同合作,讓人類受益于南海資源所產生的價值。我的這本書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只能作為一個文獻參考,有益即可。 馬宏傑 2020年7月19日 於北京

高齡者代言運動裝備對於高齡消費者評估廣告之影響

為了解決大陸媒體的問題,作者林祐謙 這樣論述:

運動已經成為一種風潮,運動用品之消費也占了民生支出很大之比重。再加上台灣有少子化問題及已成為高齡社會,許多健身房及運動中心開始設計出適合高齡者之運動內容,讓高齡者也可以一同參與運動之行列。讓高齡者可以有更多社會參與,達到活躍老化,讓身心靈皆健康。背後更代表高齡者對於運動裝備之需求也會跟著提升,可想而知運動產業在未來高齡市場中無可限量。所以許多品牌開始以高齡者作為品牌代言人,希望自身品牌形象及廣告可以與高齡者產生連結,形成正面的廣告效果,進而使高齡者願意購買品牌商品或推薦給親朋好友,讓品牌可以順利獲利。 所以本研究欲探討高齡者代言運動裝備之廣告對於高齡消費者的廣告效果,並加入代言人性別、

專業配適、語言態度做為調節變項。本研究利用實驗法,且採用受試者間設計,回收有效問卷共426份。結果發現高齡代言人對於高齡消費者在評估運動用品廣告時會有較好之廣告效果,且選用男性高齡者做為運動裝備代言人時,對於高齡消費者在評估廣告時會有較好之廣告效果。但是代言人的專業配適與廣告標語之語言態度並未有調節之作用。而研究者利用實驗結果可以提出以下建議: 1.運動品牌可以選擇高齡者來做為品牌代言人;2.運動品牌可以選擇男性來作為運動品牌之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