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乾洗油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評價、門市、特惠價和推薦等優惠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 錢葉忠所指導 江宗憲的 乾洗布料中之石油系溶劑逸散特性探討 (2021),提出中油乾洗油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乾洗、石油系溶劑、逸散模式擬合、揮發性有機物。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 錢葉忠所指導 黃敬凱的 利用頂空固相微萃取分析乾洗布料中之溶劑殘留 (2021),提出因為有 乾洗溶劑、頂空固相微萃取、布料纖維、溶劑殘留、排放速率、排放因子、環境控制艙的重點而找出了 中油乾洗油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油乾洗油,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乾洗布料中之石油系溶劑逸散特性探討

為了解決中油乾洗油的問題,作者江宗憲 這樣論述:

乾洗是指使用溶劑來清潔衣物的過程,乾洗對於容易縮水之衣物,如羊毛及蠶絲等,有其必要性。布料具有吸附以及再釋出有機物之能力,不同材質對有機物之吸附程度不同,且隨與布料的接觸時間而增加。本研究使用環境控制艙進行不同布料(羊毛、蠶絲與棉)與環境條件(環境溫度、相對濕度及換氣率)下,乾洗衣物中三種揮發性有機物(壬烷、癸烷及十一烷)及總有機物 (TVOC) 之逸散模式探討與逸散係數推估,以作為環境中濃度推估及降低人員暴露之參考。結果發現,環境溫度增加時(27℃至37℃),乾洗後之羊毛中十一烷逸散速率顯著增加 (p

利用頂空固相微萃取分析乾洗布料中之溶劑殘留

為了解決中油乾洗油的問題,作者黃敬凱 這樣論述:

乾洗作業中使用的溶劑,除勞工作業時的皮膚接觸或吸入暴露外,乾洗衣物上溶劑的殘留亦可造成後續之暴露。本研究利用頂空固相微萃取方法(HS-SPME)檢測乾洗後布料的溶劑殘留情形,使用小型控制艙進行控制實驗,探討不同布料(蠶絲、棉及羊毛)與環境因子(環境溫度、相對濕度及換氣次數)對乾洗溶劑殘留之影響,求得乾洗油主要成分(壬烷、癸烷及十一烷)的排放速率與排放因子。本研究將頂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的方法優化,以3分鐘的纖維吸附時間、35°C的纖維萃取溫度及10分鐘的頂空平衡時間得到最佳的萃取條件。探討不同布料材質是否影響三種物質的排放速率,壬烷在蠶絲布料前10分鐘的排放速率顯著低於棉及羊毛布料

,且在蠶絲布料的總排放速率顯著高於另外2種布料且羊毛布料的總排放速率顯著高於棉布料;癸烷在蠶絲布料中的總排放速率顯著高於棉及羊毛布料;十一烷在蠶絲布料的總排放速率顯著高於棉及羊毛布料。溫度提升時(27°C至35°C)壬烷在蠶絲及羊毛布料放入控制艙10分鐘的排放速率及總排放速率顯著提升;癸烷在蠶絲布料中的前10分鐘排放速率及總排放速率隨著溫度升高而顯著提升,在羊毛布料中只有前10分鐘排放速率顯著提升;十一烷在蠶絲布料的總排放速率隨著溫度升高而顯著提升。濕度提升時(60%至80%),三種物質在不同布料的排放速率並無顯著差異;換氣次數增加時(0.5ACH至1.5ACH)癸烷在羊毛布料的前10分鐘排放

速率及總排放速率顯著提升,十一烷在蠶絲布料上的總排放速率隨著換氣次數增加而顯著提升。衣物經乾洗後,若無經過烘乾程序,在室溫27°C採自然通風晾乾,建議至少放置10小時以上(以羊毛布料最低可檢測殘留量出現時間為基準)後再請消費者取回家中。隨著溫度提升,三種物質的排放速率均提升,考慮到作業場所勞工熱舒適度等因素,乾洗衣物可移至室外日照場所晾乾。相對濕度的提昇會影響壬烷及癸烷的排放速率,使其殘留時間增加,建議避免乾洗作業場所及晾乾場所過於潮濕。換氣次數的提升,對於蠶絲及羊毛中乾洗油特定成分(癸烷及十一烷)排放速率有明顯提升,可加強作業場通風。