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附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評價、門市、特惠價和推薦等優惠

付附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左舜生寫的 近代中日關係史綱要 和鄭明仁的 淪陷時期香港報業與「漢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伍、扣除額篇 - 財政部稅務入口網也說明:由機關或事業單位彙繳的員工保險費(由員工負擔部分),應檢附服務單位填發的證明。 醫藥及生育費. 納稅義務人、配偶或申報受扶養親屬的醫藥和生育費用。 以付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務 和練習文化實驗室有限公司所出版 。

淡江大學 管理科學學系企業經營碩士在職專班 林長青所指導 顏建鴻的 台灣產物保險業之旅遊平安保險市場探討 (2019),提出付附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旅遊平安保險、旅遊保險、國內旅遊次數、國人出國人次、產物保險。

而第二篇論文淡江大學 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保險經營碩士班 高棟梁所指導 白雅文的 美國與台灣營業汽車保險條款之比較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汽車保險、營業用汽車保險的重點而找出了 付附的解答。

最後網站醫療險3分鐘搞懂!實支實付和定額給付推薦哪個?則補充:最新2021實支實付住院醫療險商品比較. 以下舉幾個市面上熱門的定期醫療險供大家參考,都是「實支實付」的一年期附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付附,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近代中日關係史綱要

為了解決付附的問題,作者左舜生 這樣論述:

  本書是中國近代史大家左舜生寫給大眾讀者的中日關係小史,綜述1870年代至1930年代兩國的政治交涉。作者是著名史學家和政治人,故所見不凡,多能見前人所未見、發前人所未發。作者敍事要而不繁,文字亦簡潔秀麗,誠為一部很好的近代史入門著作。   核心賣點     1.本書是作者寫給大眾閱讀的大家小書,行文流暢,內容亦有趣,敍事翔實,有理有節,深入淺出。   2. 講述中日關係是中國近代史中重要課題。 作者簡介   左舜生     左舜生(1893-1969)譜名學訓,字舜生,以字行,湖南長沙人,中國政治活動家,歷史學家。早年在上海震旦大學肄業,學習法文。1918年參加少年中國學會。1923年,

與曾琦、李璜等發起組織中國青年黨。1924年,任中國青年黨黨刊《醒獅周報》總經理。1937年,以青年黨代表身份,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1945年7月,曾訪問延安。1949年赴香港,居於九龍鑽石山。先後在新亞書院、清華書院任教。1969年往台灣,同年10月逝世。重要著作有《中國近代史四講》《黃興評傳》《近代中日外交關係小史》《萬竹樓隨筆》等。 編輯說明 導 言 凡 例 第一章 近代中日關係的鳥瞰 同光時代中日兩國的國勢 日本侵略中國的五個時期 日本侵略中國的口實 日本侵略中國的手段 第二章 日本侵略中國的發端 日本與中國締結修好通商條約 日本侵我台灣 日本滅我琉球 第三章

中日兩國在朝鮮的角逐 同光時代朝鮮政治的背景 中日在朝鮮暗鬥的開始 光緒八年的大院君之亂 光緒十年的金玉均等之亂 光緒十一年的《天津條約》 第四章 中日戰爭與《馬關條約》後的中國國勢 《天津條約》訂立後的十年間 中日兩國出兵代朝鮮平亂的經過 中日戰事概括的敍述 馬關議和 俄法德三國干涉 中日一戰所及於中國的影響 第五章 日俄戰爭的原因與結果 中日戰後俄國在東三省所得的種種權利 中國的拳亂與俄國佔領東三省 英日同盟與滿洲撤兵條約 日俄戰爭所及於中韓兩國的影響 第六章 日俄戰後九一八事變前日本在東三省的佈置 從政治軍事文化上觀察 日本在九一八前對東三省的侵略 從鐵道事業上觀察 日本在九一八前

對東三省的侵略 從其他經濟事業上觀察 日本在九一八前對東三省的侵略 第七章 《二十一條》與巴黎華盛頓兩次會議中的中日交涉 日本出兵佔領青島 《二十一條》原文 《二十一條》交涉的經過 《二十一條》交涉的結果 日本在歐戰和議前的種種佈置 中國在巴黎和會中的失敗 五四運動 華盛頓會議中的中日交涉 第八章 華盛頓會議後九一八事變前的中日大事 日本拒絕歸還旅大 濟南慘案的經過 張作霖被炸事件 第九章 自九一八以至今日 日本以武力佔領東北的根本動機 三年來日本製造偽國的經過 三年來中國方面對東北事變的應付 附 錄 近六十三年中日關係大事表 導言     中、日兩國一衣帶水,自古以來關係密切;近代

日本由於擴張政策的驅使,爆發了兩次中日戰爭,及在此前後引起的種種爭端。自1871 年《中日修好條約》簽訂至今,剛好一百五十年,回顧兩國的歷史關係和展望未來,是十分重要及有意義的。     左舜生(1893 —1969) 所編的《近代中日關係史綱要》,1935 年由上海中華書局出版,既是概述近代中日關係的著作,也可視為歷史文獻材料的一種。左舜生是湖南長沙人,譜名學訓,別號仲平,字舜生,以字行。他是中國青年黨的黨魁之一,以政治活動家身份有名於時;又因長期擔任出版社和刊物編輯,熟悉近代中國史事,且多所撰著,與李劍農(1880 —1963) 、蔣廷黻(1895 —1965) 等同為近代史研究的先驅學者

。1949 年來香港,一面主編雜誌,一面在大專院校兼課。1955 年至1962 年間,曾於新亞書院文史系、歷史系教授「中國近代史」和「中國現代史」。1969 年到台灣,同年在台北逝世。著有《中國近代史四講》、《黃興評傳》及《萬竹樓隨筆》等。     《近代中日關係史綱要》全書約五萬餘字,共分九章。第一章〈近代中日關係的鳥瞰〉首先從清朝同、光時代與日本明治時代兩國的國勢說起,並將近代日本侵略中國的經過劃分為五個時期:     (一)1871—1893 年,由《中日修好條約》成立至中日甲午戰爭前,強調1885 年中、日為朝鮮問題進行談判而簽訂的《天津條約》,為後來的中日戰爭埋下了伏線。     (

二)1894—1903 年,日本因甲午戰爭勝利而與中國簽訂《馬關條約》,取得多項權益,並得以改訂《中日通商條約》。     (三)1904—1914 年,由日俄戰爭至歐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 ,日本戰勝俄國,進而併吞朝鮮,其間成立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關東廳、關東軍司令部,是日本在南滿政治、軍事的佈置所從出。     (四)1914—1931 年,日本佔領中國青島,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中、日兩國在巴黎和會與華盛頓會議中的衝突,兩國於山東問題爭執所遺留下來的火種,以及張作霖在奉天被炸,都是日本決心以武力佔有中國東北的先聲。     (五)1931 年九一八事變後,至1935 年此書出版時為止,

中經若干事變,而東北問題尚為中、日間一大懸案。     作者指出,「綜觀這五個時期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可以說是一期比一期緊迫,中國所受的損害,也一期比一期重大」。第一章中繼而闡述日本侵略中國的口實和手段,認為九一八事變後「非絕無和緩之可能」,「惟少數野心家仍迷信武力萬能」,欲「遂其久佔東北,進略中國本部,以完成其獨霸東亞之企圖。」     此書以下篇幅,大抵按照上述分期敍述中日關係的演變。第二章〈日本侵略中國的發端〉,記載了日本侵略台灣和消滅琉球的經過。第三章〈中日兩國在朝鮮的角逐〉,交代甲午戰爭前的情況。第四章〈中日戰爭與《馬關條約》後的中國形勢〉,重點分析《馬關條約》對中國所造成的影響。  

  第五章〈日俄戰爭的原因與結果〉,指出此次戰爭的影響及於中、韓兩國。第六章〈日俄戰後九一八事變前日本在東三省的佈置〉,從三方面觀察這二十六年間日本人侵略東三省的事實:一、從政治、軍事、文化上觀察;二、從鐵道事業上觀察;三,從其他經濟事業上觀察。     第七章〈《二十一條》與巴黎華盛頓兩次會議的中日交涉〉,從日本出兵佔領青島說起,對《二十一條》交涉的經過和結果所述甚詳,並列舉日本在歐戰和議前的種種佈置。第八章〈華盛頓會議後九一八事變前的中日大事〉,分三項說明日本拒絕歸還旅大、濟南慘案經過和張作霖被炸事件。     第九章〈自九一八以至今日〉中,在說到此三年間日本製造偽滿洲國的經過時,謂「日

本之決心發難,事前是有準備的,可是中國方面之絕不抵抗,卻出日本意料之外。」其時,中國「對東北事變的應付」,「實在令人悲觀已極」。「當事變之起,大概『不抵抗』三字,足以盡之。至於外交上的運用,則不外倚賴一『國際聯合會』。」      結語至謂:「蓋充日人野心之所至,非進一步更有事於華北不止,此實國家危急存亡之秋,吾書至此,誠不勝扼腕太息而有來日大難之感也。」此書出版後兩年, 1937 年便爆發了七七蘆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展開,中國經歷八年戰火,人民顛沛流離,終於取得抗戰勝利。     應予指出,左舜生在當時的環境和條件下編寫此關係國家大局的著作,難免有所局限;史事敍述和評論觀點,未必都能符合今

日的要求,但書中予人的時代感和切實感,並沒有隨着時間流逝而消減。     總的來說,左舜生此書撰於中日全面戰爭爆發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啟幕前夕,為風雲驟變的時代留下紀錄,反映了作者洞察時局的識見。敍事明晰,一氣呵成,對中、日兩國的情況常加比較,尤足令人深思。時至今日,仍不失為一冊可讀性高的著作。閱讀此書,近代中日關係的變化歷歷在目,不比戰後撰寫的同類史書遜色,因此有重印、重讀和保存的價值。   周佳榮 2021 年2 月22 日

付附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 ★チャンネル登録はこちら
http://wrm.to/subscribe


USオープン後、静岡県の高体連・中体連の強化で強豪校大勢の中、呼んでいただき、神奈川県の名門校 湘南工科大学附属高校さんの永安選手と対決!
高校の関東大会団体戦の優勝メンバーです。学生選手たちのお手本のようなシェーク両ハンドドライブなので、ぜひみなさんに参考にしてみてほしいです。バックハンドがとても自然に振れているので、ぜひ参考にしてみて下さい。

永安選手、湘南工科大学付属高校のみなさん、私たちの一般の卓球選手に向けて、お手本になるような選手たちのプレーの数々。
今回も、普及活動に協力して頂きました。昔は、県のトップ選手のプレーは、会場に行かないと見れないものでしたが、一般選手が、一番目指しやすい目標として、県の代表を夢見ている方が多いです。そのクラスの貴重な現役選手の動画に協力して頂ける。感謝しかでてきません。。強豪校に挑戦したい!という選手が最も多いので、そのクラスの一番身近な参考になる選手になります。卓球普及活動をしてくださる、湘南工科大学付附属高校さんに感謝しながら、見て頂けると嬉しいです。本当に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WRM table tennis shop
 →https://rubber.ocnk.net



🔴WRM table tennis shop
 →https://rubber.ocnk.net


最新動画再生リスト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migB0unuYOs4PzVS8V0zWZ8YXHtXAHwQ

卓球用品再生リスト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migB0unuYOtXA6PX8-LL-FKsG1WKTL96

誰も教えてくれないシリーズ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migB0unuYOtRfCZ0MHcv1Z_ldWWtUUu6

◆Youtube
 メイン:http://wrm.to/subscribe
 サブch:http://wrm.to/subscribeSub
 ツブch:http://wrm.to/subscribeTubu

◆Twitter
 WRM店長:https://twitter.com/wrmtv
 ぐっちぃ:https://twitter.com/WRMGucchy 
 Xia:https://twitter.com/shimo1127
 チャパ:https://twitter.com/wrm_chaparrita
 やっすん:https://twitter.com/yaaaasu081101
 がね:https://twitter.com/gane0527
 facebook(Subtitle) → https://www.facebook.com/wrmchie

◆channel page /Subscribe
 https://www.youtube.com/user/worldrubber

🔴お仕事・コラボ等のお問い合わせ
 [email protected]

台灣產物保險業之旅遊平安保險市場探討

為了解決付附的問題,作者顏建鴻 這樣論述:

國內旅遊概況依交通部觀光局調查資料顯示,2018 年國人國內旅遊比率為 91.2%,平均每人國內旅遊次數為8.09次,2018年國人國內旅遊次數總計1億7,109萬旅次,較 2017 年減少 6.74%。在國人出國人次方面,2018年國人出國人數為16,644,684人次,相較於 2017年,出國人數增加6.32%。2018年國人出國至亞洲地區最多,成長率為3.99%,尤其以至大陸增加24.4萬人次最多。就出國目的地占比觀察,歷年來皆以亞洲地區所占比率最高,2018年占整體出國人數之 91.04%,其餘比率皆在5%以下。交通部觀光局行政資訊系統國人出國人數觀光業務統計,2018年累計1至12

月國人出國計1,664萬4,684人次,比去年成長6.32%。去年出國人次排全球第10,根據萬事達卡公布的最新調查報告「全球目的地城市指數」,2018年全球觀光客有過夜的200大城市中,來自中國、南韓、日本和台灣的觀光客就占旅遊支出的18.5%,高於10年前的11%,凸顯亞太地區民眾越來越喜歡出國旅遊。這份報告發現,在2018年全球觀光客有過夜的200大城市中,以美國觀光客人次居最多,占全球比重的9.9%;然而,過去10年亞太地區出國旅遊的人次明顯增加。2018年中國(不包括香港和澳門)出國旅遊的人次占全球的9%,該國的排名由2009年的第7升至第2。南韓和台灣都首次擠進前10名,出國旅遊人次

分別占全球的3.4%和2.3%;日本則占3.1%,排名由第5跌至第7。在總旅遊支出部分,中國占9.6%,美國以9.2%緊追在後。去年全球出國旅遊人次最多的10個國家,依次為美國、中國、德國、英國、法國、南韓、日本、加拿大、俄羅斯、台灣。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統計,2018年台灣出國旅遊人數超過1664萬人次,以前往日本482萬人次最多。由此可見旅遊保險,已成為人們出國旅遊生活保障不可缺少的一部份;且隨著國人對保險信息的發展、成熟和完善,接受度高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本研究探討台灣地區產物保險業之旅遊平安險市場的簡單概述,並針對國人旅遊光觀提出相關保險建議:旅行平安險商品要更多元、提供業務員便利簽單投保

系統及行銷獎勵、強化網路投保及網路要保管道、針對國內民宿網或訂房網連結建立共享投保平台、運用大數據科技差異化行銷。

淪陷時期香港報業與「漢奸」

為了解決付附的問題,作者鄭明仁 這樣論述:

  本書主旨是以香港《華僑日報》作為個案,研究香港報紙在陷日期間如何走上附敵(附逆)之路,到後來,又如何在言論上曲線反日。香港淪陷距今七十多年,很多當事人已去世,然而,三年零八個月的報紙仍然可在圖書館查閱得到,當年的國民政府檔案和英國殖民地部檔案,也能找到一些相關資料,加上幾位老報人的口述歷史,基本上可以幫助還原當年的歷史。從中,我們發現香港淪陷期間的報人,像其他淪陷區的文化人一樣,不得不忍辱求存,發表附和日人的文章,但又能表現出「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民族氣節。   回顧香港過去的浮沉是香港讀書人的職責。七十多年過去了,淪陷悲情的落花在鄭明仁筆下化作春泥守護今日和明日的香港,祈願紅棉亮麗,紫荊

明媚,杜鵑無恙。——董橋   今日香港人回顧這段遠去的日子,應該可以用另一種眼光和心情去看待這些也曾走過那段歷史的前人;為自己也為香港社會增添歷史的智慧。——劉智鵬   對日據時期在香港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報紙和報人,不再僅僅停留在民族氣節和道德的一般評定上,而是深入探討他們的社會環境、心路歷程、政治隱衷,並發覺港英當局在香港淪陷時對報界聞人的活動,曾有一番布置。——牛大勇 作者簡介 鄭明仁   1977年畢業於香港浸會學院傳理系後投身新聞工作,先後任職電台新聞部和報紙記者、採訪主任、總編輯。2011年退休。2012年修讀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課程,2015年獲頒授碩士學位。現專注書寫香

港文化歷史,文章散見各大傳播媒體。 香港情懷——題鄭明仁新書  董橋 劉智鵬序 牛大勇序 自序 【淪陷時期香港報業與「漢奸」】 摘要 緒論 研究回顧 第一章 「漢奸」、「附敵」、「通敵」的定性問題 第一節《處理漢奸案件條例》 第二節 中外學者對「附敵」的看法 第二章 香港淪陷前後的報業情況 第一節 香港報紙被迫合併 第二節 新聞從業員如履薄冰 第三章 《華僑日報》走上「附敵」之路 第一節 國民黨報告對岑維休定性 第二節 答應政府戰時絕不停刊 第三節 淪陷初期的《華僑日報》 第四節 全面附敵的開始 第五節 國民黨偏袒《香島日報》 第六節 《華僑日報》遭總清算 第四章 岑維休

被通緝 國民政府與港英政府角力 第一節 港英政府下令封閉國民黨機關報 第二節 粵港交涉《國民日報》復刊 第三節 要求引渡岑維休 第四節 岑維休交出帥權 第五節 港英政府投桃報李 第五章 《華僑日報》的「兩面手法」和編輯技巧 第一節 「抗日」三大範疇 第二節 社論屢現弦外之音 第三節 新聞標題揭日敗象 第四節 「報道部」腰斬新聞報道 第五節 徐復觀在蔣介石面前緩頰 第六章 《華僑日報‧文藝週刊》的弦外之音 第一節 文化人不甘沉默 第二節 文章刺痛日本人 第三節 葉靈鳳的多面性 第七章 港英政府如何對付附敵份子 第一節 岑維休、羅旭龢榮辱浮沉 第二節 英政府專案對付羅旭龢 第三節 《華僑日報》吹捧

羅旭龢 第四節 英官授意和日人合作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興亞機關業務報告」 【清議前後】 緬懷香港一代報人岑才生 也替《華僑日報》歷史問題說句公道話 羅旭龢「奉旨」通敵 香港淪陷時期史料解密 香港淪陷時期的葉靈鳳 劉以鬯與《三毫子小說》 文壇畫壇兩位大師的「世紀一握」——劉以鬯先生百歲華誕壽宴後記 戰後香港第一個青年文社尋蹤 悼念香港一代漫畫大師 毛澤東1959年對香港「牢騷」的重要批示 50年前「斗零騷動」主角現身說法蘇守忠怎樣看今天旺角騷亂 盡速成立旺角騷動調查委員會 向105歲神級女記者致敬 到香港仔拜祭蔡元培校長 被遺忘的辛亥革命史蹟徑 魯迅在港演講九十周年 訪藏書家鄭明

仁──記者:江瓊珠 舊書自有黃金屋──記者:簡一鋒 序 香港情懷——題鄭明仁新書 董橋   舊同事鄭明仁退休之後報讀研究院寫完論文拿了碩士學位。論文研究淪陷時期香港報業與漢奸辨析,說這些論述加上這兩年他在報刊上的文章快要結集出版了。真好。香港一九四一年聖誕節淪為日據,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香港重光。三年零八個月的磨難不可磨滅,志士抗敵,懦夫落水,物資匱乏,貨幣波蕩,飢餓處處。六十年代初我剛來香港那年,淒風苦雨的影子隱隱殘留,文化媒體前輩不忘憶述戰亂鐵蹄下身心的斷垣殘壁,夢魘依稀。一位老邁的報人告訴徐訏和我說,他在整理香港淪陷資料,專注文化界的遭遇和文化人的操守,還有國共兩黨淪陷

前後在香港的活動。徐先生說這樣重要的著述應該趕緊付梓。老報人八十多了,茶敍之後我們再見了幾次面就斷了音信。沒想到這樁重要的工作鄭明仁做了出來。明仁老弟是藏書家也是讀書蟲,報社共事那些年,他的辦公室四壁堆書,中文書英文書都有。每回從他的書堆裏鑽出來我心裏總是納悶:這樣的書癡怎麼不寫書?他終於寫了。他在香港生長,香港情懷濃厚,報刊上讀他議論香港時事的文章我格外感動,不無慼憂:操控香港禍福的大官小吏沒有權利昧着良知辜負香港千千萬萬的鄭明仁。回顧香港過去的浮沉是香港讀書人的職責。七十多年過去了,淪陷悲情的落花在鄭明仁筆下化作春泥守護今日和明日的香港,祈願紅棉亮麗,紫荊明媚,杜鵑無恙。   2016年聖

誕節於香島 1941年12月25日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佔領香港三年零八個月期間,香港報業經歷了最黑暗時期。淪陷期間繼續出版的報紙,只能仰人鼻色。在日本當局嚴密監控下,當年的報業從業員,包括社長、主筆、編輯、記者、副刊作者等等,每天工作都如履薄冰,然而,他們之中不少人仍能不顧安危運用編輯和文字技巧,在報紙上諷刺日本,把不利日本的戰事訊息用迂迴筆法寫出來,鼓舞同胞。 本書主旨是以香港《華僑日報》作為個案,研究香港報紙在陷日期間如何走上附敵(附逆)之路,到後來,又如何在言論上曲線反日。香港淪陷距今七十多年,很多當事人已去世,然而,三年零八個月的報紙仍然可在圖書館查閱得到,當年的國民

政府檔案和英國殖民地部檔案,也能找到一些相關資料,加上幾位老報人的口述歷史,基本上可以幫助還原當年的歷史。從中,我們發現香港淪陷期間的報人,像其他淪陷區的文化人一樣,不得不忍辱求存,發表附和日人的文章,但又能表現出「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民族氣節,因此,當年報紙上出現很多既附日,又反日的矛盾言論。 附敵的《華僑日報》熬過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據時期,但卻避不開戰後國民政府以「肅奸」為名的追剿行動,這也是本書研究的其中一個重點。 筆者研究發現《華僑日報》第一篇附敵社論發表於1942年1月8日,香港淪陷後的第14天,社論歌頌日軍「把香港人從英國帝國主義的奴隸身份拯救出來」,但同一天,《華僑日報》的副刊卻出現

懷緬祖國的文章,這種「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兩面手法言論,在三年零八個月的日子裏,經常在《華僑日報》出現,開始時文字寫得比較隱晦,但隨着日軍在太平洋戰役中節節失利,《華僑日報》反日言論愈來愈明顯,無論是社論還是新聞標題,屢現「日本生死存亡」,「日本岌岌可危」……等字眼,報社負責人多次因言論出位被日本當局召見申斥。 筆者研究又發現,香港淪陷半年後的1942年6月1日,是香港報紙全面附日的開始。從該天起,全港報紙合併為6份,理由是白報紙短缺,但日本當局主要是要透過報紙合併,以便更容易控制輿論,當時日本本土也是透過這樣的合併去監控國內的輿論。即使日本當局實施嚴厲的新聞檢查,《華僑日報》都能在夾縫中發揮反

日作用。

美國與台灣營業汽車保險條款之比較研究

為了解決付附的問題,作者白雅文 這樣論述:

美國的汽車保險發展早了台灣整整50年,其汽車保險制度相當完整,保險單條款及附加條款內容,又有保險服務協會(ISO)協助設計,供各州使用,亦為各國參考的藍本。  美國現今的營業汽車保險架構及內容,雖然與台灣營業汽車保險架構及內容有相似之處,亦有不同之處。兩國營業汽車車體損失保險以及第三人責任保險的承保範圍相似,但營業汽車竊盜損失險的部分,美國將之納入車體損失險中,而我國則獨立為一險種。至於旅客責任保險、雇主責任保險,在美國並無此類保險項目,但保險單中有類似之承保範圍。  本研究旨在比較美國與台灣營業汽車保險架構及內容,希望藉此比較可以發現美國營業汽車保險單條款及附加條款中可以借鏡之處,使台灣的

營業汽車保險單的條款及附加條款更為完善,以保障被保險人及社會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