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瀑布玩水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評價、門市、特惠價和推薦等優惠

圓覺瀑布玩水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黃耀明寫的 拾穗,在迢迢的旅途上 和洪瓊君的 畫話童年:窺探幼兒塗鴉文學的奧秘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台北內湖-圓覺瀑布步道也說明:台北內湖-圓覺瀑布步道圓覺瀑布步道的入口位於「大溝溪生態治水園區」,步道沿著大溝溪溪畔而上,平緩好走,適合親子健行,終點為圓覺瀑布。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博客思 和秀威資訊所出版 。

最後網站圓覺瀑布x 龍船岩x 開眼山! 疫後山旅需要更多體能內湖八景之 ...則補充:(部分照片由山友提供)自從疫情爆發以來各大小山岳都禁止進入直到近期逐漸趨緩降級後各路民眾也紛紛重新出遊不過大家還是要乖乖戴上口罩做好防疫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圓覺瀑布玩水,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拾穗,在迢迢的旅途上

為了解決圓覺瀑布玩水的問題,作者黃耀明 這樣論述:

  短的是旅途,長的是人生   我以一種去地域性的流浪思維,說出我在旅途上所撿拾的感悟   作者把旅行當作是他一輩子的修行。在地球村的時代,距離已不再是一種阻礙,壯遊也沒有邊界,他一生當中走過五大洲七大洋,並且遍遊過中國大陸各地。他認為旅遊除了遊山玩水,分享各地不同的歷史文化、奇風異俗和佳肴美食之外,它的過程無不充滿了多樣的趣味性和故事性。   本書全部內容是作者一生在迢迢旅途上所撿拾的故事和感悟,無關旅遊工具的提供,或許可充當是種心靈雞湯。   作者簡介 黃耀明   作者今年八十一歲。一生幹過台電外線電工、中油操作工、中學教員、金屬公司、鋼鐵公司和證券公司的董事長,六十歲才開臺

灣風氣之先,遠從台中到台北台科大以優異的成績取得EMBA學位,並被推介到中部科技大學擔任兼職老師。對他來說,寫作是興趣,工作是生活,是它們豐富了他的生命。縱使在不同行業和位階,他從不忘在平面媒體塗塗寫寫,似乎把寫作當成一生的懸命。曾出版過《神衹也漂泊》(雜文)和《台灣人的歷史呼愁》(時論)兩本書。   #出書請找博客思出版社#   自序:行者無疆  /10 小魔女琪琪的麵包房 (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  /14 恭陪佛祖回老家 (寮國/永珍)  /16 生命軌跡上的小小切點(埃及、肯亞、尚比亞)  /19 終於可以飛往維多利亞瀑布 (肯亞、尚比亞)  /23 踏上地球上最大

的巨石(澳大利亞/北領地的艾爾斯岩)  /27 是誰殺了楚格尼尼? (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  /30 安第斯山山上的邂逅 (秘魯/庫斯科)  /33 跟著熱情地舞動吧!森巴 (巴西/里約熱內盧)  /35 莫內最完美的傑作 — 莫內花園(法國/吉維尼)  /38 壯麗的凱拉薩神廟(印度/奧蘭加巴)  /41 找到了梅杜莎的頭顱? (土耳其/伊斯坦堡)  /44 感人肺腑的降旗典禮 (不丹/延布)  /46 即將消失的黑色華麗 (肯亞/安波沙里國家公園)  /48 非洲動物大遷徙 (肯亞、坦尚尼亞/瑪賽倫蓋特國家公園)  /51 苦澀的北極風景畫 (格陵蘭/伊魯利薩特)  /53 冰島的國會斷

崖 (冰島/雷克雅維克)  /56 狂放的海盜博物館 (挪威/奧斯陸)  /58 忘不了那雙溫暖的小手 (印度/孟買)  /60 向威廉華勒士致最敬禮(蘇格蘭/愛丁堡古堡)  /63 在奇旺守歲的滋味(尼泊爾/奇旺保護區)  /66 瑞士名峰旅情(瑞士/策馬特)  /68 石墉古堡的囚徒(瑞士/日內瓦湖北岸)  /71 葡式蛋塔發源地(葡萄牙/里斯本)  /73 馬賽老港的魚湯(法國/馬賽)  /76 流浪者大街(西班牙/巴賽隆納)  /78 跟著高第去流浪(西班牙/巴賽隆納)  /80 波卡探戈(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  /82 瑞蔻雷塔墓園(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  /86 天空之城「

馬丘比丘」(秘魯/庫斯科)  /89 舊都安提瓜 (瓜地馬拉/安提瓜)  /92 提卡爾國家公園(瓜地馬拉/提卡爾)  /94 最後的馬雅之城奇琴伊薩(墨西哥/奇琴伊薩)  /97 寫在國旗上的傳說(墨西哥/墨西哥市)  /100 眾神之城迪奧狄華肯(墨西哥/墨西哥巿)  /103 亞得里亞海岸的浮光掠影(克羅埃西亞/杜布羅尼克)  /106 台灣神木的傷痕(日本/東京、明治神宮)  /109 摩艾和合恩角趣聞(智利/合恩角)  /112 探遊冰島必讀的薩迦文集(冰島/雷克雅維克)  /114 地球頂格陵蘭探索(格陵蘭島/伊魯利薩特)  /117 試著去認識吳哥窟(高棉/暹粒)  /120 白

神山高原映象之旅(日本/本州東北部高原)  /124 世界上最不可思議的寺廟 — 虎穴寺(不丹/帕羅)  /127 金光閃閃的仰光大金塔(緬甸/仰光)  /130 滿天彩色神佛的南印米納克希神廟(南印度/默德萊)  /133 被割捨的埃及方尖碑(埃及/陸克索)  /136 讓深山美景不再遲暮(中國/北疆)  /139 遊覽土耳其的歷史風景(土耳其/伊斯坦堡、特洛伊)  /141 閱讀伊瓜蘇瀑布(阿根廷與巴西交界)  /144 啟迪人性的曼谷金佛寺(泰國/曼谷)  /147 泰姬瑪哈陵是一滴愛的永恆淚珠(印度/阿格拉)  /150 千座千面千手觀音佛像 — 三十三間堂(日本/京都)  /153

美國最熱門的國家公園 — 大峽谷(美國/亞利桑納州)  /155 中亞絲綢之路旅情(中亞絲路/烏茲別克、哈薩克、塔吉克及吉爾吉斯)  /158 帖木兒大帝陵寢巡禮(烏茲別克/撒馬爾罕)  /163 李白的故鄉(吉爾吉斯/碎葉城)  /166 西敏寺的詩人角落(英國/倫敦)  /170 大英博物館古近東館(英國/倫敦)  /174 博物館島上的白加蒙博物館(東德/東柏林)  /177 沙皇尼古拉斯二世埋屍處(俄羅斯/下塔吉兒)  /180 滿溢法喜的托缽化緣儀式(寮國/龍坡邦)  /183 蒲甘萬塔的傳奇(緬甸/蒲甘)  /186 迎向蒼茫暮色(墨西哥蔚藍海岸/瓦亞塔、盧卡斯、馬薩特蘭)  /1

89 維吉蘭的人生雕刻公園(挪威/奧斯陸)  /192 在哥本哈根遇見安徒生童話(丹麥/哥本哈根)  /196 探訪汗血寶馬的故鄉(烏茲別克/費爾干納)  /199 身處硝煙的旅遊(克什米爾/斯里那卡•貢馬)  /202 感受斯里蘭卡那種不華麗的精彩(斯里蘭卡/班托搭、坎迪)  /205 凝結音符的西貝流士紀念碑(芬蘭/赫爾辛基)  /208 輕描摩洛哥古城的異次元空間(摩洛哥)  /211 筆與劍的對吟 (塔吉克/杜尚比)  /216 中世紀的中亞櫥窗 — 布哈拉(烏茲別克/布哈拉)  /218 古典和現代的傳奇 (德國/漢諾威)  /221 戀戀布達佩斯(匈牙利/布達佩斯)  /223 茶

鄉的不速之客(印度/大吉嶺)  /225 達卡連貧窮都是鮮艷多彩?(孟加拉/達卡)  /228 穹頂琴聲(冰島/雷克雅維克)  /230 笑聲和淚痕(波蘭/華沙)  /233 轉位的向日葵(荷蘭/阿姆斯特丹)  /235 尋找卡夫卡和昆德拉(捷克/布拉格)  /237 青瓷的窯燒餘韻(福建/武夷山)  /240 現實童話 — 樹頂飯店(肯亞/阿伯岱爾)  /244 野性的呼喚(坦桑尼亞/恩格龍格羅保護區)  /246 被遺棄的天上宮闕(斯里蘭卡/丹不拉)  /248 鸛鳥踟躕(摩洛哥/切拉古城)  /251 後記  /254 作者序   行者無疆   拙作《繞著地球跑》系列共九十篇,近

十三萬字,承台灣時報老編和讀者的厚愛,佔用《台灣文學》太多寶貴的篇幅,總該劃下句點。更何況,筆者已步入杖朝之年,這些一路走來的旅情點滴就像我住家前簌簌飄落的阿波羅花瓣,也算是我人生劇本的終章。   我的旅行原始動機是出自於一種的逃脫心態。起初,我只是想從爾虞我詐的生活「黑箱」和物慾爭逐的商場「紅海」逃脫出來,藉著浪跡天涯機會,尋求一處心靈可以暫時小憩的地方。從三十歲出頭,一有長假,並存夠餘糧,我就刻意規避商場上迎新送舊的繁文縟節和矯飾的酬酢,選擇讓生命能夠自由自在的生活旅行。剛開始,我是以反差比較大的國度或地區作為首選,因為自認年輕比較能夠經得起旅途上的困頓和磨練。   歷史文化、社會環境

、飲食習慣和自然景觀與自己的家鄉反差愈大的地方,給初訪的旅人衝擊愈大,感觸和留在心底的印痕也最深。面對那些異風奇俗、迥異的價值系統和宗教信仰,常會情不自禁感到驚喜或嘆喟。而流連在那些廢墟、大海、森林、冰原、沙漠、山丘和古堡,親睹那些壯闊美麗的山河、滄海桑田的大地、崩落的古代廟堂以及無情更迭的歷史文明,每一次調適五感,投入心意,都會對大自然的獨創性和人類文明的原創性感受到一瞬間的悸動。反差愈大,對旅人來說,話語的衝動也會愈大。   拜人類文明躍進、科技進步之賜,遙遠的距離已不再是重重的阻隔。訊息暢通,交通便捷,壯遊幾乎沒有邊界,即使是沒有邦交的國家也可以通行無阻。壯闊的自然就像壯闊的人生充滿豪

情,行者無疆,而無淒涼。旅行的日子,幾乎每天都是幸福的日子。五十個年頭下來,上山下海,我和內人跑遍了五大洲七大洋,幾乎涵蓋了全世界所有第一、二線的旅遊景點,但有些地方礙於安全的考量,還是免不了有遺珠之憾。   譬如說,我一直渴望能走一趟中國西藏,並且到印度錫金邊界的乃堆拉山的樟谷湖,以及登雲南海拔5000公尺的高原雪山,去適應高原作息,雖然當時身體並沒什麼不良的反應,但對出過許多狀況的高山症候群仍存有疑慮,因此這輩子已經註定無緣去圓那沁入內心的美夢,只能乾瞪眼望著拉薩的布達拉宮興嘆,這不能不說是我終生的遺憾。 浪跡的地方愈多愈遠,經驗的累積自會促進了對旅遊觀念的進化。我由逃脫開始,進而成為學

習過程,再由學習過程變成生活方式,然後才開始懂得去享受旅行的樂趣。沿途中的風光和風土民情都成為我敘述故事的背景,虔誠拜謁過的那些遙遠城市,不竭思索過那些深邃而神秘的文化,狂熱地追逐過的那些滄桑而又光輝歲月,扎扎實實提供了我各類見聞的剖析,思考和反思。   我把旅行當作是一輩子的修行,短的是旅途,長的是人生。可不是嗎?當我獨自面對像北極圈蒼鬱海域或是冰雪荒原,我可以體會到「水邊哲學是不捨晝夜」,當我躺睡在像澳洲北領地或在塔斯馬尼亞原始森林的星空下,我體會出「山地哲學是不知日月」,當我潛入到像埃及金字塔或帝王谷某法老地下陵寢,我發覺歷史的哲學永遠存在著殘卷和斷章。我覺得旅遊就是一種生活,總是試著

把旅行的點滴變成哲思。   大陸作家余秋雨曾以專家學者的身份,應香港凰凰衛視「千禧之旅」之邀,隨越野車隊跋涉數萬公里,實地考察了埃及、希伯萊、巴比倫、波斯和印度河等古文明的遺跡,並把全部的探索日記匯集成《千年一嘆》。緊跟著他又花了半年時間,由南歐、中亞、西歐到北歐,共26個國家和96個城市,並完成《行者無疆》乙書,很有系統地深度介紹歐洲文明的考察。他豐碩的人文素養、駕馭文字的能耐,像熟練的農夫收割豐收的稻穀,簡直算是旅遊經典之作。   他的文章常常以精湛的詞彙和撼動人心的警句開始,最後又能戲劇化為整體過程譜下完美的句點。我非常欣賞他文章的佈局和戲劇性的轉折,《行者無疆》就以「廢墟、大海、流

浪」的南歐出發,最後則在北歐北極圈奧盧東南方一百八十公里處、一個「蒼涼、寂寞、執著」、居民不到十人的奧提奧美克火車站為終站,他精彩的經歷就在那裡完美的凝凍,我常把它們奉為習作的圭臬。   我不是學者,也非專業旅行家,只是一個平凡的生意人,寫作是我業餘的嗜好。我沒有余先生那樣的學識和際遇,沒辦法把整體旅情加以精心籌劃,並作有系統的報導,只能隨興把發生在迢迢旅途上的有感點滴,像小時候秋收的季節裡,在田間跟收割機的後頭,撿拾稻穗一樣,零零散散把它們收攏起來。對我來說,每一小粒稻穗都代表著無比的幸福,這些走過的痕跡為我的人生留下些雪泥鴻爪,不怕有識者笑,我還真盼望愛好旅遊的讀者能夠分享到我這些小小的

喜悅。#出書請找台灣博客思出版社    

圓覺瀑布玩水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大溝溪溪畔步道」因鄰近的大溝溪水質清淨,是適合螢火蟲生活繁衍的環境。白天可在溪畔觀賞到翩翩飛舞的群蝶,夜晚則可觀賞螢火蟲活動的足跡

#賞螢 #大溝溪生態治水園區 #圓覺寺步道 #湖山六號公園共融遊戲場 #Triple Cafe #親子景點 #台北景點 #賞螢景點

🔑【副頻道「Jordan日常」】https://bit.ly/3hhOQDg

🔑【「Jordan到處走」粉絲頁】 https://bit.ly/2XaazF9

🔑【「Jordan到處走」】Instagram https://bit.ly/3la5mWY

大溝溪生態治水園區及圓覺寺步道的詳細介紹影片:
台北市超棒休閒級健行路線 - 內湖大溝溪生態治水園區,連走圓覺寺步道至圓覺瀑布,順遊賞5萬株草花花海 https://youtu.be/05PBE9F4f4g

--- 交通資訊 ---
※ 開車:Google Map
輸入 https://goo.gl/maps/nA349rm4Tr3cg26F8 ,可導航至大溝溪生態治水園區入口
※ 捷運:
搭乘文湖線到「大湖公園」站,然後步行800公尺,可到達大溝溪生態治水園區入口
※ 公車:
東南客運小3,搭到「大湖國小」站,再步行120公尺,可到達大溝溪生態治水園區入口

--- Traffic Information ---
※ Driving :
Use the Google Map link
https://goo.gl/maps/CSxRU84gNdX4VKWSA to the entrance of Ecological and Flood Control of Dagoi Stream Park
※ MRT:
Take Wenhu Line to " Dahu Park ", then walk 800 meters to the entrance of Ecological and Flood Control of Dagoi Stream Park
※ Bus:
Take a bus to " Dahu Elementary School ", then walk 120 meters to the entrance of Ecological and Flood Control of Dagoi Stream Park

東南客運小3路線圖及時刻表(Bus route map and schedule for Southeast Bus S3)
http://southeastbus.com/index/taipei/S3.html

健行影片 https://bit.ly/30XNJBD
渡假村、飯店住宿 https://bit.ly/3fcCDh6
陽明山景點 https://bit.ly/2P3URqC
賞花系列 https://bit.ly/336ZOHj
夏天避暑清涼步道 https://bit.ly/2CYLRk4
兒童遊戲場 https://bit.ly/3f9qXf5
玩水系列 https://bit.ly/2Xab4Px
歷史建築古蹟 https://bit.ly/2BGNzWR
博物館 https://bit.ly/3094SZS
台北景點 https://bit.ly/39BY0HN
基隆景點 https://bit.ly/2PaYsDa
宜蘭景點 https://bit.ly/3098Mly
新北市瑞芳區景點 https://bit.ly/3368SMD
新北市淡水區景點 https://bit.ly/2D0q6R4
新北市石門區景點 https://bit.ly/2BHDCbJ
新北市萬里區景點 https://bit.ly/3gblYMx
新北市貢寮區景點 https://bit.ly/2X7JgLN
新北市汐止區景點 https://bit.ly/2D1Tp5B
新北市平溪區景點 https://bit.ly/3gejH2Z
台南景點 https://bit.ly/2Dh8fFm

🔔商業配合聯絡方式:
1. FB粉絲專頁「Jordan到處走」私訊
2. E-mail:[email protected]

畫話童年:窺探幼兒塗鴉文學的奧秘

為了解決圓覺瀑布玩水的問題,作者洪瓊君 這樣論述:

  作者花了兩年時間研究自然觀察經驗對幼兒塗鴉內容與伴隨塗鴉而創作的故事之影響。發現不僅自然觀察經驗對幼兒塗鴉的想像與敘事的呈現有重要的影響。同時,也讓我們看見幼兒在塗鴉過程中伴隨而生的故事與詩,是個人在生命最初的生活經驗與文化背景融合之下,以原始本能交織言語和圖像寫就的塗鴉文學。   然而,幼兒塗鴉文學不過是生命源頭最初的一片風景,稍縱即逝。若是有更多的父母能為孩子記錄其以獨特的心靈與想像創作的塗鴉故事,將會使我們對人類的發展有更深入的了解。 本書特色   1.這不只是一本研究幼兒塗鴉的專業書,更是一本人類學研究方式的親子書,在裡面不只讀到理解幼兒塗鴉的語言,更讀到孩子超乎宇宙的夢想。

  2.本書由獲大專院校兒童文學研究獎學金兒童文學研究獎第一名《畫話童年――一個關於幼兒塗鴉文學的研究》論文改寫。 作者簡介 洪瓊君   文字、戲劇與紀錄片創作工作者,從事創造性教學逾二十年,得過一些文學獎、紀錄片獎,現在還在念博士,學戲劇、兒童文學、研究影像,也在大學兼課,還在部落樂齡教室、中小學、監獄、以及到處演講、工作坊……教授各種奇怪的課程。   仍不斷嘗試創意教學、發現新事物、持續創作。還有,兩個寶貝女兒,是我的最愛。   著有《大自然嬉遊記》、《你也可以帶孩子和自然玩》、《樂遊自然天地》、《自然觀察入門》、《深林閱讀——我在荒山小學的作文課》等書。

自序 第一部:自然中玩耍的塗鴉 兔子、貓、狗和公主 人形長柄菊 是螽蟖還是瓢蟲 從美的事物開始 定型與不定型 原初庇護的記憶底 塗鴉:夢想者的幸福 記憶:擴散想像力的觸媒 氣味的記憶 全部都是蛇? 變形的天賦 對稱與不對稱 游離與跨越 我不會畫 主動的眼睛 夢想:安逸自足的宇宙 模仿是創新的基石;大自然是夢想的導火線 第二部:塗鴉的想像叢林 溫暖的弧線 采的一吋蟲 神秘的記憶力 記憶是創造的活動 彩虹的顏色   塗鴉的魔力 世界就在她隨意的塗鴉底 安逸的宇宙 兩個小孩的對話 第三部:幼兒塗鴉文學 語言魔法師 四歲女孩保護大地的契約 呼之欲出的喜悅的靈魂 聲音與詩──夢想者的呼吸 天生的詩

人 塗鴉裡的故事精靈 海底的房子 抵擋世界石化的力量 紮根於魔法的兒童藝術 生命源頭最初的一片風景 序       自1996年開始投入兒童自然生態教育及自然寫作以來,領受過無數次大自然給予的心靈洗禮與靈感的激發,我不僅深信大自然能賦予心靈安定的力量,更能激發內心深處最原始而潑動的創造力。梭羅說:「有時候在自然界的對象中,你可以找到最甜美的、最溫柔的、最純潔的與令人鼓舞的社會關係,即使最可憐的厭世者和最憂鬱的人,都是如此。」他又說:「有時我看著一對鷂鷹高高在天空盤旋,一時上升,一時下降,一時互相接近,一時又離開,就像他們是我的思想的具體表現。」在大自然裡,我便經常有如此深刻的感受,每每與

自然生命寧靜相對時,我的心思愈益明澈、單純,心靈的活動也更加活潑。因著自己精神的渴求及向大自然學習的經驗,這些年來,我更加堅定一個信念―「大自然包含了學習人生課題的所有媒材,甚至可以這麼說,人類窮極一生所學習的知識都脫離不了大自然的範疇。」2002年的春天,我的二女兒采就在秀姑巒溪之濱,田野之畔孕育而生,自她出生以來,帶著她在山野中玩耍就像吃飯一樣平常與頻繁,我們以慢走的速度用目光捕捉每一個躍入眼簾的生命波動,感受每一種氣味的變化,傾聽來自各個角落的細微聲音,並以身體觸摸自然生命的質地,於是,采也跟著我用比較細膩的方式親近自然生命。   2004年1月12日,采一歲十個月,這是我手上收集到第

一張有標示日期的采的塗鴉作品,她以紅色及藍色的原子筆模仿五歲的姊姊畫畫而完成,塗鴉中除了弧形交錯的線條之外,還有她用力在紙上點出的點,甚至因為用力過度筆尖在紙上戮出無數的小洞,戮洞在塗鴉過程中也變成一種遊戲(圖1,5頁)。采 開始較常塗鴉的階段是從她滿三歲以後,她的塗鴉多以圓形連接放射性的線條為主。之後,她開始嘗試曲線的渦狀包含曲線渦狀,一層包一層的線條或是連續橫向的接近鋸齒的曲線。每次采完成塗鴉之後,我總會興奮地邀請她為畫取名字,而她總是不加思索地給每張塗鴉說一個題目,例如:「瓢蟲和鳥,鳥在吃瓢蟲」(圖2,5頁)、「貓頭鷹躲在森林,還有食物」(圖3,6頁)、「五色鳥在寫東西」(圖4,6頁)…

…等等。翻開我的畫冊,裡面有一篇記錄是這樣寫的:2005年5月4日(采3歲2個月),我帶著采在南安瀑布前野餐、戲水,黃色的粉蝶在水上翩翩飛舞,落葉也似蝴蝶翩躚落入水面,采說想要畫畫,她在畫紙上畫了黑色的水、紅色的葉子和黃色的粉蝶(這是采的命名),我邀請她:「說個故事吧!」她臉上帶著燦爛的笑容,馬上說了一個故事:「一隻粉蝶和葉子去散步,走一走,葉子摔倒,摔到水裡面,葉子就哭了。」(圖5,6頁)令我感到有趣的是,自然生命竟成為采塗鴉裡命名與故事構成的主角,那應該都與她當時的自然觀察經驗有深刻的連結。   歌德說:「大自然按固定法則造就一個堪為一切藝術之藍本的活的結構。」十幾年來,我在教學中大力推

行「以大自然為師」的信念,我相信任何藝術創作包括文學創作,都能從大自然裡尋得靈感的開端,甚至不只是藝術、文學創作,連日常生活中也處處可見從大自然裡攫取而來的靈感,例如:金龜車模仿瓢蟲;電線桿的基座是學習熱帶樹種的板根作用……有一回聆聽素有「非洲畫家」之稱的吳炫三先生演講,他答覆一位聽眾「如何才能學好畫畫」的問題時說:「大自然就是我的老師,多觀察自然,你會發現水有水的流動,風有風的線條,都不一樣的。」他這段話讓我更加相信,觀察自然生命繁複多樣的線條、色彩,將會讓人繪畫內容脫離僵化的「圖象概念」。惠特曼(E. B. Feldman)在《藝術教育的本質》中說道:「我們教導學生要去看顏色的不同之處,去

追隨線條方向的改變,去辨識形狀的變化,去衡量角度及空間,去計算大小尺寸的關係,觀察上述事項之間的互動,以及期待發現新的以及有趣的事情……」大自然便是一個充滿圖像的世界,引導孩子觀察大自然的事物應是打開感官經驗最豐富的途徑,至於如何重組與再現感官的內在經驗,透過技巧將內心的意象畫出,並在視覺的透視鏡後面打造出好的「批判性透鏡」,則有賴專業的美術教育來培養。   由於自然觀察的經驗讓采的塗鴉故事多了一份野性的精采與豐富,因此引發我觀察研究的興趣,如果長此以往不著痕跡而刻意地讓她在自然觀察的過程中養成畫畫的習慣,那麼自然觀察經驗將會對她的繪畫內容或技巧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這一頭栽進去就走了兩年,原

本最初的動機是想探究自然觀察經驗對幼兒塗鴉的影響,然而采卻引領我進入其以圖像和語言建構的魔法世界,不僅讓我見證到幼兒與生俱來的藝術性與敘事的魔力,同時也讓我有機會深刻地觀察到幼兒快速跨越的語言與繪畫能力的發展。   在這段研究觀察期間,我在孩子塗鴉的夢想裡,自繽紛色彩解放開來的不可測的線條以及從語言思維中蹦跳而出的充滿形變的故事,看見抵擋世界石化的力量。   另外一層更為珍貴的發現是幼兒在塗鴉過程中伴隨而生的故事與詩,那是他在生命最初未受歷史、文化和常識的鏡頭過濾過的活潑心靈以其原始意象創造出的視覺藝術及文學,那是圖像和言語交織寫就的塗鴉文學。那是個人在生命最初的生活經驗與文化背景融合之下

,以原始本能寫就的兒童文學,也是以言語和圖像交織寫就的塗鴉文學。采的例子絕非特例,每個孩子在自由且自在的氛圍中被對待、被尊重,都能展現他在編織故事與繪畫方面的天才,而其創造的內容也絕對與其生活方式有莫大的關係。我極力想把我觀察采塗鴉的過程與心得和普羅大眾分享,便是把自己當成一個傳福音者。因為,在生命長河裡,幼兒塗鴉文學不過是源頭最初的一片風景,稍縱即逝。若是有更多的父母能為孩子記錄其以獨特的心靈與夢想創作的塗鴉故事,相信會使身為父母者更了解也更欣賞自己的小孩,同時也會讓我們對人類的發展有更深入的了解。 采3歲5個月:暴風雨過後,到處都是殘山賸水,山徑淹成一條條水道,踩著水道前進,與

我們相遇的盡是殘兵敗將―一隻斷了右螯的拉氏清溪蟹,缺了後腿的螽蟖……走沒幾步,采便跌進水澤中玩起來,而采悠不喜歡襪子濕漉漉的感覺,所以謹慎地選擇不會弄濕腳的突起石塊踩著前進,後來,我也索性涉水前行了,回頭看,采悠還在躑躅不知如何跨出下一步,我對她喊著:「沒關係!乾脆踩進水裡玩吧!」她也就放開了,跟著妹妹在水漥裡開心地踩跳著,一邊歌唱舞蹈起來,我站在水邊欣賞她們的快樂,不禁感到困惑,為什麼我完全沒有下水玩耍的慾望?我在采悠這個年紀時,還敢在眾目睽睽下脫得只剩一條內褲,便跳進游泳池內玩水,我也曾有過潑野的童年呢!采不小心玩得太過忘情而跌倒撞到石頭,哭了幾聲,把她扶起來.問她:「要不要繼續玩?」她苦

著臉點頭說:「還要!」疼痛馬上被遊戲的興奮給掩蓋了。采悠問我:「為什麼妳不下水跟我們玩?」我說:「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正在想。」「為什麼妳不知道『為什麼』?」采悠問。我一直想探問的是什麼力量抽走了我親水玩水的慾望?隨著年歲增長,我的身體跟著抽直變硬,連我的心靈也跟著變得僵硬而無趣嗎?三歲跟三十歲的差別就在於生命的活潑性被抽離與否嗎?來到山徑上一個叫「山風」的平台,孩子們總是喜歡在大理石平台上休息玩耍一下的,而這次她們主動說要畫畫,采悠畫了這裡看不到的花,采畫裡放射性排列像棒棒糖的圖形便是摹仿姐姐畫的花。最後,她用框框把塗鴉包含在框框中―後來在她的塗鴉中出現很多次這種框框,而我在小一、小二的學生

畫作裡也常看到這種框框。(圖12,29頁)采(或者可將此經驗擴展到其他孩童身上)不斷地在其塗鴉中以框線將她的畫框起來,那包圍型態的框線似乎讓塗鴉者回到庇護之地的原初狀態,這是否為尋求溫暖與保護的自然動機?框框如同房子的庇護,如同回到母體子宮裡溫暖的記憶?這種線條溫暖的框線,形成巴舍拉(Gaston Bachelard)所說的「賦歸」記號,烙印在不可勝數的的日夢裡,因此人類的賦歸總以最強烈的韻律發生在人類生命中,穿越久遠的歲月而來,並透過幻夢,抵擋所有空白的光陰。在孩子筆下一次次顯現的優美的弧線、充滿力度的渦型及一個個溫暖的框線,在在以「最強烈的韻律」引領塗鴉者與觀看者回到原初庇護的記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