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棉被清洗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評價、門市、特惠價和推薦等優惠

傳統棉被清洗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卡蘿.波士頓.惠特福德寫的 舞吧!自由之舞 和種方高中正的 中華文化小百科(三)衣食住行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韋伯 和華品文創所出版 。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技職教育研究所 鍾鳳嬌所指導 彭春林的 魯凱族傳統織布分析、製作與鑑定 (2018),提出傳統棉被清洗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魯凱族、傳統織布、織紋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南華大學 環境與藝術研究所 李謁政所指導 陳彥宏的 嘉義縣溪口鄉溪口聚落發展之研究 (2005),提出因為有 溪口、溪口鄉、聚落、溪口聚落、聚落發展的重點而找出了 傳統棉被清洗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傳統棉被清洗,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舞吧!自由之舞

為了解決傳統棉被清洗的問題,作者卡蘿.波士頓.惠特福德 這樣論述:

★本書榮獲2017年國際圖畫書重要獎項:美國凱迪克大獎。 ★本書榮獲2017年美國夏洛特‧佐羅托童書獎。 ★本書榮獲2017年美國科麗塔‧斯科特‧金榮譽獎。 ★本書榮獲2016年美國青少年圖書館協會選書。      莊園裡的黑奴們日復一日、日以繼夜地工作著,工作彷彿永無止盡,有時還會受到無情的鞭打,生活苦不堪言,未來也彷彿是個無底坑。但即使這樣,黑奴們仍期待著星期日下午的到來,這是一週唯一一次的休假,黑奴們總能在這一個半天稍微獲得喘息,並再次重振精神。當這天到來,黑奴們紛紛聚集於剛果廣場上,男女各換上歡唱歌舞的高級服裝,在這個能讓痛苦的現實暫時置之於外的廣場,他們和自由相聚,唱起靈歌、

敲打著樂器,跟隨著家鄉非洲的音樂,熱情地跳上一曲自由之舞!   小故事大啟發   本書以生動的圖文,忠實地呈現出十八世紀至十九世紀美國黑奴的生活常態。日復一日的辛苦工作與每週一次休假的狂歡慶祝形成了強烈對比,讀者可以透過閱讀黑奴的血淚歷史,了解到自由平等的可貴以及靈魂精神的價值,從中培養出正義感和懂得憐憫的心。   總編評介 1.畫風評介:   本書充滿了濃厚的民族風,以紅色、咖啡色與黃色交織而成的蝴蝶頁面顯示出非洲人民渴望自由與熱情奔放的內心。那紅色彷彿是鮮血,咖啡色像是黑人,而黃色則象徵著希望,也是不願服輸的精神。繪者透過受民間啟發的拼貼藝術來做背景,配上簡易風格的人物,雖然不強調細節的描

繪,但大膽的用色與人物纖長的畫風,讓整本書充滿動感,生命力十足!   2.故事評介:   作者以簡短、詩意般的語句來敘述黑奴們從週一到六的工作內容,每天的最後一句則以「離到剛果廣場的日子還剩下幾天」作為一天的結尾。這句話就如同一步步地在為即將到來的「週日半天放假日」做鋪陳,也為黑奴們苦悶的生活帶來了一絲希望。在這一天,他們可以盡情任憑靈魂的聲音舞動、歡唱,解除一週做工的疲勞。   3.總評:   本書雖然描寫的是黑人奴隸的辛酸歷史,但卻使用了相當多種明亮活潑的色彩。尤其大面積的黃色,展現了自由、奔放又熱情的精神。想必作者希望讀者能從本書中獲得的,除了透過畫面和文字感受黑人做工的辛苦之外,更期盼

讀者能夠藉此對於自身所處的「好環境」獻上感謝,並以更積極、正向的態度來度過生命的每一天! *3至6歲親子共讀;7歲以上自己閱讀   作者簡介 卡蘿.波士頓.惠特福德(Carole Boston Weatherford)   美國童書作家,現任職北加州費耶特維爾州立大學。   其獲獎無數,包含凱迪克獎、有色人種促進協會(NAACP)插畫獎等。其作品主要描寫即將消逝的傳統或過去不為人知的苦難,在它們消失之前,透過繪本與世人分享。   繪者簡介 古格里‧克莉斯蒂(R. Gregory Christie)   美國插畫家,曾獲三次科麗塔‧斯科特‧金獎、兩次紐約時

報年度十大童書獎、有色人種促進協會(NAACP)插畫獎等,曾任2013年紐澤西剛果廣場音樂祭的海報設計者。   譯者簡介   賴其郁     國立政治大學英國文學系學士,目前就讀於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認為讀通一本書和讀透一個人都不容易,值得花一輩子學習。 P.1-2 星期一餵豬崽兒吃剩飯, 訓練騾子來又把柴劈砍。 公平彷彿痴人夢,主人不以慈相待, 剛果廣場上的跳舞日再六天就到來。 P.3-4 星期二大牛小牛餵個飽, 田地犁過再把種子埋好。 偷不得半日清閒,黑奴手腳不停擺, 剛果廣場上的跳舞日再五天就到來。 P.5-6 星期三棉被床單層層疊, 擦亮銀盤銀碗後去烘

焙。 鞭子起呀鞭子落,皮肉痛把黑奴害, 剛果廣場上的跳舞日再四天就到來。 P.7-8 星期四捧起衣衫來清洗, 餵小孩前把地板刷個淨。 絕望裡有歌聲響,祖靈感佩溢胸懷, 剛果廣場上的跳舞日再三天就到來。 P.9-10 星期五收穫作物滿田園, 把牆砌好前先把樹修剪。 奔到東來逃到西,黑奴們冒險使壞, 剛果廣場上的跳舞日再兩天就到來。 P.11-12 星期六煮豆再拿罐來裝, 拔了雞毛再幫主人搧涼。 向神祈願著自由,禱文裡深切告白。 剛果廣場上的跳舞日再一天就到來。 P.13-14 一週開始,一週結束;太陽東昇,太陽西落, 總有滿坑滿谷的家事雜務要發落黑奴們去做。 P.15-16 就算整個莊園都睡著了

, 黑奴們的木堆仍燃燒著。 P.17-18 星期天黑奴總算閒下來, 客人一來主人熱情接待。 P.19-20 能歇息喘氣的珍貴午後, 法典寫明黑奴能夠交流。 他們聚往紐奧良的剛果廣場上, 奴隸身或自由人都一起話家常。 P.21-22 這一個市集與人群匯聚的廣場, 正是非洲民謠歌聲迴盪的地方。 在溫暖的太陽下、露天的廣場上, 人們嘰嘰喳喳有著新訊息要分享。 P.23-24 因為不同祖國、語言、部落成群結隊, 用音樂尋根,喚醒祖靈的歌聲永不墜。 他們敲響三角鐵、鈴鐺以及葫蘆鈴, 又奏著提琴、笛子、貝殼和班鳩琴。 P.25-26 女人穿薄紗與絲綢,還有高級棉布衣。 男士渾身流蘇裝飾,下擺絨毛像尾羽。 

他們拍打著鈴鼓、高唱著歌謠, 隨著節奏精神抖擻地跳著舞蹈。 P.27-28 黑奴們狂歡擺盪如同再也沒煩惱一樣, 半天的舞、半天的自由在剛果廣場上。 這塊地盤好比是世外桃源, 剛果廣場就是自由的源泉。  

魯凱族傳統織布分析、製作與鑑定

為了解決傳統棉被清洗的問題,作者彭春林 這樣論述:

「布」是服裝的基底、族群的特色,沒有布就無法製成服裝,從奶奶送我她親手織好的布料開始,原來魯凱族也有織布啊!奶奶離開人世後以為魯凱的傳統織布走入歷史。2017年承接文化部無形資產普查「屏東縣魯凱族傳統織布工藝」計畫時,發現還會織布的耆老存留著剩沒幾位,喚起早年想要學習與製作魯凱族傳統織布的那份衝動,於是決定設定本次研究題目「魯凱族傳統織布分析、製作與鑑定」。從訪談耆老針對魯凱族傳統織布文化重要性、技法、工具、材料、顏色等看法開始,針對這些問題加以分析,並實際織作魯凱族傳統織布的三種織法,織好的布料再由這幾位耆老做鑑定,織好的布料是否能代表魯凱族傳統織布。結果發現魯凱族傳統織布在當時是相當重要

的,如果沒有布料就沒有衣服穿也沒有棉被蓋,過世時沒有布料可以包屍等等,織布是一件相當繁瑣的工作,從製線開始:種植苧麻、收割、刮麻、曬、接線、捻線、框線、漂煮、清洗、曬乾,有了線材開始織布:整經、放杆、織布,有了布開始製作生活的必需用品等,所有的工序完全落在女人的身上,也因此,奠定女人在社會上的地位,有關織布的禁忌相當多,包括:部落婚喪喜慶、禁月不可織布,織布有特定的場所,凡是男人都不可以接近,這是禁忌。也發現魯凱族傳統織布有三種織法包括:平紋織(Dripidipi)、斜紋織(Tinalesadhane)及波浪斜紋織(Batelre),每一種織法織成的布料質地完全不同,也因此分別製作成不同產品。

使用工具非常簡單而每一種織法數量也不同,平紋織用到8組件,斜紋織用到10組件,而波浪斜紋織用到12組件,每一項組件的功能不可缺一,這也就是傳統智慧的可貴啊!實際製作的布料完成後,比對那三張魯凱族傳統家藏布後,透過九位耆老針對研究出來的傳統織布做了滿意度鑑定後,確定所製作的這三張布料分別使用魯凱族的傳統織布方法:平紋織(Dalripidipi)、斜紋織(Tinalesadhane)及波浪斜紋織(Batelre),更具代表魯凱族傳統織布的布料。關鍵字:魯凱族、傳統織布、織紋分析

中華文化小百科(三)衣食住行

為了解決傳統棉被清洗的問題,作者種方高中正 這樣論述:

  《中華文化小百科(三)衣食住行》是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趣味問答。中國有著五千年文明的悠久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令人難忘的事件與文化典故,有許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也有許多未解的謎團。本書選取中國傳統文化上重要、有趣的事件和人物,以問答的方式呈現,設問有趣,解答知識豐富、言語生動。此外,每個問答還配有相關插圖,既提高了趣味性,也增加了知識性。   中國文化精華的趣味問答   「布衣」和「錦衣」在古代各是什麼人穿的衣服?   古代兒童的服飾寄寓了父母的很多心願,你知道都有什麼嗎?   現代女士非常喜愛的旗袍是如何演變來的?   我們現在連接衣服用紐扣或拉鍊,古人用什麼呢?   我們現

在用電熨斗熨衣服,古人的衣服皺了怎麼辦?   「抄手」和「雲吞」都指餛飩,餛飩還有哪些名稱?   「閉門羹」中的「羹」是一種什麼食物?   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古人過年的時候吃什麼?   川系名菜「魚香肉絲」中為什麼沒有魚?   閩菜有一道名菜叫「佛跳牆」,這個菜名是怎麼來的?   筷子是一種具有東方特色的餐具,你知道它的歷史嗎?   某人暫時住在某處,文雅的說法叫做「下榻」某處,榻是什麼?為什麼是「下榻」而不是「上榻」呢?   「馬桶」這個詞是怎麼來的?跟馬有關係嗎?   古人沒有鬧鐘,怎麼能按時起床?   漢朝的官員每五天要放一次「洗澡假」,古人如何洗澡?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這句話中的駟馬是什麼意思?   古代把車稱作「輿」,那你猜「肩輿」是什麼?   人們總是稱克服重重困難為「過五關斬六將」,這是為什麼?   店小二總是問「客官是要打尖還是住店」,什麼叫「打尖」?   傳統戲曲中常說「打道回府」,為什麼要「打道」呢? 現在我們常說的「衣裳」在古代是兩個詞,指兩種不同的衣服,它們分別指什麼? …………………………………………… 1 「布衣」和「錦衣」在古代各是什麼人穿的衣服? ……………… 3 江南的印花布馳名全國,這裡先進的棉紡織技術是古人跟一個少數民族學來的,你知道是哪個少數民族嗎? …………… 4 很多女孩子愛穿長裙,隋唐時期的裙子流行拖

到地面,她們的裙子到底有多長? …………………………………………… 6 夏天到了,女孩子都喜歡穿裙子,古代都流行過哪些裙子? …… 8 現在很多女孩子喜歡中性裝束,你知道古代也流行過「女扮男裝」嗎? …………………………………………………………10 古人早期穿的褲子沒有褲襠,類似今天的護腿,你知道褲子的演變史嗎? ………………………………………………………12 我們常說某個明星「大紅大紫」,這裡的紅和紫與古代官服的顏色有什麼關係?…………………………………………………14 馬褂和馬甲是一種服裝嗎?馬甲怎麼又變成了現在的網路語言? ………………………………………………………………16 古代兒童的

服飾寄寓了父母的很多心願,你知道都有什麼嗎? …18 中山裝的前襟為什麼有四個口袋和五顆紐扣?它們有什麼含義嗎? ……………………………………………………………20 現代女士非常喜愛的旗袍是如何演變來的? ……………………22 我們通常把說讓人高興的話叫做「戴高帽」,古人真的戴這種帽子嗎? …………………………………………………………23 「羽扇綸巾」的裝束很潮嗎?為什麼諸葛亮、周瑜都是這樣的裝扮? ……………………………………………………………26 「不借」是古代一種鞋子的別名,這種鞋子人人都有,可以不用向別人借穿,猜一猜這是哪種鞋? ………………………………28 在晉代,如果人們想穿一雙方

便的鞋去登山,首先會想到向誰求助呢? …………………………………………………………30 現代女子高跟鞋的高跟在鞋子的後部,清代女子的「高跟」在鞋子的哪個部位? ………………………………………………32 古人穿襪子嗎?他們的襪子和我們今天的有什麼不一樣? … 34 我們現在連接衣服用紐扣或拉鍊,古人用什麼呢? ………………36 過年的時候拿到長輩給的壓歲錢,孩子們都荷包鼓鼓的。古代的荷包是什麼樣的? …………………………………………38 我們現在用電熨斗熨衣服,古人的衣服皺了怎麼辦? ……………40 農村人家門楣上經常貼「五穀豐登」的橫批,五穀是哪五穀? ……42 我們常說的「五味俱全」是哪五味

?古人還有哪些調味料? … 44 古代小孩子有糖果吃嗎?有哪些糖果? …………………………47 「喝茶」在古代也叫「吃茶」,古人真的是把茶葉吃掉嗎? ………49 茶葉有哪些有趣的名字? ………………………………………… 51 夏天我們常買綠茶、橙汁等飲料來解暑,宋代女詞人李清照自己就會製作這樣的飲品,她是怎麼做的?古代的天然保健飲料還有哪些? …………………………………………………53 為什麼古人喝酒能千杯不醉?是因為古人的酒量比現在的人大嗎? ……………………………………………………………55 古代的饅頭大多是帶餡的,有點像今天的包子,這是怎麼回事? ……………………………………………………

………57 古代的湯餅是湯泡餅嗎?它和麵條有什麼關係? …………………59 一些地方餃子和餛飩的叫法是相反的,它們倆到底有什麼區別? ……………………………………………………………61 「抄手」和「雲吞」都指餛飩,餛飩還有哪些名稱? ………………63 「閉門羹」中的「羹」是一種什麼食物? …………………………65 中國古代就有「甜味餅乾」和「奶油餅乾」,它們是怎麼做的? ……67 豆腐是古人在煉丹的時候發明的,這是怎麼回事? ………………68 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古人過年的時候吃什麼? ……70 一般認為「滿漢全席」是中華菜系的經典之作,有人說滿漢全席有一百零八道菜,還要連續吃三天,這

是真的嗎? …………72 川系名菜「魚香肉絲」中為什麼沒有魚? ………………………… 74 川菜中有一道名菜常被寫作「宮爆雞丁」或是「宮保雞丁」,到底哪個寫法對? …………………………………………………76 魚和羊合起來是「鮮」字,古代有用魚肉和羊肉做成的名菜,是什麼菜? …………………………………………………………78 蘇系名菜「松鼠鱖魚」曾經幫助古代一位著名的刺客行刺成功,這是怎麼回事? …………………………………………………80 「醉蟹不看燈,風雞不過燈。刀魚不過清明,鱘魚不過端午。」這句話說的是食材一定要新鮮,這是哪個地方菜系的民諺? ……82 閩菜有一道名菜叫「佛跳牆」,這個菜名是怎

麼來的? ……… 84 豆腐要長出像棉被一樣又厚又長的毛才好吃,這是哪個菜系的美食? …………………………………………………………86 雲南小吃「過橋米線」和橋有關係嗎? ……………………………88 蒙古族的飲食分為「白食」和「紅食」,它們分別指什麼? …… 90 香港有一種名吃叫「撒尿牛丸」,為什麼起這個名字? …………92 你知道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嗎?用四大美女命名的菜餚是哪四道? ……………………………………………………………93 你知道古代的十大名廚嗎?他們的拿手絕活各是什麼? …………95 寒冷的冬天,一家人熱熱乎乎地圍吃火鍋真是一種享受,你知道火鍋的由來嗎? ……………………………

…………………97 天津名吃「狗不理」包子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99 炎熱的夏天我們會用冰箱來保鮮食品,古人怎樣對食物進行保鮮? ………………………………………………………… 100 古代就有冰淇淋和冰鎮飲料了,它們和現在的有什麼不一樣? 102 冰糖葫蘆的發明與一位貴妃有關,這是怎麼回事? ………… 104 現代人飲用經過工廠過濾、消毒處理的自來水,古人如何保證飲用水的安全? ……………………………………………… 106 筷子是一種具有東方特色的餐具,你知道它的歷史嗎? …… 108 中國古代有沒有像現在這樣有好幾個單元、住著很多人的大樓? 110 為什麼形容某人很少外出時說「

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呢?大門和二門分別指哪兩道門? ………………………………… 112 古人的家裡來了客人,會請他到「花廳奉茶」,花廳是什麼地方? ………………………………………………………… 114 草原上的風很大,像帳篷一樣的蒙古包不怕被吹跑嗎? ……… 116 八仙桌是給八位仙人坐的,還是由八位仙人發明的? ………… 118 某人暫時住在某處,文雅的說法叫做「下榻」某處,榻是什麼?為什麼是「下榻」而不是「上榻」呢? ……………………… 120 古人的床與我們現在的很不一樣,他們的床是什麼樣的? …… 122 我們來猜一個字謎:「有火沒土的一個坑。」打造一個家庭設施,是什麼? ………………

……………………………………… 124 有人說「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其實是一個馬紮,這是怎麼回事? 126 太師椅中的「太師」指的是誰? ………………………………… 128 屏風能夠擋住別人的視線,可你知道嗎,有的屏風正是為了引人注意才擺在那裡的? ……………………………………… 129 古代有一種衣櫃可以自動關門,它是怎麼做到的? …………… 131 有一種叫做「氣死貓」的櫥櫃,它是怎麼得名的? …………… 133 古代的衣架和現代的完全不一樣,古代的衣架是什麼樣的? … 135 明清時期有一種傢俱專門用來展示古玩,它叫什麼? ………… 137 古代有很多瓷做的枕頭,枕著這麼硬的枕頭睡覺,古人

不難受嗎? ……………………………………………………… 139 古代夏天放在床上納涼的一種小傢俱叫竹夫人,它是什麼樣的?古代還有哪些納涼用品? ………………………………… 141 古人的家庭用品「湯婆子」是做什麼用的? …………………… 143 有一種燈的名字很特別,叫做「氣死風」,這是為什麼?……… 146 「馬桶」這個詞是怎麼來的?跟馬有關係嗎? ………………… 148 古人特別喜歡「香」味,真是「無處不香」,你知道古人都用什麼來製造香味嗎? …………………………………………… 150 古人喜愛熏香,他們熏香的工具有哪些? ……………………… 153 古人沒有鬧鐘,怎麼能按時起床? ………

……………………… 155 古代沒有鐘錶,如何計時呢? …………………………………… 157 如果你穿越到了唐朝的長安城,傍晚時分突然聽到連綿不絕的鼓聲,你應該怎麼辦? ……………………………………… 159 漢朝的官員每五天要放一次「洗澡假」,古人如何洗澡? …… 161 古人沒有肥皂和洗衣粉,如何清潔身體、清洗衣物呢? ……… 163 「鐵杵磨成針」的故事流傳甚廣,古代的針真的是磨出來的嗎?古代還有哪些縫紉工具? …………………………………… 165 馬是古人重要的坐騎,人們為它起的名字也匠心獨運,傳說中的神駒「八駿」分別叫什麼? ………………………………… 167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這句話中的駟馬是什麼意思? ……… 169 電影、電視劇中,古代大俠騎馬飛奔的形象十分威風瀟灑,古人騎馬的裝備有哪些? ……………………………………… 171 很多動物都做過古人的交通工具,除了馬,你還知道有哪些? … 173 古代粉絲追星的熱情一點兒也不比現代人低,他們曾經往自己偶像乘坐的車子裡拋水果表達喜愛之情,這是怎麼回事? … 175 在禮儀之邦的中國,古人即使坐在車上也有許多規矩,其中的「跳車」禮是怎麼回事? ……………………………………… 177 古代把車稱作「輿」,那你猜「肩輿」是什麼? ………………… 179 我們常看到傳統戲曲中的人物把東西放進袖子裡,這是因為古人的袖子裡有口

袋嗎?古人出門怎麼裝東西? ………… 181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蓑笠」真的能擋雨嗎?古人的雨具還有哪些? ……………………………………………… 183 人們總是稱克服重重困難為「過五關斬六將」,這是為什麼? … 185 古代沒有郵局,古人如何傳遞個人信件? ……………………… 187 「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古代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亭」? … 189 店小二總是問「客官是要打尖還是住店」,什麼叫「打尖」? … 191 古代的旅店除了提供食宿,還有許多方便旅客的服務,你知道都有什麼嗎? ……………………………………………… 192 古人將路費稱作盤纏,但是當時用的錢大多是銅板或者

金銀,既不能盤,又不能纏,這種稱呼是怎麼來的? ………………… 193 古人用很多東西做過貨幣,你知道都有什麼嗎? ……………… 194 傳統戲曲中常說「打道回府」,為什麼要「打道」呢? ………… 196 武功高強的人才能做保鏢,「保鏢」具體做些什麼? ………… 198 古人送別的時候要「折柳」相贈,為什麼不折別的樹木呢? … 200 「接風酒」和「洗塵宴」是指迎接遠道來人的宴席,那麼「下馬飯」和「軟腳局」指什麼? ……………………………… 202 前言   我們常說的「五味俱全」是哪五味?「馬桶」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古代沒有鐘錶,如何計時呢?古人出門怎麼裝東西?……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這

樣的問題,乍一看平平常常,但要把來龍去脈說得明明白白,卻未必那麼簡單。   就像每一條溪水都有源頭,每一個今天的現象,都有歷史的影子。瞭解現象,探究過去,能滿足我們的好奇心;而一個「為什麼」的解答,會牽出新的「為什麼」,許許多多的「為什麼」,消長連綴,可照出整個中華文化的輪廓-我們願與讀者分享這樣的體驗:尋找,回答,聯想,生發。因此,我們推出了「中華文化小百科」叢書。   本套叢書本著知識性、趣味性、時代性的原則,專注於解答與中華傳統文化有關的問題,編寫時按照專題、領域進行分類,分別為華夏歷史、文化精華、衣食住行、民俗風情、多彩漢語,分輯推出。   叢書以「一問一答」的形式呈現。設問力求

生動有趣、簡潔通俗,貼近當代讀者的閱讀需求。回答注重知識性與趣味性,語言風格明快活潑,不做繁瑣考究,適量引用古代經典,在原題的基礎上有所擴展。   問答配有插圖與圖註,讓讀者更直觀地瞭解相關的歷史文化知識。   生僻字詞標出中文拼音,配以簡註,幫助讀者掃清閱讀障礙。   本套叢書由精通中華文化、樂於分享知識的專業人士協力完成,感謝他們的辛勤努力。

嘉義縣溪口鄉溪口聚落發展之研究

為了解決傳統棉被清洗的問題,作者陳彥宏 這樣論述:

  在經濟起飛下的台灣,伴隨著都市化與城鄉移民的出現,迫使傳統聚落面臨現代性的後果,尤其在全球化的循環之下傳統聚落成為被邊緣化的一環,因此,許多專家學者開始為搶救即將消失的歷史文化而投入聚落研究,然學術研究仍集中在廣為人知的大型聚落,造成其他不知名的小聚落被忽略與漠視,在此前提下,本研究希望透過論文的撰寫過程為地方留下些許的資料與紀錄,以供後續相關研究之參考。   本論文是一篇探討聚落發展過程的地方研究,以嘉義縣溪口鄉溪口聚落作為主要研究場域,研究方法上採取地方的歷史文獻、老照片蒐集、地方耆老與居民的深度訪談和生活記憶等來進行場所的解讀與書寫,研究理論上從人文主義的地理觀點出發,透過現象學、

地方性知識、社會空間與空間生產論述,協助研究者看待地方的觀感並建構出一套解讀空間的方式。   本研究先從歷史的向度切入,來看溪口聚落獨特的空間歷程,透過文獻記載與歷史事件來瞭解溪口各時期的變化,接著以市街、宗族兩部分作為探討聚落起源的依據,來說明溪口如何從農業發展出商業,宗族的人口分佈也構成了聚落後半部的生活圈。而宗教信仰因儀式的過程產生神聖空間與宗教活動下形成的社會網絡,則對聚落早期的發展有著無形的影響。交通與產業則點出聚落在現代化過程中的擴展與衰退,及養殖業背後的歷程。最後,本研究之結論如下:   1.地方的變遷動力雖然改變了土地、市街和產業,然而,聚落百年來的發展之下仍留存了建築、儀式與

客家傳統的堅忍精神,持續在這片土地生活下去。  2.溪口位居梅山、大林往返新港、北港之山海貨運必經之路,又扼三疊溪之渡口,另後港的航運也提供了水路運輸的功能,造就了溪口聚落成為貨物往來交易路線的中繼站。  3.在移民開墾時期受宗族遷移與神明信仰之影響,在都市計劃時期則因計畫道路的開通造成老街的經濟衰敗、商圈轉移,雖帶來交通便利卻留不住消費。  4.透過對聚落做深度的紀錄與描述,幫助地方掌握空間的深層意義,並以此作為地方的認同與歸屬,在未來的發展與想像上能尋求一種在地性的文化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