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 青年交流 團 2021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評價、門市、特惠價和推薦等優惠

中國文化大學 政治學系 石佳音所指導 江振滔的 顏色革命的機制──以2014年太陽花運動為例 (2021),提出兩岸 青年交流 團 2021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顏色革命。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學系 俞振華所指導 陳怡婷的 臺灣高中生參加中國大陸體驗式交流之影響:以2013-2019年P營隊學生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兩岸青年交流、體驗式交流、政治文化論、族群接觸理論的重點而找出了 兩岸 青年交流 團 2021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兩岸 青年交流 團 2021,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顏色革命的機制──以2014年太陽花運動為例

為了解決兩岸 青年交流 團 2021的問題,作者江振滔 這樣論述:

在太陽花運動裡,我們可以發現「反國家」(反中)的色彩相當鮮明,不同於「顏色革命」的「反政府」傾向。本文從國民教育、大眾媒體和小眾媒體等層面,探討這場社會運動背後的深層原因。「國民教育」灌輸了青年學子整套的「概念」和「思維定式」,並打造了太陽花世代的「國族認同」。「臺灣獨立」已經成為了一切議題的前提,「臺灣價值」也成為了最佳的「運動口號」。「大眾媒體」運用了既有的「概念」和「思維定式」,再賦予「善」、「惡」的價值判斷,深化了臺灣人對中國的錯誤「認知」。從經濟利益、法律程序和目的價值來檢視社會運動背後的主要原因,進而發現太陽花運動實際上是一場「雙重革命」。「小眾媒體」激化了「反共」、「反中」的「

政治認知」,促使人們走上街頭參與社會運動。此外,以街頭的實體戰配合小眾媒體的輿論戰,使得全社會始終處於動員狀態。由此可知,「國民教育」是促成這一場社會運動最主要、最根本的土壤,「大眾媒體」則灌溉了逢中必反的養分,最後「小眾媒體」遍地開花,掀起了這一場顏色革命。

臺灣高中生參加中國大陸體驗式交流之影響:以2013-2019年P營隊學生為例

為了解決兩岸 青年交流 團 2021的問題,作者陳怡婷 這樣論述:

隨著中國大陸官方對於臺灣青年重視的程度不斷提升。2016年體驗式交流正式於中國大陸官方語彙中被提出,成為了新型態推進兩岸關係走向的青年交流模式,本研究以P營隊參與之臺灣高中生作為研究主體,以網路問卷調查法及內容分析法作為調查方法,從政治文化論、社會資本及族群接觸理論出發,探討體驗式交流實際參與效果與影響及臺灣高中生現階段對於兩岸關係的看法與資訊取得媒介,並歸納出在此新型態交流模式下中國大陸對臺青年交流策略。研究結果顯示體驗式交流在學習氣氛體驗與感染、中國大陸印象改變與人際網絡培養等三大對臺青年交流策略下,確實有達到族群接觸理論打破隔閡翻轉印象的效果,其中又以人際互動印象及政治氣氛印象影響最為

顯著,而此印象效果亦對於個人赴陸職涯選擇及兩岸關係看法上產生實質影響。最後學生主要透過網路及戲劇節目取得兩岸資訊,體驗式交流使其對於中國大陸有更直接的接觸與認識,進而拓展與積累個人的社會關係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